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銀潔



【摘要】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旨在結合真實的情境,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整體觀照學生的思維生長和能力訓練,體現了結構化特點。以《蟋蟀的住宅》一課的學習活動為例,從設計立場、情境創設、學科融通等方面,探索結構化實施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結構化
新課標明確指出,任何學科都具有綜合育人的價值,通過跨學科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課程內容的過程中聯系社會生活和已有經驗,錘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跨學科學習的任務群設置,堅持學科立場是首要前提。學生只有牢固掌握了本學科的知識,才能綜合性地解決問題。本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一課教學為例,討論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結構化實施策略。
一、以學科立場為基礎,明確任務基本結構
圍繞語文教材展開的跨學科學習,歸根到底是為了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該任務群的設計一定是以語文能力、語文要素以及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為關鍵點的。
1.基于文本結構,落實要素
語文學習不能僅限于語文知識的學習,還需要通過發展學生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多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其語文素養。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所以,立足學科特質,明確學習任務,需要基于文本的語言結構來展開。
比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其中《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觀察隨筆。整篇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致,結構也相當鮮明。教學這篇課文既要幫助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修建的過程,也要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
圍繞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就要將閱讀、表達與科學探究、語言審美、文化傳承等結合在一起,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參與任務群學習的過程中,嘗試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并將觀察所得用文學化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引導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鑒賞,提升語文素養。
2.立足教學內容,明確任務
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的語文課堂教學,應當在任務群的框架下選擇教學的內容,并結構化地展開學習活動。這樣的課堂結構一定是開放的。
基于學情以及學習內容,教學《蟋蟀的住宅》時,教師可以明確幾項學習任務。任務一:用橫線畫出蟋蟀住宅的特點;任務二:根據文本提供的信息,用簡筆畫的方式,畫一畫蟋蟀的住宅;任務三:用上文中的關鍵詞,結合手繪的簡筆畫,介紹一下蟋蟀的住宅。這樣,這三個任務就有機形成了一個整體的任務群,不僅幫助學生感知蟋蟀住宅的特點,而且使其經歷了由抽象到具象的認知過程。同時,還設計了跨學科的學習任務如繪畫等,體現了學科立場。學生對文字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把握,對住宅構造的描摹想象,都幫助他們提升了對文本的感知力,也讓他們進一步領略到語文學習既是科學觀察,也是藝術創造,這就實現了教學內容的任務建構。
二、以情境問題為驅動,設計結構化任務
基于學科立場,明確學習任務的基本結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適切的學習內容。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與能力出發,才能體現真實情境下的語文任務群學習樣態。
1.基于生活實踐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需要與社會、生活進行緊密地聯系,需要呈現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的情境。所以,要基于生活實踐來創設情境。在執教《蟋蟀的住宅》一課時,可以從“我們的房子”這樣的大情境展開,并設計相應的作業單,其中包含基于生活的跨學科任務群,為接下來的課文學習服務。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用到了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知識,而真實的生活情境更成為激發學生的重要因素,成為了“原動力”,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了,學習的思路也被打開了。
2.指向學習積累
除了可以基于生活情境來設計學習任務,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境來梳理,借此引導學生在已積累的學科知識間建立聯系,將其結構優化,促使學生逐步發現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更好地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積累與個性化的運用。
《蟋蟀的住宅》一課教學,就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語用練習,幫助學生發現與提煉作者的寫作特點,并進行遷移。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幾個學習任務:
這組任務群的設計,結合了這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并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能力進行展開,引導學生從多個層面積累知識、發現語言文字表達的規律,從多個角度理解知識,并結合真實的情境,對各個學科的能力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可以說是在整體上觀照了學生的思維生長和能力訓練,也體現了跨學科任務群的結構優勢。
三、以學科融通為鏈接,突顯任務結構邏輯
跨學科的學習任務群要能聯結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并且使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夠服務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基于此,教師要聚焦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處,進行任務群的設計,同時,要特別注意各任務以及任務群之間的邏輯關聯。
1.橫向延伸,體現版塊互動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所在的單元主題是“處處留心皆學習”,所以,無論是設計單個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還是組合性設計多個跨學科學習任務群,都要關注其內在的關聯,要體現其邏輯意義,這樣才能實現結構優良的任務群設計。
上文表一、表二中的任務3活動設計,都是基于生活情境、立足文本展開學習活動的。學生在學習課文后,關注到自己所住的房間,用多種學科中學到的方法進行創新設計,并且恰如其分地用上了在本篇課文中積累到的表達方法,書寫成文字稿后,進行口頭介紹。在這兩個任務群中,多個子任務版塊進行了互動,從學習語用知識到測繪設計,再到微視頻的拍攝、文案撰寫,最后作品整體呈現。學生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實現了任務群版塊間的有機互動,也讓學生的這一組學習實踐活動形成了一個流動的學習場域。
2.縱向拓展,體現層級設計
聯結不同的學科要素,設計語文學科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時,要注意進行縱向拓展,對各個任務進行層層遞進的設計。這樣的任務群設計不是按學科分類設計的,而是將任務主題按由表及里、由學習到實踐的邏輯分解項目,實施學習活動。所以,各個學科的知識會聯動作用,在綜合化地運用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相應的跨學科學習的成果。
在學習了《蟋蟀的住宅》課文之后,學生可以進行跨學科的作業任務設計。
以上根據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理念設計的自選作業單,充分滲透了各學科元素,并將它們統整到本單元“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大主題下,貫穿至本課《蟋蟀的住宅》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專長或興趣,自愿選擇學習任務進行學習,也可以組建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學習,再統一進行成果展示。在這一任務群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并調動已有的實踐經驗,進一步進行情感體悟和文字表達,語文學科素養也在完成各個任務后螺旋上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