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平
摘 要:幼兒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在新時代的教育領域,幼兒教育已經上升成為教師和家長共同關心的課題,如何讓幼兒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才能營造適合幼兒發展的家庭教育環境。而且家庭教育環境的營造對幼兒身心成長和性格塑造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創設良好的幼兒家庭教育環境對家庭和社會都會有推動作用。進而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幼兒家庭教育環境的策略制訂,會促使家長能夠在家庭教育上更加重視,積極做自律型家長,并主動學習科學育兒的方法。
關鍵詞:幼兒;家庭教育;環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9-0240-03
美好的童年對于幼兒來說是比較珍貴的,當家長開始嘗試學習做幼兒的第一任教師時,就已經意識到幼兒家庭教育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家長與幼兒同步成長是幼兒家庭教育環境營造的先決條件,《孟母三遷》的故事就生動地講述了良好的幼兒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因此,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就要從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開始,家長既要成為孩子的榜樣,也要能為孩子提供生活鍛煉的機會,指導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創設良好幼兒家庭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從小培養幼兒正確的三觀,需要從家庭教育環境的熏陶開始,家長的言行在幼兒的角度看就是自己的學習內容,由此也可以看出家長對幼兒的影響是隨時隨地的,這就需要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環境營造,正確培養幼兒形象、空間、責任、運動、心理和社會認知上的觀念形成,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之所以把幼兒家庭教育環境作為重要的幼兒成長條件,正是由于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會模仿成人講話和行為,雖然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家長沒有要刻意去影響幼兒,但幼兒的心智正在日趨成熟,模仿身邊最親近的人在幼兒心中是自然行為。幼兒會模仿家長的行為習慣、語言風格是出于好奇心,但缺乏是非辨別能力,單一性的模仿對幼兒的成長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家長在家庭環境中沒有為幼兒樹立榜樣,就很容易使幼兒在是非觀念上變得模糊,如果不及時糾正,就會成為幼兒的習慣和語言風格。而且幼兒在模仿期間,會通過動作、語言、智力方面去模仿家長,這也是“家長是孩子第一任教師”的定義來源。
例如,家長在家庭環境中想教孩子學會禮讓,可以通過《孔融讓梨》的繪本故事讓幼兒知道尊老愛幼的美德,可以讓幼兒拿著一盤水果先給爺爺奶奶吃,然后給爸爸媽媽吃,最后自己再吃,這樣不僅能夠教幼兒在模仿繪本故事情境時收獲人生智慧,也能讓幼兒身體力行的去體驗尊敬長者的那種來自內心的快樂與踏實。同時,良好的家庭環境應從教育開始,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刻在幼兒的心中,要想培養出一個知書達理、孝順懂事的孩子,就要從家庭教育環境入手,利用互聯網學習經典的育兒理念,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增進親子關系,使自身的綜合素養以及家庭教育方法不斷更新升級,與孩子共同成長。因此,在創設良好的幼兒家庭教育環境的重要性上,家長不但要提升認知程度,還要尋找適合自己孩子學習成長的有效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和教育能力,這樣才能使幼兒心中對家長的言行產生敬佩之情,并以模仿家長為驕傲、為榮耀,不僅能夠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上看到教育成果,還能為幼兒幼小的心中種下善良、尊重、自信、快樂的種子。
二、創設良好的幼兒家庭教育環境策略
(一)做自律型家長為幼兒樹立榜樣
幼兒時期需要家長的呵護和幫助,而教育任重而道遠,要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就要主動從自律角度進行自我提升,首先要在情緒上實現自律,如果家庭氛圍非常激進,家人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動手打罵,這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是自律型家長的第一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增進家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家長要積極地處理不良情緒,在家庭教育中要多一些耐心,如果感覺難以控制情緒,就要采取一些方式方法進行情緒處理。
例如,當家長在家庭環境中因家庭瑣事或因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而產生了焦慮情緒,并且生氣時,家長首先就要意識到自身的不良情緒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不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緒失控,然后快速到其他房間或到戶外去進行情緒消化,反思自身的情緒來源,找到情緒的化解方法,當處理好情緒后再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不僅能夠管理好情緒,還掌握了情緒處理的有效方式。而當孩子遇到類似的情緒問題時,家長可以用自己總結出的情緒管理方法教孩子如何處理不良情緒,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出溫文爾雅、恭敬有禮的好孩子,也能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健康、積極向上。并且,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對幼兒的影響都十分重要,因此,做自律型家長不僅可以管好自己,也可以影響其他家庭成員,只有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才能真正產生家庭教育作用。
其次,家長要在學習上逐漸形成自律,這樣才能更加了解幼兒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并針對幼兒的需求制訂家庭教育方案,給幼兒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例如,家長每天留出1~2個小時的親子活動時間,把其中1個小時用于陪伴幼兒閱讀繪本故事,進行科普學習,另1個小時用于陪孩子玩耍、釋放天性,對孩子不做過多約束,給孩子充分釋放能量的空間,這時家長不僅能夠看到孩子的不同情緒表現,也能與孩子的溝通更加緊密。并且,家庭教育對幼兒來說更多的是要給孩子自由釋放、活動、學習、成長的空間,而不是單一地去教孩子,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會學會很多知識,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轉化,而家長需要做的是在幼年時期充分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嬉戲,這樣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與陪伴,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學習興趣。因此,家長在學習上的自律不僅能加深對幼兒教育的理解,還能站在幼兒的角度上去思考、去實踐,成為專業家長。而家長用言行、環境、教育理念陪幼兒成長,對幼兒來說是一件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事,自律型家長會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這種優質的親子關系對孩子一生都會產生正面影響。
(二)科學育兒有管有愛
幼兒需要在學習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認知,家長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讓幼兒擁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家長要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家長的角色,既要嚴厲又要慈愛,這樣才能讓幼兒在健康的環境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在傳統的家庭教育模式單一,通常是母親扮演嚴母,父親扮演慈父,或者父親扮演嚴父,母親扮演慈母,這種角色定位是為了讓孩子能在成長過程中既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環境的愛,也能有所顧忌,懂得對長輩要尊重。而當今的育兒觀念紛繁復雜,眾多的育兒專家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教育觀點,這使家長在眾多的教育方法中無從選擇。如何針對自己的孩子選擇適用的有管有愛的教育方法,不僅需要家長在業余時間多學習,也要結合孩子自身特點選擇教育方法。
例如,家中有一個非常喜歡閱讀的孩子,但家長總是忽略幼兒的閱讀書籍更新需求,沒有給幼兒購買新書,反而讓幼兒看電子設備,認為新時代就應以電子設備為主。然后家長和幼兒的相處模式就改變了,家長用手機玩游戲,幼兒拿著電子設備看動畫片或電子繪本故事,這種現象在當今的家庭環境中極為普遍,家長也默認了這種家庭教育模式。其實,在這種相對舒適的家庭環境中,家長忽略了幼兒在觀看電子設備時對眼睛造成的傷害,孩子會很容易沉迷于動畫片或小游戲中,這種缺乏溝通的親子模式對幼兒成長并沒有促進作用,反而還會造成不良影響。如,當家長看到孩子玩游戲時,不但沒有檢討自身對孩子教育上的忽視,反而去責怪孩子不看教育知識,去打游戲。但從孩子的角度理解是為什么不可以玩游戲,爸爸媽媽也在用手機玩游戲,孩子會感覺很委屈。并且,幼兒年齡小,并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被家長批評會讓孩子的內心很難過,最終導致不愿意再和家長接觸與溝通,這樣的案例很多。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環境中要做到有管有愛,要結合孩子目前的實際情況選擇教育方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價值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另外,既要讓孩子能夠熟練使用電子設備,又要給孩子設定電子設備的使用規則,從小培養好規則意識,而家長也會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長,當孩子表現好時,家長要給予適當的表揚和獎勵,也可以控制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避免孩子視力受損,同時也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增進親子關系,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管有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教育環境的和諧與溫暖。
(三)營造舒適的家庭親子教育環境
舒適的家庭親子教育環境是家庭成員間的和諧相處,是愛的傳遞,針對目前的幼兒家庭教育環境營造上,家長應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例如,幼兒在成長期間,性格塑造是相對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幼兒經常發脾氣,那么家長就要考慮到如何用家庭教育環境影響幼兒在情緒控制上能夠實現自律。可以為幼兒營造一個專屬的娛樂場地,或在幼兒的房間內放置一些繪本書籍和幼兒喜歡的玩具,如果幼兒的游戲興趣偏向于科技感強的玩具,家長就要積極配合幼兒的游戲需求,購置一些能夠增強幼兒智力的玩具,讓幼兒積極探索,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的愿望,還會讓幼兒感覺到家庭親子教育環境的舒適。如果幼兒的性格非常軟弱,膽子很小,那么家長就要鼓勵幼兒在家中多講話,教幼兒做一些生活類的小游戲,讓幼兒從中找到自信。如,在家中設置一個小舞臺,然后讓幼兒在小舞臺上進行表演,給幼兒充分的展示空間,而且來自家庭成員間的鼓勵也會讓幼兒能更加自信、勇敢,從而克服膽小的性格弱點,成為一個積極樂觀、陽光開朗的孩子。
(四)提供幼兒生活鍛煉機會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實踐環境的培養,在創設良好的幼兒家庭教育環境中,要給幼兒提供生活鍛煉機會。例如,在家庭中給幼兒準備一套自己的碗筷,然后鼓勵幼兒在用餐后自己刷碗,并且把碗筷擦拭干凈,放回原位,這樣的生活鍛煉不僅能夠讓幼兒養成干凈整潔的好習慣,同時也能培養幼兒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并以此作為游戲加深幼兒的生活實踐體驗。另外,家長也可以讓幼兒在生活中嘗試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讓幼兒為爺爺奶奶擦桌子,教幼兒要尊重長輩,讓幼兒意識到能為長輩做事是作為晚輩的義務,家長可以通過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讓幼兒懂得尊老愛幼是中華優秀傳統美德。而且家長也可以培養幼兒專注力,在家庭教育環境中營造良好的知識氛圍,給幼兒的房間中擺放一些幼兒感興趣的樂器或筆墨紙張,以此進行文化熏陶,當幼兒對此感興趣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陪幼兒一起進行繪畫、樂器演奏、寫毛筆字或涂鴉,以此增進親子關系,使幼兒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性得到持續發揮,不斷為幼兒提供生活鍛煉機會。
(五)指導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習慣養成對幼兒成長很重要,幼兒家庭教育環境中,家長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從小就能做好自己的事。例如,家長將幼兒的洗漱用品放到一個固定的位置,告訴幼兒明確的洗漱時間,如果幼兒難以按時洗漱,家長就要通過小卡片或其他方式提醒幼兒,并且陪幼兒一起完成洗漱。經過一段時間后,幼兒會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進行獨立洗漱,不僅可以完成得很好,也能從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另外,幼兒的房間是幼兒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家長可以培養幼兒養成整理房間的好習慣,加深幼兒對房間的熟悉程度,逐漸培養幼兒的自主獨立意識,也可以讓幼兒在整理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能力。而且生活習慣中的用餐習慣培養也很重要,幼兒的一日三餐能獨立完成會使幼兒的身體更健康,培養幼兒獨立用餐的習慣需要家庭成員間的共同配合,如果家中有長輩,就要盡量與長輩做良好溝通,避免長輩由于溺愛孩子而堅持要喂孩子吃飯,這樣不僅會影響孩子獨立用餐習慣養成,也會錯過最佳的生活習慣培養時期。再者,應讓孩子自己吃飯并養成習慣,孩子在飲食上就會更加自覺、獨立,懂得要按時吃飯、不挑食才能更健康。
三、結語
要想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就要通過幼兒家庭教育環境的營造積極努力,當今社會要想讓幼兒在家庭環境中受到啟發和文化滋養,就要求家長能夠重視幼兒的成長需求和學習需求,意識到自身的行為舉止對幼兒產生的影響,并且不斷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各種生活實踐,通過自身的自律為幼兒塑造模仿榜樣。因此,創設良好的幼兒家庭教育環境才能為幼兒的成長助力、加油,進而給幼兒一個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1]馮旭權.“互聯網+”幼兒家庭教育與傳統幼兒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3(03).
[2]李飛.尋求幼兒家庭教育困境的“杠桿解”[J].現代教育科學,2022(05).
[3]倪曉,龔超.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現狀與需求調查研究[J].西部學刊,2022(09).
[4]紀俊杰.借助互聯網資源實現幼兒自主游戲家庭教育指導[J].中國新通信,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