柳楊 原媛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普及,大學生網絡接受教育必須用網絡思政教育來保駕護航。高校輔導員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是重要的保障要素之一。在面對大學生實施網絡思政教育的時候,必須厘清兩個基本關系:其一,輔導員是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施主體,意味著輔導員所起的是主導作用;其二,輔導員是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施主體,意味著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應當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因此,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充分認識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還要認識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發展與時代需要之間的距離。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高校教育;大思政
大學生借助網絡接收信息、加工信息,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在此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挑戰,主要的挑戰之一就是意識形態上的挑戰。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學生在網絡上所接收到的信息是非常多元的,當下的大學生從某種程度上講依然是象牙塔中的一張白紙,在接觸到這些信息的時候,主動判斷的意識與能力還不夠強,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描述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判斷力令人擔憂。再加上當前的網絡在大數據的作用之下,往往在推送的時候還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一旦學生的信息選擇失誤而不自知,那么相關的信息就會蜂擁而來,這對于學生的思想導向而言,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在這種情況下,高校輔導員必須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其努力的方向有二:一是借助網絡及年齡優勢,讓大學生形成親近感和認同感;二是借助網絡對學生施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政教育,從而讓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正確的方向和途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高校輔導員不僅要充分認識網絡的作用和網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還要認識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發展與時代發展需要之間的距離。有了這些認識就能夠發現,基于網絡對學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非常現實也非常必要的挑戰。
可以說,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普及,隨著智能終端的運用越來越普及,今天的大學生通過網絡接受教育,必須用網絡思政教育來保駕護航。高校輔導員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是重要的保障要素之一。從思政教育效果的角度來看,為了使大學思政教育普及和深入,如何保證網絡思政教育的效果值得思考。一般認為,高校輔導員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的深入推廣,了解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深入研究如何在思政教育中開創一個嶄新有效的教學方式,使思政教育能夠更加高效和深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但是這種宏觀思路若要落實到具體的、日常的網絡教育實際中,還需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勢而異,這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著高校輔導員臨場發揮的機智與能力。
一、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中的實施主體
任何教育都是存在實施主體的,網絡教育不同于文化教育,后者有著與學科具體匹配的教學者,而前者的實施主體固然可以指向班主任或者輔導員,但是我國當前高校的班級管理體制,最終決定了與大學生相處時間更長的、能夠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對學生施加影響的更多的只能是輔導員。因此,可以確定地說,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施主體。
認識到這一點,也就意味著輔導員在面對大學生實施網絡思政教育的時候,必須厘清兩個基本關系:
其一,輔導員是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施主體,意味著輔導員所起的是主導作用。當下的大學生在知識占有上超越歷史上任何時候,但是當下學生所面對的世界,尤其是網絡世界,也存在著相當大的挑戰。這種挑戰如果讓大學生獨自去面對,客觀上是存在風險的。
如當下網絡中出現的諸多歷史虛無主義觀點,以各種面貌、各種形式對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群體,產生著一些影響。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有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觀點的文章,借助自媒體的公眾號發布,而這些公眾號極具隱蔽性,往往在發表了多篇合乎主流認知的文章之后,再發表一篇歷史虛無主義觀點的文章。這種形式極具欺騙性,也極具誘導性,大學生很難自主做出判斷,而這實際上就是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要化解這一挑戰,具有更多認知基礎與社會經驗的高校輔導員,就要發揮引導作用。高校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到這一現實,要認識到其中存在的挑戰,只有將挑戰認識得更充分一些,在實施網絡思政教育的時候才能筑牢底線,才能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其二,輔導員是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實施主體,意味著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應當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方式。網絡思政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對當今的大學生而言,思政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空洞的說教,真正有效的方式應當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為與大學生年齡相仿的年輕群體之一,高校輔導員應當理解并認同這一點,然后借助恰當的素材,以合適的方式去實施網絡思政教育。
輔導員在面對大學生實施網絡思政教育的時候,有著天然的優勢。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基于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用適合他們的方式去實施網絡思政教育。上面提及的潤物無聲和潛移默化,是網絡思政教育的動態應然表征,借助這兩個關鍵詞去判斷網絡思政教育的效果,是容易理解且可以實施的教育思路。
二、話語權是高校輔導員實施網絡思政教育的關鍵
網絡思政教育是面向學生思想的,這既不同于文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又不同于運動技能的培訓。思政教育的載體有兩個:一是語言,二是體驗。實際上,體驗也是在語言的引導之下進行的,無論是外在的語言引導,還是學生內在的語言意義的建構與理解,都左右著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方向。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如果能夠教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掌握好話語權,那就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然也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矢志奮斗的正能量。[2]
什么是話語權?這里所說的話語權不是指語言上的強勢甚至是霸權,而是指當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一起面對網絡的時候,要能夠借助網絡元素占據思政教育的高地。在這個高地上,輔導員要能夠用思想上占據主導地位、邏輯上嚴絲合縫的話語,去對學生施加教育,以增強學生的思維力與判斷力。只有讓學生的思維力與判斷力得到培養,學生在面對網絡上紛繁復雜的信息時,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也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
例如,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國內經濟增長與社會變革的內在需要,都讓身處象牙塔同時又能夠借助網絡面對復雜社會的大學生,面臨著更多需要判斷、甄別的事物。在這一過程中,高校輔導員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對學生施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政教育。比如說,當中國的發展不斷面臨新的挑戰,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當怎樣甄別網絡言論,對一些熱點話題有怎樣的想法。
事實上,一些熱點話題確實能夠引發學生的熱烈思考,憑著自己占有的網絡信息,加上學生思考過程中的有效引導,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得出價值觀相近的結論。學生能夠普遍認識到,中國的發展要靠中國自己,要靠每一個中國人的辛勤努力,要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解決一些矛盾和問題。
這些認識的形成,以及這些認識形成過程中學生所感受到的中國的氣魄與能力,所感受到的中國人民的勤勞樸實及與政府的高度配合,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體制的優越性。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在。而取得這樣的教育效果,就是掌握話語權的結果。實際上對大學生來說,高校輔導員不僅是教師,更多的時候還是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事實證明,輔導員掌握了網絡思政教育的話語權,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提升高校輔導員的網絡思政教育話語權,也需要輔導員自身不斷地提高理論素養和媒介素養。[3]
當然還需要注意的是,強調網絡思政教育的話語權,不應當成為一種語言霸權。在網絡思政教育的進程中,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是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這種天然關系的存在,意味著高校輔導員擁有一定的地位與優勢,這種優勢關系應當成為網絡思政教育中的引導功能的體現基礎,應當成為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心靈共振的基礎,切不可成為一方向另一方的理論灌輸,那樣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
三、對高校輔導員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思考
高校輔導員是面向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政教育的主體,在掌握了話語權之后,通過合適的方式,在與大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對社會事實的認清,來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這可以夯實學生思想發展的基礎。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網絡思政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歷史意義。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高校輔導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要讓學生成為思想觀念建構的主體,要讓學生將思政教育接收到的理論知識與自身的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所產生的結果要能夠對大學生的語言與行為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如果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那網絡思政教育就是成功的。當然客觀來說,不同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及認知是有所不同的,網絡思政教育會面臨不同的挑戰,這需要輔導員能夠關注教學實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借助于網絡空間,將思政教育的相關要點落到實處,又離不開相關評價機制的建立……應當說,這些都是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必須考慮的內容。
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作為介于大學生與網絡之間的教育主體,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要建立起思政教育的明確意識,要樹立起借助互聯網實施思政教育的明確理念。輔導員自身應當提升網絡應用和操作能力,通過自身的素質去占領面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必要的時候,輔導員還應當憑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借助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在利用網絡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基礎上,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真實的思想、生活狀況。[4]只要做到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也就扎實了,基于網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就有了保證。
參考文獻
[1]謝艷麗,李平則,王立柱,等.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J].文存閱刊,2020(5):51-52.
[2]李麗,張會來.高校輔導員掌握網絡思政教育話語權的三個關鍵[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9(2):7-10.
[3]潘虹.高校輔導員如何擁有網絡思政教育話語權[J].文教資料,2021(4):88-89.
[4]徐萬彬.淺談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西部(理論版),2017(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