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婕妤

摘 要:本文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出發,指出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校企協同育人水平低、缺乏長效激勵機制、缺乏“雙師型”教師等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烹飪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烹飪專業? ? 校企合作? ? 育人機制? ?“雙師型”教師? ? 人才培養
在職業教育深化改革過程中,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的重難點,所以職業院校必須重視校企合作,堅持市場導向,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合作模式,共同培養人才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個性化需求。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能夠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職業院校教學改革與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人才成長需求和人才的職業發展規律。校企合作,能將學校與企業的資源進行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二、烹飪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18年統計,雖然我國技能勞動者數量眾多,達到了1.65億人,但在就業人員總量中占比只有21.3%,而高技能人才更少,占比只有6%。我國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對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不斷增加,但供給相對較少,這就導致企業難以招聘到符合需求的人才。為此,職業院校應積極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以期培養出符合社會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然而,職業院校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以職業院校烹飪專業為例,分析如下。
(一)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不夠完善
很多技工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在進行人才培養、管理與考評過程中,難以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導致校企合作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學性與針對性,不利于烹飪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二)缺乏長效激勵機制
在技工教育烹飪專業校企合作中,學校、企業、學生是主要參與方,若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三者的作用與價值,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激勵機制。但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不少企業并沒有制定針對帶徒師傅的激勵機制,無法激發師傅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很多學校也沒有制定針對帶隊教師的激勵機制,帶隊教師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影響了校企合作模式的育人效果。
(三)缺乏“雙師型”烹飪專業教師
截至2019年教育部的統計,職業院校專任教師共有133.2萬人,其中中職專任教師、高職專任教師分別為83.4萬人、49.8萬人,而“雙師型”教師的總量只有45.56萬人。學生數量多,而“雙師型”教師數量明顯偏少。這不僅無法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還不利于技工教育的改革與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烹飪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策略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烹飪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也是強化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職業院校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育人策略。
(一)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職業院校烹飪專業開展校企合作,必須借鑒成功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校企合作新的管理模式和考核評價機制。學校招生要與企業招聘相銜接,形成校企育人具有“雙重主體”,學生學徒具有“雙重身份”的格局,建立起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權利義務關系明晰的新型合作關系。
在校企合作中,一部分企業認為實習生屬于廉價勞動力,這就導致學生在企業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面對這種情況,學校必須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避免發生“變相實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保障。
1.建立多元化的校企合作考核評價機制
校企合作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要充分發揮學校在評價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在滿足政府與社會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體現學校特色。同時,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對學生、“雙師型”教師等進行評價,要求能反映學生的學習與實踐效果、教師的教學水平等,及時發現問題并制定有效應對措施。
2.建立校企共管的學生管理體制
在學生實踐教學管理中,企業是管理主體之一,企業要與學校共同制定管理方案,為學生實習實踐全過程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確保學生能完成校企合作階段的學習任務。要明確培養目標,制定質量標準,學校與企業通過研討與商議等手段,不斷調整、修改與完善實踐管理措施,為學生的實訓活動提供指導。要加強過程監管,共評教學成果,通過科學合理的監管,了解學生在企業的狀態,為教學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完善實踐教學質量監管實施細則,確保實習的質量與效果。
(二)完善校企對等的長效激勵機制
要完善校企對等的長效激勵機制,實現技術技能共建共享與成果互惠。要了解校企合作激勵機制現狀,從學校、企業、學生3個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長效激勵措施。
1.完善校企雙方對學生的激勵措施
在校企合作中,為確保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可構建校企合作激勵機制模型(見圖1),要在各方的共同參與及合作下,構建長效激勵機制,尤其是要深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明晰校企合作中企業的需求與責任,對企業參與合作的內部動力要素與相互作用關系進行分析,強化校企合作。企業與學校要進行深入溝通與交流,了解彼此需求,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圍繞學生制定激勵機制,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校企合作育人活動,并能有所收獲。
2.完善對帶徒師傅的激勵機制
在烹飪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實施過程中,為了讓師傅愿意帶徒弟,促進學生的快速成長,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幫助學生學習與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就要完善帶徒師傅的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師傅的積極性。對于師傅的激勵,可以是物質激勵,也可以是精神激勵。通過多元化的激勵方式,確保激勵方式的有效性。
3.完善企業帶隊教師的激勵機制
在對帶隊教師進行激勵時,要拓展評獎評優、晉升等多種渠道,采取長期與短期激勵的方式,激發帶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活力。帶隊教師要負責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安全教育、日常管理等,因此對教師的激勵要以學生的表現情況為依據,這樣不僅能讓帶隊教師更加關心學生,也能有效激發教師的工作動力。
(三)培養專兼結合的“雙師型”烹飪專業教師
烹飪專業必須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培養專兼結合的烹飪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過程中,要重視教師的能力與道德培養。
目前,很多教師缺少實踐經驗,教學以理論為主,對企業的實際情況并不了解。因此學校要與企業進行溝通,暢通烹飪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的通道,讓教師利用寒暑假等機會,走進企業進行學習與實踐。教師在企業學習與實踐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深度思考,了解行業現狀,分析發展趨勢,明確行業熱點。通過到企業培訓,能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讓教師更加了解行業實際情況,從而調整而優化教學內容,為學生打造高效課堂,同時也能促進教師的成長,讓教師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提升個人能力。
聘請企業大廚到校兼課。烹飪專業的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復雜性。在培養專兼結合的烹飪專業“雙師型”教師過程中,可以聘請企業大廚到校兼課。大廚在講課時,不僅可以與學生互動,還能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從烹調技術、擺盤等各個方面,教授學生烹飪技巧。同時,大廚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聘請名師到校授課,可以讓學生對行業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與認識,了解市場需求,并能堅守“匠人”精神,將烹飪當做一份崇高的職業,感受到此項工作的樂趣。
四、小結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都在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具體實踐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學校必須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深化校企合作,通過育人機制、激勵機制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鞏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成果,提升育人質量,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呂慧.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產教深度融合機制構建研究: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7).
[3]馮國榮.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探索: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20(2).
[6]韓芳.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創新人才教育與培養:評《校企合作教育對創新型人才創造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1(4).
[8]余爽爽.“工商融和”的食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及實踐與高校食品專業產教融合人才研究[J].食品工業,2021,42(4).
(作者單位:龍巖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