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學生要學會傾聽與表達,初步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交往。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索了小學階段開展“一分鐘演講”活動的意義和實施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提升口頭表達能力。
【關鍵詞】一分鐘演講;小學語文;口頭表達能力
一、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演講與口語表達。培養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既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新課標也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發展目標。
從表格里可以看出,三個學段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要求是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不僅對口頭表達提出了要求,還要求學生學會傾聽。筆者除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嘗試把演講作為培養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為每位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二、開展“一分鐘演講”的意義
課堂“一分鐘演講”即每一節語文課安排一位學生演講,演講時長為60秒至90秒,然后由一位學生和教師共同評價。每位學生每學期會進行兩次演講,整個小學階段一共要經歷12次演講。經過實踐,筆者發現,“一分鐘演講”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首先,演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為了能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學生必須把演講稿背得滾瓜爛熟。一次次準備演講的經歷,無形中幫助學生積累了詞匯量,增強了記憶力。其次,演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想要克服害羞的心理,走到大眾面前大聲說話,就需要在大量的練習和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膽量和自信。最后,演講有助于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一位學生在臺上演講,下面的學生注意傾聽,可以訓練想象、聯想、記憶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增長知識、拓寬視野,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三、實施“一分鐘演講”的方法
1.精選話題,激發興趣
演講話題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能力、興趣愛好來設置,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
教師選擇話題,可以結合教材中口語交際的內容,可以結合班級德育教育的需要,還可以結合語文教育教學的需要。例如,寒暑假是學生閱讀的最佳時間,開學后可以組織“推薦一本喜愛的書”“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我最喜歡的動畫人物”等主題演講,讓學生在互相分享中拓寬閱讀的視野,提升閱讀品味。
同一個話題在不同的年段可以反復訓練,但一定要有梯度。例如,讓低年段學生進行“自我介紹”,能從不同的方面介紹自己即可;設置中年段話題為“猜猜他是誰”,抓住特點介紹同學或他人的外貌、性格、愛好等;設置高年段的演講主題為“我最佩服的老師”,通過具體的事例來介紹老師的特點。
2.科學評價,促進演講
科學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新課標指出“要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學段的學習目標,選用恰當的評價方式”。筆者根據不同學段的特點設置了評價表,提前告知學生評價標準,旨在引導學生合理評價。除了組織學生互相評價,教師也會對實施評價的學生提出指導意見,引導學生把握評價尺度。
如上表所示,三個學段均從演講內容、演講音量、語言表達、語速語調、儀表臺風五個方面進行評價。其中第一學段只需要學生用列舉的方式分別對五個方面進行評級打分,而第二、第三學段要求學生用連貫的語言從五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能甄別演講者的優缺點,并給出合理的建議。這對學生的傾聽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評價者首先要認真傾聽他人講話,還要把握內容要點進行判斷,迅速組織語言進行評價。
除了過程性評價,筆者還會進行階段性評價。一學期開展兩輪演講,根據兩次演講的等第發放證書。兩次均為A級者獲得“超級演說家”稱號,兩次均能參與演講并順利完成者獲得“演講小能手”稱號。與此同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展示宣傳。筆者將特別優秀的演講錄制成視頻,在班級群里展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帶給學生滿滿的成就感,從而讓學生樂于口頭表達。
3.即興演講,挑戰自我
除了背誦式演講,六年級學生還可以開展即興演講活動。即興演講,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自發或被要求立即進行的演講活動,是一種不憑借文稿來表情達意的口語交際活動。
經過前期的演講訓練,六年級學生掌握了簡單的演講技巧。面對即興演講,大部分學生都躍躍欲試,只有部分學生有畏難情緒。為了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即興演講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抽簽。由教師抽取演講者名單,再由演講者自己抽取演講題目。即興演講題目由師生共同討論決定,除了常規的演講話題,我們還設計了思辨性演講話題,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課堂的“一分鐘演講”為學生搭建了自由、開放的交流平臺,每位學生既是參與者又是評價者。學生在一次次的語言實踐中提升了口頭表達能力,發展了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