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 肖黎 何寒梅 吳嫦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而手工藝DIY逐漸成為消費者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與DIY的融合在運行模式上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古老的傳統文化是否能夠在新時代背景下生存的關鍵所在,我們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潮流“盲盒”元素,吸引廣大消費者的興趣;實行“三段式”創新機制,針對不同基礎的人員進行分階段教學,循序漸進;構建線上營銷線下體驗的服務模式以及建立DIY專屬APP,使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并在DIY的過程中享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傳統文化;時代潮流DIY;創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38
1DIY手工藝的基本內容
DIY,“Do it by yourself”顧名思義即為自己動手做,與傳統的工業化產品不同,DIY是一種服務型經濟,它體現的是手工藝者的獨特審美和價值,追求的是產品的個性化,而非“千篇一律”。其產品獨特,重在手工藝者的體驗過程,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這種“慢”節奏的娛樂方式似乎更加符合當下人們對于追求個性的觀點以及求異的消費心理,也正因如此它成為當今時代人們潮流的娛樂方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的影響下,DIY手工藝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而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出于對手工藝的“慢工出細活”的追崇,這種“慢工”似乎更能深刻體現出產品的內在價值和對手工藝者的意義,也符合當今人們追求“小眾”的消費心理,這便使得DIY這個由西方國家上世紀興起的生活概念在如今成為一種頗受當代年輕一代喜愛的“小眾”生活方式。
早些年時,國內便流行著刺“十字繡”,有些人家甚至以此作為祝賀禮送給親朋好友,或者自己框起來表在墻壁上,有些大戶人家甚至不惜重金請人刺一副工程量較大的十字繡,有“闔家歡樂”“闔家幸福”文字樣式的、也有各種動物樣式的等,它們均代表著美好的寓意,這便是在國內早期所出現的大眾款DIY產品。緊接著便有人發現了商機,也因此國內的手工DIY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行業規模,有的商家甚至建立了專屬品牌。近年來,手工DIY的發展速度迅速,特別是比較創新的店鋪,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且手工行業的利潤也較為可觀。
從個人行為的DIY發展到群體行為的DIY,從線下模式的手工DIY發展到線上銷售的DIY,如DIY私人定制服裝、手機殼、首飾等各式各樣的商品,這就如同當年國內盛行的“十字繡”一樣,這種可以讓社會大眾廣泛參與的生產、銷售模式,正在被人們接受并傳播輻射到各個行業。由此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有益的借鑒和學習之處,最終促成了本次研究主題的提出,形成了本課題研究的社會基礎。
2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
對于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數不勝數。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學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后是六藝,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近年來,國家倡導“文化自信”,人們逐漸重視我國的傳統文化,尤其以去年河南衛視的春晚節目《唐宮夜宴》為突出對象,誰也沒想到河南衛視春晚能在眾多衛視中成功出圈,沒有流量明星的加持,也沒有巨額資金的推廣,憑借的就是這支五分鐘的舞蹈,以八大國寶為舞臺背景,正如中國社會科學網中所說的,它們將大唐風華融于少女的嬉笑怒罵、時而雍容嫻雅、時而天真爛漫,被網民群眾形容為“唐朝少女的博物館奇妙之旅”。它給人最震撼的感覺就是,它改變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刻板的印象,讓人猶如身臨畫中,親睹了畫中的侍女活靈活現,姿態曼妙,從而把觀眾帶到了那個盛唐的宮殿前,喚醒了人們對于唐朝的記憶。毋庸置疑,《唐宮夜宴》做到了讓傳統文化與現代媒體的完美融合,促進了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的傳承和發展,成為今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的模范代表。
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和民族以及黨和人民的精神財富,養育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對于時代的進步,傳統文化也應緊跟步伐,無論是以現代的媒體為中介還是以DIY為載體,都應以弘揚其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為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承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3傳統文化的傳承與DIY的聯系
3.1結合DIY傳承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我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大國,其傳統文化底蘊何其豐厚。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和社會的進步,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似乎沒跟上時代的步伐,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現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并發展。反倒是出現了不少的“洋文化”,青年一代對“洋文化”似乎更加感興趣也更為了解,但是對于文化大國的中國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打臉”,明明自己的國家文化底蘊豐厚,卻沒能很好地傳承給后代,并且文化在現今并不僅僅是一種表面意義上的文化,它已經成為一國“軟”實力的代表,過多盲目的接受外國的文化無疑是一種外國文化的入侵,是對本國人民思想上的入侵。因此,傳統文化的傳承勢在必行。
DIY作為當下頗受歡迎的休閑娛樂方式,以其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不失為一種新穎的傳承方式。DIY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可以大力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心理,將傳統文化的元素融于DIY的陶瓷、首飾等各個方面中,讓消費者于無形之中接受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并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將之相互傳播,在潛移默化中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結合DIY傳承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3.2結合DIY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出過“四個自信”,其中有一個就是文化自信,即我們要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發黨和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在全社會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共識和價值認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文化是一國的“軟”實力,它可以潛移默化、無形之中便影響一個人的方方面面;文化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內容。因此,激發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大勢所趨。
隨著近些年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手工藝品行業發展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漢服,國學熱,傳統工藝等相關傳統文化在近幾年來逐漸成為一種潮流,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元素出現在了年輕一代的生活中。并且手工藝DIY市場容量逐年增長,一改以往的慢速發展的勢頭,近年來手工DIY的發展速度有了很大提升,特別是比較創新的店鋪,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其利潤也較為可觀,因為是手工藝DIY,產品大多是由顧客自己動手制作,也能節省許多人工費。DIY產品更新快,我們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根據調查數據可知,大部分人都愿意嘗試DIY,這表明我們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這些市場優勢使得手工藝DIY市場前景廣闊,以DIY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將兩者相結合必然可以更好地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4傳統文化與DIY融合的創新模式路徑探索
4.1傳統文化融入“新型”元素
不同年齡階層的人擁有不同的消費和需求特點,年輕人的內心世界極其豐富、他們勇于創新、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歡挑戰并永遠追隨時代潮流。針對青年人的這些需求特點,我們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融入現代潮流DIY,并在推廣和營銷模式上通過引入“新型”元素激發年輕顧客的消費欲望。
“盲盒”曾經火爆全球,我們在DIY陶瓷以及其他小飾品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針對有選擇焦慮癥的顧客,可以在制作難度不同的盲盒中抽取產品簡介說明書,一方面治好了顧客的選擇困難癥,另一方面通過滿足顧客的獵奇心理形成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面對顧客已經完成好的產品,可以使用信件、紙條或二維碼等形式融入自己的感想、人生感悟、交友宣言、想對陌生人說的話、快樂或悲傷的經歷、聯系方式等附在產品內部并放在作品展覽區進行展覽,每一個被展覽的產品都會有專屬編號,獨特的產品外表內部都藏著一份小驚喜,使顧客不僅體驗了DIY的樂趣,而且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還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制作人的經歷。
通過注入“新型”元素,對目標客戶群體“對癥下藥”使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潮流DIY能夠更好地融合和發展。
4.2“三段式”創新機制
張賽秀瑾在《少數民族手工藝DIY傳承創新模式構建研究》中針對少數民族DIY的傳承創新模式提出了非常完美的方案。其中,他針對零經驗體驗者為了了解基本工藝制作、有手工藝基礎的體驗者為了進一步學習工藝制作和對手工藝制作有系統地認識并飽含熱情想要獨立完成作品能夠進行創新的三類目標客戶群體提出了不同的實施方案。那么,對于現代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也可以實行“三段式”精準服務,根據顧客不同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以及制作場所。
第一階段:處于該階段的客戶,他們對陶瓷或其他飾品DIY的基本操作流程不太熟悉,抑或是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針對這種現象,我們為該階段的體驗者配備教學指導人員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手工教學和特定手工藝品背后文化故事的宣傳,使消費者能夠了解產品的文化背景、知道基本的制作流程;其次,引導他們進行簡單手工藝品的DIY,培養體驗者的自信心,激發消費者對DIY陶瓷或飾品的興趣。
第二階段:該階段的顧客在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想要追求有難度的產品制作,他們基本能夠獨立完成手工藝品的制作并且愿意嘗試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創意和想法。針對喜歡在安靜環境下DIY的顧客,我們會安排獨立的房間并安裝呼叫系統,遇到問題可以直接呼叫專業工作人員給予及時的指導或選擇一對一服務模式;而針對集體環境下DIY的消費者,對安排一定的指導人員進行分散指導。這樣,不僅節約了店鋪聘請專業人員的成本,還滿足了不同顧客對環境的需求。
第三階段:對DIY的制作有了系統的了解之后,消費者更加想要接受挑戰性的事物并迫切希望能夠制作出精美、有特殊意義和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他們不再局限于我們提供的成套的原材料,更多地想要實現自主創新和自我突破。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根據顧客的不同創造需求提供不同的制作材料,比如,消費者想要制作一份具有特殊意義的手工藝品,并非店鋪針對某一個傳統文化物件所配套的制作工具;只要顧客提出需求,向工藝師講述創作工藝品的大概輪廓以及所需配件的要求,店鋪就能夠提供相應的制作材料,實行精準服務,力求做到讓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都得到滿足。為了更好地服務不同階段的消費者,提供的制作場所以及配備教學人員的經驗會呈逐階段上升的趨勢。
運用“三段式”創新運行機制,我們對不同基礎的消費者進行精準定位,第一階段主要目的是激發顧客對DIY陶瓷或飾品的興趣,讓她們了解這些手工藝品背后的歷史文化以及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到了第二階段制作難度提高,滿足消費者想要接受挑戰的心理特點;第三階段的顧客完全可以進行自主創作,實現手工藝品的創新。通過“三段式”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讓顧客因為覺得太簡單而感到無聊或者難度系數太高就中途放棄。
4.3利用O2O構建線上營銷線下體驗模式
利用O2O模式將實體店與互聯網完美融合,通過線上營銷、線上推廣、運營粉絲經濟以及使用高新科技實現線上流量向線下顧客的轉變。
在過去,人們對于傳統文化手工藝品的了解大多來源于書本或者百度,而那些從未接觸過傳統文化手工藝品的人,他們大概率地不會去主動了解,更何談傳承傳統手工藝品的文化呢?如果僅僅經營線下店鋪,勢必會面臨經營困難、門店對客戶缺乏粘性、渠道高維、價格沒有競爭力、經營成本高、目標客戶群體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
目前互聯網發展迅速,新媒體相對于傳統文化媒介而言具有較高的互動性、流動性、靈活性和廣泛性,線上宣傳成本低、用戶接受度高且精準投放大大提高了效率。
既然消費者不愿意主動了解傳統文化手工藝,那么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以及現代化技術將傳統文化與DIY主動地展示在消費者的面前,通過在各大平臺建立官方賬號,將每一件傳統文化工藝品背后蘊含的故事通過文字或拍成短視頻的形式發布到抖音、快手、微博、小紅書、綠洲等互聯網平臺向消費者呈現出來,抖音、快手這些熱門軟件幾乎人手必備,他們通過瀏覽各大平臺APP主動接受外界傳播的新鮮事物,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以及激發他們DIY的欲望。
同時,有關線下店鋪的新產品預售、折扣和活動等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利用大數據分析精準投送給目標顧客,使線上流量完美地向線下實體店轉移,形成長期穩定增長的客戶群體機制。此外,利用VR虛擬技術結合感應系統技術可以將DIY的整個工藝流程以及傳統文化更加具體地展現出來,讓消費者切身實際地體驗DIY與傳統文化的魅力。
4.4建立官方專屬APP
類似于網易云音樂、微博、B站、淘寶、京東等這些APP,他們都有自己本身的特點,當消費者有不同需求時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去安裝相應的APP,比如,當你想聽音樂時會下載一個聽音樂的APP;想購物時會進入淘寶或京東等購物平臺,而我們也可以將目標客戶群體通過專屬APP聚集起來,建立DIY隨心所“遇”APP,形成一個穩定的關系平臺。
該平臺分別針對線上產品售賣和線下產品宣傳為主體進行展開,線上區域包括工藝品視頻講解、傳統文化的宣傳、原材料線上售賣、線下店鋪預定;線下區域包括顧客在實體店完成好的作品的展示,其中該作品是通過店鋪提供的專屬編號在線上進行注冊,使創作者成為第一作者,保護創作者的創意產權。線下產品的展示又根據“三段式”創新機制分為三個模塊,消費者可以進入不同的模塊欣賞他人的作品,那么對于作品內蘊含的故事,游客可以在平臺上向作者申請觀看,第一作者有權免費或有償向他人開放。
為了提高顧客的積極性,對平臺上第一作者創作的作品實行激勵措施,根據該作品的瀏覽量和點擊量進行周評比和月評比,每個模塊評選出前三名,發放不同獎勵。評論區中大家可以自行發言,相互討論,分享自己的創作靈感;還能在該平臺組建興趣小組,比如唐朝首飾愛好小組,在群內可分享自己已經完成的DIY唐朝首飾或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組隊去線下實體店進行DIY。
通過建立DIY隨心所“遇”APP平臺,一方面有利于我們鞏固消費人群和提高產品的銷售量,以便于企業建立穩定增長的服務機制;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將DIY與傳統文化融合起來,讓更多的人在DIY的過程中享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張賽秀瑾.少數民族手工藝DIY傳承創新模式構建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
[2]余非石.新媒體藝術的陶瓷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J].文化產業,2021,(23):156-157.
[3]謝晶.基于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傳統手工藝傳承模式創新與應用[J].休閑,2019,(12):22.
[4]周笑盈,魏大威.多元、融合、跨界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模式研究[J].圖書館,2020,(06):54-60.
[5]梁亮.數字媒體藝術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影響[J].美與時代(上),2021,(11):28-29.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2110546008X)。
作者簡介:黃婷(2000-),女,漢族,湖南邵陽人,衡陽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肖黎(1968-),男,漢族,湖南洞口人,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企業管理與農業經濟管理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