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煉
【摘要】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認知基礎展開教學設計,為學生規劃清晰思考路線,讓學生快速順利進入到童話學習情境之中,引導學生感受童話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及體會童話文本的主題情感等等,可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童話的魅力與價值,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部編教材;小學語文;教學價值;實施策略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不少童話作品,這些作品有的是以單篇形式呈現的,有的是以單元的形式編排在教材中的,比起以往版本語文教材中的童話作品來說篇目明顯增多,這充分表明了編者對小學階段學生們閱讀童話的重視。2022年版語文新課標中也對不同學段的童話教學都提出了明確而又具體的要求。從這些足以看出在小學階段學習童話作品的重要性。作為語文教師,要明確童話的教學價值,并依據教材特點、新課標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凸顯出童話文體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童話的教學價值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不少童話作品,這些童話作品在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發展學生思維及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為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童話教學來凸顯童話的教學價值。
1.培養學生讀書興趣
從小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對于學生一生的成長與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童話語言靈動多樣,深受學生的青睞。為激活學生閱讀童話的熱情,教師要學會精彩講解,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調度,對學生多種感官形成觸動,讓學生從擬人化學習中感受童話人物的靈動性,從這些人物的情感釋放中感受生活,明白事理,建立童話學習認知。如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召開大會》這篇童話故事中,狗熊發布的四次通知,通知內容逐漸由不完整到完整的過程就與學生平時說話沒有說清楚、說完整、說具體的經歷非常相似,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二年級下冊《大象的耳朵》一課中,小動物們對大象耳朵的看法與學生們平時生活中其他學生對自己某個方面的看法等情形非常相似,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迫切想知道大象是如何對待和處理這些事情的,給學生以啟發。三年級的《總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小狗學叫》這些童話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深受學生喜愛。四年級的《寶葫蘆的秘密(節選)》、六年級的《騎鵝旅行記(節選)》這些童話故事為學生整本書閱讀提供了條件。在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如果語文教材中編排的都是一些記敘文、說明文之類,學生的學習興趣定然不會有多高,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童話作品,才讓語文教材顯得更加豐富,具有趣味,讓學生愛上閱讀。
2.落實立德樹人目標
童話的精彩之處在角色和人物,唯有通過情境和情節的再現,才能給讀者帶來全新的觸動,在故事情節帶動下欣賞童話之美。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類型豐富,不同類型童話帶給學生的意義功能不同,教師要善于挖掘發現不同童話文本中蘊含的真善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把童話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落到實處。如二年級上冊《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童話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小公雞和小鴨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美好品質,并能夠從中受到啟發,懂得同學或者朋友之間能夠互相關心,主動幫助他人,形成美好品質。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只小蟲子》這篇童話語言幽默有趣,主要從“小”描述了它給生活的影響,小蟲子們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表達了小蟲子對生活的熱愛。學習這樣的課文對于培養學生堅韌的品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始終保持一顆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對于童話中蘊含的豐富的內涵價值及道理等方面,教師不能采取直接告知的方式,而是要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親自去感受,去體會,這樣才能真正凸顯出童話的育人價值。
3.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童話作品中充滿了豐富的想象,童話的想象中蘊含著獨特的審美價值。三年級上冊童話單元中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童話豐富的想象呢?教師要結合童話特點為學生搭建促進學生童話想象的空間,引領學生感受童話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差異,體會到童話作品的獨特魅力。如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課后練習二中“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中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圍繞著小女孩的想象世界與現實世界提出的,解決這樣的問題對于促進學生的想象能力與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學習六年級下冊《騎鵝旅行記(節選)》這篇童話,故事中主人公奇幻的旅行經歷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同學段對學生提出的想象訓練目標不同,教師要能夠依據新課標和教材內容對學生的想象訓練要求,依托童話文本對學生進行想象訓練,可以凸顯出童話文本的教學價值。
4.提升言語表達品質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從低段到高段,在不同年段的童話故事中都提出了不同的語言訓練要求,低年級主要以讓學生根據提示講故事為主,中年級主要是以猜故事、編故事為主。從教材中選編的童話故事來看,以反復性結構的故事居多,還有一些巧合式、對比式、自序式等等。童話多樣結構式課文的編排為學生語言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如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一課,教材課后練習中編排了兩種語言訓練形式,一種是讓學生借助示意圖講述故事,一種是讓學生順著故事情節往下編。這種語言訓練形式對于學生講故事能力的提升及創意表達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一課,課后練習中要求學生“發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這道練習屬于對文本內容的補白訓練,對于學生言語品質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依據童話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以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品質。
二、童話在小語課堂的實施
童話具有獨特的教學價值,把握童話的教育價值,促進學科教育功能的轉換。教師在執行童話教學程序時,要深度研究童話內容,對童話寓意有深刻理解,這樣才能為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
1.關注故事情節,把握主要內容
童話的故事情節是學生最為關注的,教師從學生學習實際需要出發展開教學設計,讓學生借助童話情節進行生活化思考,從人物矛盾中找到思考的切點,在集體研討中達成學習共識。如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這篇童話的關鍵處是“借”,圍繞關鍵處,教師可以以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作為主問題引領學生把握故事情節,這樣教學主線明確,可以促進學生講故事能力的提升。教學《蜘蛛開店》一課,可以讓學生圍繞“蜘蛛開了什么店?結果怎樣”來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可以讓學生圍繞“倒”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讓學生思考:“老屋倒了嗎?老屋為什么沒有倒下?”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在引領學生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的時候要從童話的文體特征出發,不能像普通記敘文教學那樣,讓學生用“起因—經過—結果”的方法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童話閱讀。
從童話故事情節的關照對比中把握童話的核心內容。教師基于童話故事的對比關照處提出適切問題,創設閱讀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精準把握故事內容,深化閱讀主題。如一年級下冊《樹和喜鵲》這篇童話中,故事中一開始寫到“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接下來,用“后來”一詞引出了這里發生的變化,這個地方就是故事情節發展的突變點,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抓住“后來”這一部分的內容,并讓學生把這部分內容與前文中提到的“從前”部分對比閱讀,通過這種方法來幫助學生整體把握故事情節,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教學《紙船和風箏》一課,可以讓學生抓住“小熊很難過,松鼠也很難過”這兩句話展開思考:“小熊和松鼠為什么會感到很難過?是什么讓他們成為好朋友?又是什么讓他倆和好的?”教師引導學生從童話故事的對比關照處來把握故事情節,可以幫助學生精準把握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對童話文本主旨的把握。在童話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對于學生更好地讀懂童話內容,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融入真實生活,理解人物形象
感受童話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可以使學生的童話閱讀不再是停留于淺層,而是向深處漫溯。如何帶領學生感受人物形象特點呢?
一是可以借助生活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人物形象。如教學《小馬過河》一課時,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說一說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讓自己為難的事情,自己是怎么做的,學了這一課以后,自己懂得了什么。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真實生活想到了自己平時生活中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找爸爸媽媽媽媽幫忙,很少自己去嘗試或者動腦筋想辦法,跟文中的“小馬”一樣,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沒有自己的主意,小馬自己最后下水親自去嘗試這一點還是很值得自己學習的。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說說下雪天時自己的感受。有學生說自己穿的很厚,呆在屋子里不想出門;有學生說自己的手都快要被凍僵了;有的說……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聯系課文中小女孩赤著腳,餓著獨自在雪天獨自行走的樣子,這樣可以使學生很容易感受到小女孩命運的悲慘,生活的疾苦。當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真實的生活來感受童話人物形象時,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是可以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來理解人物形象的特點。如一年級下冊《小猴子下山》這篇童話故事,這篇故事中塑造的小猴子是一個看到那個,丟掉這個,朝三暮四,結果卻一無所獲的小猴子。小猴子的做法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少見,許多學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猴子嗎?為什么?如果給小猴子一次重新下山的機會,你覺得他會怎么做?”這樣教學,不僅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而且還幫助學生實現了新的學習經驗的建構。又如,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召開大會》這篇童話故事中,故事中的狗熊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等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學這篇童話故事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嘗試一次性把通知內容說明白,說清楚的方法,這樣教學,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童話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而且還幫助學生建構了新的語言經驗,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綜合提升。
3.引導語言訓練,體會主題情感
童話語言生動形象,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在學生把握童話故事情節,了解童話故事中人物形象特點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注重引領學生對童話蘊含情感的體悟。教師可以依據童話內容特點,提煉閱讀主題,并依此設計適切的訓練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悟文本情感。如教學三年級上冊《一塊奶酪》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教學:“假如你是螞蟻隊長,看到掉在地上的面包渣,你會怎樣想?怎樣做?”這樣教學,可以讓學生走進螞蟻隊長內心,真切感受到面包渣對螞蟻隊長的誘惑有多大,并對他能夠戰勝自己,以身作則、平等待人,關心弱者的品質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受,進一步凸顯出了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如教學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課后練習展開思考:“巨人的花園發生了哪些變化?巨人花園的變化與巨人對待孩子們的態度上有什么關聯?巨人的花園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請你展開想象,想象巨人為孩子們做了些什么?孩子們又是怎樣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的玩耍的。”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可以使學生對文本主題情感等感受更加深刻。在童話教學中,教師結合童話內容為學生搭建語言訓練的平臺,引領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另外,教師還要通過對學生學習童話的過程性評價來實現童話育人的目標。如教學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時,教師可以把閱讀學習主題確定為體會“生死之交”。基于此,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森林里要舉辦講故事比賽,要求小動物們能夠把青頭與紅頭之間的故事講一講,完成“講述好故事,傳遞森林好聲音”的任務。這種學習任務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講故事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真切感受到青頭與紅頭之間過名的交情。要想讓學生把故事真正講好,在學生講故事之前,教師可以擬定“記住關鍵詞”和“生動形象講述”的評價標準,當教師發現學生沒有借助關鍵詞講述或者講述的語言不夠生動形象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些必要的提示或者讓學生一邊講述一邊配上恰當的表情動作神態來豐富自己的講述過程,這樣讓學生借助關鍵詞語講述,再讓學生加上適當的表情動作神態等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真正提升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童話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童話的文體特征出發,把握童話的教學價值,并能夠從把握童話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和體會童話情感等方面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抓住童話教學的重點,凸顯出童話文本的教學價值,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呂楓晨.大單元視域下的童話教學策略研究—以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童話教學為例[J].新教師,2023(06).
[2]楊會.童話教學,溫潤孩子心靈之旅[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13).
[3]康楠.小學低段童話教學策略—以《青蛙賣泥塘》的教學為例[J].山西教育(教學),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