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教融合、校企結合”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電子商務專業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專業,其應用性廣泛,實踐性非常強。市場在不斷地變化,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變化,產教融合模式能更好地解決學生就業難、企業人才資源缺乏的困境。
關鍵詞:人才培養 課程改革 產教融合 電商專業特色教學 實訓課
隨著全國各地職業院校對現代職業教育探索的日益成熟,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要、企業需要必須實現“零距離”接觸,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探究產教融合新模式。將“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吸引一批優秀的企業員工來到校園授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后,能快速勝任對接企業的電子商務工作。
1電子商務和產教融合的概念分析
1.1電子商務的定義
電子商務的定義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出發,狹義的電子商務又稱電子交易(E-Commerce)是指企業利用通信技術由WEB提供,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主要指因特網)。廣義上的電子商務(E-Business),是指公司為了創造目標市場滿意度,使企業的營銷策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利用網絡進行的包括市場分析、客戶聯絡、物資調配等在內的所有商業活動。
1.2產教融合的定義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產教融合是指職業學校按照人才培養目標開設專業產業,連接生產與教學,共同幫助,共同成長,使得學校能夠為企業、為社會培養人才、科研攻關、提供科技服務。產教融合是行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教育機構與行業內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提高自身人才培養質量。
1.3產教融合國家政策
產教融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其適用范圍經歷了兩次擴展。201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將產教融合確立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2015年發布的《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將產教融合范圍擴展到應用型本科院校,2017年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產教融合進一步擴展到“雙一流”建設高校。自此,產教融合成為所有類型高校的辦學遵循。
2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與對接企業管理的影響
2.1經營管理觀念
電子商務的出現,為更多層次的客戶提供了更廣闊的企業經營發展空間。企業上到管理層次,下到一線工人,都具有正確的產品觀念和獨特的市場視角,這是難能可貴的。企業將重點立足于科學技術的研發與實踐應用,保證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的不斷優化,才能使企業滿足國際社會與市場變化的種種需求,才能立足于國際市場。
2.2生產模式管理
電子商務不僅使企業獲得與客戶需求相關的市場信息,而且使企業獲得更為全面、具體、詳盡的供應商信息,電子商務所提供的信息資源的透明性、廣泛性、巨大性,也更有利于企業尋求最適合、最優質的合作伙伴。這不僅使采購和交易費用較以前有較大幅度的降低,而且保證了企業采購設備和產品原材料的質量,做到了與產品供應商的長期合作。
2.3產品庫存管理
企業可以根據數據庫的變化,在做出增加或減少產量的正確決策前,及時關注市場上的產品流向和銷量,從而為產品建立單獨的數據庫和管理系統。從而使得庫存管庫突破傳統模式,開啟數字化、智能化、電子化時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以此作為決策的依據和依據,會使企業的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也使企業的存貨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將風險降到最小。
2.4市場營銷管理
營銷的制定必須走在時代的前沿,針對不同特點的客戶群體,針對不同特點的產品特性,微博、微信、抖音等都是年輕人常用的網絡工具,所以可以利用這一點進行營銷平臺的開發。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關鍵之一,處于信息化時代漩渦中的企業,在企業的營銷管理中有效地運用創新思維,才能跟上市場發展的潮流。
2.5人力資源管理
當今社會,企業對綜合型、全能型的優秀人才更加受歡迎,而不再偏向技能單一的人才。不僅如此,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也在電子商務的廣泛普及下受到很大程度的改變。舊的企業管理模式,員工需要做的就是完成領導指派的任務,比較機械化。而新的模式,企業重視的是員工的自我意識,自我感受,員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公司的溫暖。
2.6企業組織結構
傳統的企業組織機構屬于“一言堂”,從上往下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不可逾越。為了利益最大化,輕裝上陣的關鍵就是精簡有序的組織結構,新的結構不再是管理者處于絕對地位,而是賦予企業員工更多的權利與任務,真正實現以企為家,以家為企的新模式。
3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與對接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3.1信息管理創新
電子商務的出現將企業的信息管理帶到了一個外部信息的層面。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信息流通的速度和空間都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物流層面,讓企業更加容易、便捷地獲取外部信息。如京東、華為等企業采取的直銷模式大獲成功,這說明信息是企業的重要資源,決定著企業的發展。
3.2客戶管理創新
客戶管理創新的重點體現在客戶數據信息的建立和使用上,每一筆交易結束后,市場的銷售人員必須及時將客戶信息傳遞回企業,特別是交易成功后,客戶信息特別是大客戶和潛在客戶的相關信息的錄入和整合,都有專門的人員負責,形成客戶數據庫的電子化。
3.3財務管理創新
實現了從財務記錄到財務分析的創新,實現了從內部財務資料到外部財務資料的創新,實現了從靜態財務資料到動態財務處理的多樣化。同時,電子理財、電子繳費、遠程查賬、在線投資等多種功能也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衍生而來,使得理財方式更多元、更靈活、更電子化。
3.4技術管理創新
電子商務在創新技術發展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技術發展速度,實現了企業的技術發展。這種新的技術管理模式便于企業在生產中更快地從外部獲取技術資源并進行技術革新。
4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電子商務專業與企業的五對接4.1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
江蘇丹陽中等專業學校的眼鏡特色專業根據丹陽地區的眼鏡行業發展情況,每一個專業的設置都與市場緊密聯系,專注于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培養技能型人才,通過建立完善的上崗培訓系統,定期開展學生進企業活動,共同制訂學生素質教育計劃,提高個人修養,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2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
電子商務課程的設置必須牢牢緊跟時代的發展,不能落后市場、脫離實際,空談書本。通過定期的企業走訪,第一時間掌握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和需求,同時與本地及周邊地區的電商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并讓有豐富實操經驗的員工走上教壇,把企業里的先進技術、先進理念帶進課堂,讓學生在校園里感受真真實實的電商環境。
4.3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
要想實現產教融合的深化,不僅僅依靠技術人才進校園的途徑,更要鼓勵一批優秀電商專業教師走出去,走進企業。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同開設的師資培養學校,與企業科研人員進行網站開發、課程開發、客戶開發、政策解讀等,提高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同時,還可將學生的實訓基地建立在本地電商企業公司,例如悠朵電商直播站。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末帶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在企業老師的帶領下,及時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崗位中,并補充課堂上實操的欠缺。
4.4畢業證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
畢業即失業?NO,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這將一去不復返。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報考計算機等級考試、英語等級考試、報關員、助理電子商務師等等,參加多種職業資格水平考試的學生,可以不斷地梳理知識體系,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實戰經驗,幫助學生及早適應社會工作,這對于學生自己、學校、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
4.5職業教育對接終身學習
職業教育鏈接終身教育,現今社會,不管是誰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職業教育可以拓寬繼續學習渠道,為人才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技術型人才通過職業教育提升個人素養、專業技能,為自己在專業崗位上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5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電子商務專業特色教學初探5.1確定專業培養目標
電子商務專業涉及專業豐富,涵蓋國際貿易、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基礎會計等學科,是一門綜合型專業。知識系統是由商業運營,經濟貿易,IT等多個方面組成。
5.2開設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并存的專業核心課程為專業培養目標而開設的具有同步甚至更具前瞻性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前沿類核心課程,每門課程都具有很強的可實操性。讓學員在一門課程結束后,就能掌握這門課程的整體框架,每個業務模塊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知道應該做哪些實訓,解決哪些問題,達到哪些能力目標。
5.3加強專業實訓,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實現產教融合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真正培養出“為企業所需,為社會所需”的電子商務人才。加強專業基礎課,如在高一階段開設電子商務基礎、市場營銷、商務法律等理論課程,在高二階段開設商務禮儀、客戶關系學、文案策劃,在高三階段開設圖片處理、網店運營、計算機運用等技能課程,進一步掌握實操經驗,幫助學生適應社會。
5.4提高學生參賽能力
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如“電子商務運營”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文明風采大賽。并定期舉行“技能展示周”,組織學生參與創意策劃書設計、品牌設計、 網點布置、攝影、排版設計、 網站創意策劃設計等項目。
5.5完善職業技能培訓,助力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在加強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各種培訓,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取得電子商務師、報關員、計算機一級證書等。
5.6采取激勵制度提高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質量
在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受多方面因素局限落后于電子商務的實際發展,只有鼓勵學生在課后通過互聯網進行搜索瀏覽,補充知識,及時了解電子商務發展新動態。在教學過程中,邀請對接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來校授課,將最新的電子商務技術和知識傳授給學生。
6產教融合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特色教學存在的問題6.1電子商務課程內容相對復雜,關聯性差
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的內容涵蓋甚廣,比如現代市場營銷、物流、會計學、管理學、計算機技術,電子支付等等。電商教材更新較慢,很多教材內容相對于學生來說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對于學生復合型知識的學習要求很難滿足。
6.2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落后
目前所實施的職業教育其最高學歷依舊是專科,很難滿足企業對高端技能型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加之社會對職業教育仍然存在偏見,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去讀職業院校,這種歧視不利于職業院校的發展。
6.3人均教育經費不足、專業教師不足、企業缺乏合作動力職業教育蓬勃發展,但是涉及的實驗實習設備設施的成本較高,電子商務教學環境中的軟硬件設施費用較高。教師的知識儲備與技能與所要達到的程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必要的電子商務企業實操經歷。大部分校企合作的政策還有待完善,培訓員工,建設實訓基地還停留在理論層面上。
7結束語
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如果電商專業教學仍然停留于理論教學,勢必會被時代淘汰掉。中職學生處于16、17歲花一樣的年紀,她(他)們有著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追求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我們為何不為(他)們牽線搭橋讓(他)們在自己擅長又喜愛的領域大展身手。學校與企業的完美結合,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成長,也可以解決企業缺少專業型人才的困境,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1]陳曉東,林鳳.農業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發展思考[J].電子商務,2011(5):63-64.
[2]朱翠苗.基于ITSS的高職程序設計課程教材建設與師資培養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2(10):64-66.
[3]楊善江.產教融合:產業深度轉型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與職業,2014.
[4]劉媛媛,樸雪濤.基于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政策支持系統的建立與研究[J].職教論壇,2015.
[5]朱克煒.電子商務專業的模塊化教學與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