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文 林波 段春蓮



摘?要: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在數字創新賦能下,產業融合也促進了產教融合的協同發展。以深圳市為例,研究區域產教融合的動力因素及系統影響機制,構建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分析深圳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的協同發展情況,以更好的發揮產教融合系統對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經濟發展的人才補給、智力支撐、科技創新作用。
關鍵詞: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復合系統協調度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3.007
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深圳作為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著力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能級,打造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在數字創新賦能下,產業融合不斷深化,人才培育需求升級,高等教育緊密聯系產業需求,培養產業所需的人才,圍繞產業鏈深化產教融合協同發展,對于深圳建成產教融合型城市至關重要。
1?深圳產教融合系統要素
1.1?深圳產教融合動力因素
產教融合協同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僅涵蓋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機制,也包括了教育鏈、產業鏈和區域經濟系統之間的融合。產教融合外部,經濟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高校在人才培養方向上會重點關注市場需求,與企業緊密融合使高校更好的掌握經濟發展的動向,推動學科專業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產業主導是產教融合的主旋律,區域產業特色也會影響當地學校的人才培養、教學科研方向,高校積極布局未來產業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良好的經濟基礎、產業體系為深圳產教融合型城市發展帶來產業基礎,數字產業變革促使了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為深圳產教融合型城市發展提供發展契機。
產教融合內部,高校需要企業在辦學條件、人才培養及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提供支持,高校輸出的人才、培訓及技術等可以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而企業需要高校為其提供人才培養及技術研發的幫助。高校與企業緊密結合,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高校教育水平的同時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發展間接提升了當地政府對教育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創新能力,也進一步為企業和高校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保障。
1.2?深圳產教融合系統影響機制
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包括外部政策環境、宏觀經濟保障機制,內部利益驅動機制及發揮機制作用的各個動力因子。
(1)教育鏈。通過產教融合,高??梢垣@得一定的資金和設備從而改善辦學條件,提升師資力量和教科研能力,提升人才培養和就業質量。在新經濟常態下,高校應用性、實踐性日益明顯,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關鍵要素資源;區域經濟也需要高校進行技術創新與人才保障,以促進產教融合系統協調發展。
(2)產業鏈。隨著現代產業體系的高質量發展,市場對產業適配的人才求賢若渴,高等教育根據社會動態變化推進教學改革,而企業為了生存和長遠發展,也愿意與高校合作革新技術,就此促成產教融合系統形成。深圳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加強科技創新形成產業特色,主導了產教融合方向;各大高校院所根據深圳產業融合趨勢設置交叉學科,面向產業和區域發展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結構,促進教育和產業聯動發展。
(3)創新鏈。產教融合是一種創新形態,可以有效集聚各方創新要素,提升科技創新實效,助力科技自立自強。高校院所在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方面極具潛力,聚焦國家戰略需要,通過統籌推進基礎與應用學科交叉融合,建設對接區域傳統優勢產業、智能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亟需的學科,深化產教融合改革,加快科技攻關和人才培養;企業則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積極參與高校院所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為高校提供科研創新要素支持,協同合作加快攻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通過產教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綜上所述,產教融合促進了高等教育為地方經濟服務,提高了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契合度,實現了教育與經濟建設的互利互惠。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對新形勢下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拓寬就業創業渠道、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均具有重要意義。
2?深圳產教融合系統整體協調度分析
2.1?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構建
深圳高等教育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表現是兩者的協調發展,即在“教育鏈-產業鏈”復合系統中,各子系統及其元素相互適應、逐步協調、促進共生的過程?;趨f同學原理,構建“教育鏈-產業鏈”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用以研究雙鏈協調發展程度及其演變趨勢,判別深圳產教融合總體績效。
功效系數(EC)是序參量Vji對系統有序性的貢獻,指標Vji在系統的表現值為Xji,計算方法如下。
ECVji=Xji-βjiαji-βji,βji≤Xji≤αji,正功效
αji-Xjiαji-βji,βji≤Xji≤αji,負功效
(j=1,2;i=1,2…,n)
上式中,aji、bji為序參量臨界點的上下限,介于0到1之間。計算功效函數的幾何平均數,以此來確定系統有序度,函數如下。
ECjVj=n
ni=1ECjVji,j=1,2;i=1,2,…,n
以此為基礎,計算復合系統協調度(cm)公式如下,其取值在-1到1之間,系統越協調,cm越大。
cm=θ·∏2j=1EC1j
Vj-EC0jVj
θ=minjEC1jVj-EC0jVjminjEC1jVj-EC0jVj(j=1,2)
2.2?復合系統協調度指標分析
首先基于投入和產出兩個層面,建立“教育鏈-產業鏈”復合系統協調度評價指標體系。
在高校數量方面,由于深圳高等教育起步較晚,教育資源在數量和基礎上表現相對薄弱,但近年來,深圳不斷增加教育資源投入,發展勢頭迅猛,籌建名校深圳校區及國際大學合作勢必會提升深圳的高等教育資源。
在就業方面,深圳城市就業資源豐富,畢業生留存率和人才引進率較高?;浉郯拇鬄硡^作為中國改革開發的前沿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吸納了大量高校畢業生,為當地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根據過去五年的數據,畢業生就業基本流向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和產業轉型升級調整的領域,傾向于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畢業生開始逐漸轉向先進智能制造業,多領域跨場景應用使數字經濟發展迸發活。
在創新成果方面產出頗豐,比如高校專利數量,在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中,深圳高校均排名前列,見表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占比超過50%,也與深圳產業發展趨勢相符,與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互為支撐。
2.3?復合系統協調度計算結果
初步整理“教育鏈-產業鏈”復合系統評價指標數據,取各評價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浮或下調10%作為上限和下限,計算功效系數,結果如表3所示。
然后依次計算出教育鏈子系統和產業鏈子系統的有序度以及“教育鏈-產業鏈”復合系統協調度,結果見表4。
如果定義0~0.3為協調度較差,0.3~0.7協調度居中,0.7~1.0協調度較高,由上表可以看出:
第一,教育鏈和產業鏈子系統的有序度總體均呈上升趨勢,但趨勢略有不同。產業鏈子系統有序度從2010年的0.0430到2020年的0.8482,有序度明顯增加且逐年升高,印證了深圳市產業蓬勃發展的局面;教育鏈子系統協調度居中,有序度增速相對較緩,甚至在2019年出現了輕微波動。教育事業發展是循序漸漸的過程,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教育事業不斷追趕,仍需一定時間的積累。
第二,“教育鏈-產業鏈”復合系統協調度在2011-2020年間從0.0386上升至0.6755,復合系統有序度居于中間偏上水平,整體朝著協調有序的方向發展,但其明顯低于各子系統有序度,說明兩者協調發展尚有提升空間。
3?深圳產教融合系統成效
為了更為客觀地了解深圳產教融合現狀及效果,采用問卷方式對深圳市企業及高校開展調研。問卷主體從產教融合基本情況、產教融合評價、問題及建議等方面設置,調研共發放問卷316份,有效答卷284份。
3.1?產教融合運營情況
企業受訪者集中分布在先進制造業、電子通信、互聯網數字行業,占比達80.2%。從高校方來看,64.8%的受訪者認為校企緊密合作促進了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高校產教融合項目滿意度得分排序依次為:共享實訓場所與設備、合作辦學、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共建專業、共建課程、共建教材、共建師資隊伍。從企業方來看,72.7%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產教融合的層次和深度較好,68.9%認為參與產教融合對于企業的收益要大于所付出的成本;82.1%的企業具有長期合作的意愿。
在人才匹配方面,81.9%的高校受訪者認為本校的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基本匹配企業需求;75.5%的企業受訪者表示學校在專業設置、課程設計、實習實踐等方面符合深圳市產業發展趨勢,能夠滿足企業未來的人力資源需求;在實習實踐方面,82.8%的高校受訪者認為學生在合作企業實習滿意度較高;67.9%的企業認為目前實習學生質量達到預期、能夠滿足企業當下需求。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高校受訪者對專業設置和人才匹配的滿意度明顯高于企業受訪者,可見校企在人才培養適應性方面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方式模式、提升學生實操能力、對接企業實際需求。在科研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75.2%的高校受訪者認為本校與企業展開科研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情況較好;75.5%的企業受訪者認為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科研成果吸收轉化,在科技創新方面雙方的認知較為一致。
3.2?存在問題及建議
調研顯示,高校受訪者建議增加相關支持激勵政策,尤其關注對一線教師的激勵措施,提高產教融合積極性和績效,同時,希望政府和社會提高對職業教育及學生的關注。企業受訪者認為學校教育與社會及企業需求有一定落差,學生不能完全滿足企業需求,存在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培養人才卻由于實習時間短、崗位人員流失等問題不能保障企業相關權益。建議高校能夠結合企業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以便于快速對接企業需求,同時將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相關規定具體化,保證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地位,在教學制度、培養方案等方面給予企業足夠的自主權,規范和完善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政策機制、協調機制和評價機制。
4?小結
總體來說,深圳市產業鏈、教育鏈協調發展,共同促進深圳的教育事業、產業經濟和區域創新力的增長,但其融合水平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在產教融合實踐中人才需求匹配、制度保障激勵等方面需進一步加強。深圳教育事業雖然投入不斷加大,但由于其基礎相對薄弱,對于產業發展的賦能作用尚未充分釋放,需繼續深化產教融合,發揮其對深圳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經濟發展的人才補給、智力支撐、科技創新的基礎支撐和先行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海深,王茜.全面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新路徑[J].新經濟,2019,(10).
[2]劉慧敏.產教融合動力機制現狀及策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9.
[3]孫云飛,張兄武,付保川.地方高?!爱a教融合”動力機制的構建研究[J].教育探索,2021,(01).
[4]邵堅鋼.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路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02).
[5]池春陽.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高職教育產教融合長效機制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33).
[6]呂慧文,王英.裝備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績效研究[J].廣義虛擬經濟研究,20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