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 周鑒
[摘要]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不斷向前推進的一件大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邏輯是生源進入要具有開放性、人才培養要具有高階性、面向產業要具有精準性、校企合作要具有緊密性;進階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打造現代職業教育樣板、順應經濟與就業結構變化;路向是制定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政策措施、提高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辦學實力、建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評價機制。
[關鍵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產業;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辦學條件指標
[作者簡介]張學(1982- ),女,江蘇靖江人,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碩士;周鑒(1984- ),男,江蘇海門人,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江蘇? 南通? 226010)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23-0043-05
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不斷向前推進的一件大事。2019年,教育部啟動了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工作。根據教育部《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所,比上年增加11所;職業本科在校生12.93萬人,比上年增加5.59萬人,增長76.18%;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專任教師2.56萬人,生師比19.38∶1。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我國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為什么發展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論證,如何發展、發展到何種程度、發展的軌跡與邏輯是什么則是當下要重點討論與研究的課題。本文擬從邏輯、進階與路向三個層面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進行探索,以期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邏輯
1.生源進入要具有開放性。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生源至關重要。高職教育是我國傳統職業教育的“天花板”,學生在高職學習完畢后,要進一步提升學歷一般通過專轉本、專接本、專升本等方式進入普通本科學校,在專業學習和職業技能訓練上容易產生“斷檔”。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有其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和職業面向,在專業設置、學校設置、學位授予等方面都有了國家專項文件,而且隨著國家資歷框架和學分銀行建設的不斷推進,在職人員也有著迫切的資歷晉升、學歷晉升及技能晉升的現實需求。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重點培養的是從事科技成果、實驗成果轉化,生產加工中高端產品、提供中高端服務的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生產加工經驗和實踐經驗的人員進入學習以更好地支撐產業發展。因此,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在生源進入上要具有開放性,應允許所有高中畢業生,包括普通高中往屆畢業生和中等職業畢業生以及具有同等學力的社會人員報考。
2.人才培養要具有高階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格對應的是產業高端,這與我國當前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短缺有著直接關聯。《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指出,到2025年,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十大領域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總缺口達2985.7萬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要使培養的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專業能力、高超的技術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夠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3.面向產業要具有精準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產業基礎高級化水平明顯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之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必須了解產業轉型升級使得技術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運用的周期越來越短,從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規格、數量和質量入手,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促進人才供給側與行業需求側有效匹配;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對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按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科學設置專業和專業群,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4.校企合作要具有緊密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必須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要促進企業全程參與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建立校企緊密型合作機制。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突出知識與技能的高層次,培養適應產業高端化發展所需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關鍵技術應用突破及轉化能力。校企共同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協同創新平臺、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產業學院等各類平臺,使學生熟悉生產過程,提高實踐能力。
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充分利用企業的車間、研發中心和技術轉化中心等場所,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強化學生實操能力;聘請技能大師、勞動模范、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和管理人員等擔任專兼職教師,發揮高技能人才領軍作用,培育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推動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使學生畢業時能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和專業技能考試,成為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具備面向行業企業提供技術研發、生產實踐指導、職工培訓的能力,在校企深度融合中提升服務社會能力。
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進階
1.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國際上來看,發達國家都很重視職業教育,發展了不同形式的職業本科教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如應用技術大學是德國工程師培養的主力軍。
我國當前明確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進行發展,首要就是構建“中職—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職教升學體系。針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優勢,加快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和標準體系,特別是加強“職教高考”制度建設,以及專業建設標準、人才培養標準、課程與教學標準等系列標準建設。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暢通了職業教育的升學渠道,意義重大。《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大型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中職學生、高職學生、教師和家長選擇希望繼續升入高校學習的分別占67.80%、67.33%、61.58%和59.85%”①。可見,職業學校學生對獲得升入高等學校學習的需求比較強烈。大力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有利于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
2.打造現代職業教育樣板。我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主要來源有高職院校獨立升格、高職院校與獨立學院合并轉設、獨立學院轉設。我們要意識到,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都具有一定的辦學基礎、辦學條件、辦學經驗,但同時也要看到,在試辦之初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一般具有基礎弱、原有辦學慣性大的問題。
《管理辦法》指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應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點,堅持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進行系統設計,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有機銜接,促進普職融通”②。國家要重點打造和扶持一批高水平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產業發展重點領域設置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和專業群,形成良好示范效應,打造現代職業教育樣板。
3.順應經濟與就業結構變化。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機器人代替。科技進步使崗位需求不斷變化,催生新職業、新工種。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存在“技工荒”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技術技能人才數量短缺、結構不優、素質不高,供需矛盾突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近年來,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一直在1.5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以上水平。”③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把握好新時代對產業技術技能人才的動態需求,以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為導向,對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分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三、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向
1.制定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政策措施。要全面做好頂層設計,以科學、優質、高效、管用的政策體系、制度體系和標準體系實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
第一,制定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相關政策。教育主管部門要明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與高職教育在辦學層次上的區別,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在基本辦學條件指標上的設定要高于高職學校,如“雙師型”教師占比不低于50%、具有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比例不低于50%、具有博士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比例不低于15%、實踐教學課時占總課時的比例不低于50%、實驗實訓項目(任務)開出率達到100%等。如果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未達到基本辦學條件指標,則讓其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以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為指揮棒,引導和鼓勵高職院校、獨立學院、超大型國有企業等通過升格、轉設、聯辦、新辦等形式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第二,修訂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專業布點應主動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培養能夠解決復雜問題、進行復雜操作,以及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2021年,教育部公布了職業本科專業目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嚴格按照專業目錄和《管理辦法》進行專業設置、專業調整,要根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方向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增設和適度超前規劃一批新專業,實現專業建設的實用性、連續性和前瞻性。總之,適應新時代要求,堅持以適應產業需求為指引,與時俱進、堅持不懈、深入研究,不斷優化調整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專業結構和布局,使得技能人才培養進一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第三,制定鼓勵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由于我國缺乏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經驗,各院校在辦學初期可能會面臨著比較大的資金壓力和師資壓力等。而且由于我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生成的渠道多元化,各院校的辦學基礎、辦學條件、辦學能力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國家要不斷增強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例如,對遴選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示范專業群、示范實訓基地、示范人才培養模式、示范課程體系等進行專項資金資助;通過行政法規明確各級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加大對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人財物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大中型企業加大對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經濟扶助力度,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其予以補償。此外,國家有關部門要加緊制定《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第十二條規定的組合式激勵的具體辦法,國家稅務總局應盡快出臺《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稅收優惠具體計算辦法,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2.提高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辦學實力。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實現“三個對接”(人才培養對接企業、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
第一,制定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要意識到,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絕不是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簡單上移,而是有其獨特的價值取向,內涵應該涵蓋高層次、職業性、技術性、復合性、復雜性等關鍵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主要面向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培養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這是區別于專科層次及其以下職業教育所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注重技術知識和技術技能傳授的同時,也要注重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國要盡快明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配套措施,出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意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推進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第二,建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當前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任重而道遠。教育主管部門要依據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以產業標準、崗位標準為基礎開發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重視課程群建設,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有效結合,加強課程教學的精準性、仿真性和適用性。在課程開發主體上,要全面推進行業企業、大國工匠、技能大師、企業師傅的介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各方共同編制課程標準與編寫教材,優化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在課程開發機制上,要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技術需求,建立健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課程標準并建立定期更新機制。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內容,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以及典型生產案例及時納入教學內容,同時不斷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利用,擴大受益面。
第三,加強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當前我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比不高,且呈現出地區差別、校際差別。《管理辦法》已經明確,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本專業的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不低于50%。來自行業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占一定比例并有實質性專業教學任務,其所承擔的專業課教學任務授課課時一般不少于專業課總課時的20%”④。而這只是最低標準,未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至少應該達到80%,才能完全凸顯其辦學層次和辦學能力。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通過內培外引將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以及具有高級資格證書和高超技術水平的優秀技術技能人才納入“雙師型”教師隊伍,形成多元化的混編團隊。
3.建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評價機制。為實現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規范化發展和科學化發展,必須要強化考核評估和監督考核,引導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將工作重心放在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上。
第一,整體規劃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評價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組織周期性評估監測,以此來約束和激勵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圍繞評價指標辦學,并常態化地建立相應的數據平臺和年度質量報告,定期進行發布,便于社會公眾、行業企業和各院校了解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現狀。教育行政部門以三年或五年為一個周期,依據國家對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定位,全面考察其專業發展能力、人才培養能力、產教融合能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以其專業對行業產業的貢獻度、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進行評價。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發現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辦學中存在的問題,以評促改、以評督改,推動其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
第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加強自我評價。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要對教學質量進行自我評價,并建立自我評估機構。各院校通過制定特色化的自我評價指標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彰顯辦學特色。
第三,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發展比較復雜,涉及的方面較多,牽涉多方利益。因此,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評價必須要跳脫出以政府為單一主體的窠臼,建立政府、行業、市場、第三方機構、金融投資機構等多主體評價制度,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考核評價方式,從而促進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各利益相關者,處理好辦學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成就獨具特色的發展態勢。
[注釋]
①王湘蓉,孫智明,王楠,等.《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大型問卷調查報告》發布[EB/OL].(2021-04-30).[2022-03-13].https://m.gmw.cn/baijia/2021-04/30/34815687.html.
②④教育部辦公廳.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教職成廳〔2021〕1號)[Z].2021-01-26.
③丁怡婷,李心萍.大力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產經觀察·聚焦就業優先(下)[N].人民日報,2019-03-27(18).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評論員.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N].人民日報,2020-08-24(1).
[2]魏亞.國際社會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制度沿革[J].江蘇高教,2016(3):13-17.
[3]楊延,王嵐.中國職教“走出去”項目“魯班工坊”國際化品牌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2):124-127,136.
[4]趙蒙成,徐劉香.職業本科研究的知識圖景與應然路向[J].教育與職業,2021(24):5-11.
[5]邱亮晶,范嚴,王建濱.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本科職業教育戰略選擇[J].職教發展研究,2021(4):59-65.
[6]鄧肖麗,鄭世珍,黃妙紅,等.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23):27-30.
[7]周建松.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21(Z2):67-69.
[8]石偉平.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助推技能社會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5):42-44.
[9]祁占勇,齊躍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關鍵問題:“培養什么人”和“如何培養人”[J].當代職業教育,2022(3):13-20.
[10]王嘉瑤.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及實現路徑研究[D/OL].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22[2022-07-14].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22455996.nh&dbcode=CMFD&dbname=CMFD2022&v=cWgUsJaPi0B1Av4RR7UsA2c4ETD8yABevREyIfx4ejo-hux-mGUY6dDpkkCQAF8J.
[11]尹虹宇.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研究[D/OL].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2[2022-08-0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2201&filename=1020374809.nh&v=MDcwNThNMUZyQ?1VSN2llWnVabkZ5M25XcjdQVkYyNUhyQy9HdG5NcH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