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實施后,小學數學教學迎來了新的挑戰,其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突破創新。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地應用翻轉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模式,采取各種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基于此,主要研究小學數學教學中翻轉課堂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翻轉課堂;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李曉強(1982—),男,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齊潤小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運用。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完成任務清單,并將學習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答疑解惑、合作探究等活動,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先分析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不足,以“先學后教”為核心思想,應用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出發,通過優化教材內容、調整教學節奏來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融入信息化教學資源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出發,通過討論環節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應用分層教學法,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師可以優化教學評價,積極接受學生的反饋,不斷改善和調整翻轉課堂實施策略。
一、優化教學內容
要實現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一個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基于“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優化教學內容,通過設計討論環節、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
(一)基于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思考
現階段,部分小學數學課堂仍以教師為主體,學生比較被動,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變得僵化,導致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會主動思考。為了體現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教師必須對教材內容有充分的認識,通過設計思考問題、開展師生互動、進行課前導入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強化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1]。
例如,在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先介紹分類與比較的概念,再教學分類與比較的方法,最后聯系實際案例進行知識鞏固。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教師可以優化教學安排,先以垃圾分類為例,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分類和比較,隨后向學生提問:“你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過哪些類似的分類和比較問題?”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使學生在師生互動中理解分類和比較的概念。最后,教師開展分類和比較概念的教學,并與學生探討進行分類和比較的方法,實現“先學后教”。
在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章“熱鬧的民俗節——對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相同的優化思路,先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對稱物體,隨后通過“你們通過觀察,發現這些物體有什么特征?”這一問題來引出關于對稱話題的討論,讓學生補充生活中還有哪些對稱的物體,思考對稱的性質。通過優化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實現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實施,將“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融入教學之中,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二)融入信息化教學資源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可以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來進行拓展教學,通過視頻、圖片等資源來做好課前導入工作,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實現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多元化表現形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進而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例如,在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包裝盒——長方體和正方體”和六年級數學下冊“冰淇淋盒有多大——圓柱和圓錐”等章節的教學中,部分空間想象能力不強的學生可能會存在學習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物體,讓學生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并找出這些物體的共性,引導學生對空間幾何圖形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空間幾何圖形的性質。
又如,在青島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啤酒生產中的數學——比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美術學科開展融合教學,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以“黃金比例”為教學主題展示大量具有黃金比例的藝術作品,讓學生在品鑒藝術作品的同時,思考比例這一數學概念。信息化資源能夠拓展教學內容,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堂活動來實現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形式多樣、有趣的課堂活動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能夠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條件。
(一)以討論形式開展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的開展形式有很多,為了實施翻轉課堂,教師可以開展討論活動,通過設計難度適中、知識點涵蓋范圍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思考,實現“先學后教”。為了縮短課堂活動所占用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開展課堂活動[2]。
例如,在青島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奧運獎牌——扇形統計圖”的教學中,為了鞏固小學階段有關“統計圖”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開展“觀察數據,繪制統計圖”的課堂活動。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隨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示一些數據,讓小組觀察數據后使用合適的統計圖進行數據統計,并進行簡短的數據匯報,以突出學生作為課堂活動主體的地位,提升學生的數據統計能力。
又如,在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走進軍營——方向與位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航線規劃”的課堂活動。教師先給學生分組,隨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片海域的地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給出距離最短、風險最低的航線規劃。教師通過構建情境化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對數學知識點進行合作學習與探究,促進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
(二)以游戲形式開展課堂活動
除了以討論形式來開展課堂活動,教師還可以以趣味性更高的游戲活動來實現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很容易被游戲所吸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數學知識趣味化,通過開展趣味活動來實現寓教于樂。
例如,在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牧童——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使用七巧板來認識圖形”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之前,發給學生一套七巧板,引導學生使用七巧板拼出一些現實中的事物,讓學生了解有關圖形的數學知識,實現“先學后教”。
又如,在青島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摸球游戲——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概率論的經典模型——摸球模型,來開展課堂游戲活動。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盒子中有10個黑球、20個白球和10個紅球,在摸完放回的情況下,摸球40次,大概有多少次能夠摸到紅球?”學生帶著問題去開展游戲活動,有助于在輕松快樂的游戲活動中理解概率,對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形成初步的認識。通過游戲形式開展課堂活動,教師能夠將“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
三、應用分層教學策略
分層教學策略注重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策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科學引導,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科學分層,科學引導學生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等多種因素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進而科學引導學生,促進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對于參與積極性不高、數學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在實施翻轉課堂時可以積極地與他們展開互動,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和他們溝通交流,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促進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對于參與積極性高、數學思維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展開自主學習,或合作討論難題,發散思維,拓展看問題的角度,從而優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大大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基于分層開展合作討論
教師可以將分層教學法應用到課堂合作討論之中,基于分層結果,采用異質分組的合作討論模式,讓每個小組的學習水平、活躍程度處于同樣的水準,使每個小組都能夠積極參與到翻轉課堂的合作討論之中。
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的接受程度,以及對合作討論的參與積極性,并以此進行科學分層,引導學生有效開展合作討論,保證每個小組之中都有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和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較差的學生,讓積極性強的學生來帶動積極性較差的學生。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保證每組都有數學思維活躍的學生,確保每個小組都能夠對數學問題發表看法,保證不同小組能夠有思維上的碰撞,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以此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效率[3]。
四、推進教學評價
翻轉課堂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模式,部分學生可能不適應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因此,教師必須推進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給出合適的建議,幫助他們調整學習習慣,適應翻轉課堂這一新的教學模式。
(一)接受學生反饋,優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為了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科學轉變學習思想和行為,教師必須做好教學評價工作。通過觀察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課堂討論參與度等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給予學生合理的學習和改進建議,并通過面對面溝通或者其他交流方式來接受學生的反饋,對教學進行調整,以此來優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例如,在每次翻轉課堂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分別與一些參與積極性高的學生、參與積極性低的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鼓勵他們對翻轉課堂游戲活動進行評價,為翻轉課堂游戲活動的優化和調整提供參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他們在學習上的困惑做出解答,以優化翻轉課堂的實施,最大限度地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合作討論,開展自評與互評
僅僅依靠教師評價很難對翻轉課堂進行優化和完善,因此,教師可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根據自己以及其他同學在合作討論之中的表現來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通過同伴的視角來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對優點加以保持,對缺點進行改進。
例如,在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章“走進軍營——方向與位置”的教學中,“航線規劃”課堂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互評,以此來相互勉勵,激發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投票選出本組對解決數學問題貢獻最大的學生,并對其進行嘉獎,發揮榜樣作用,激勵學生在下次的活動中更加努力,積極參與。
結語
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地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突破,通過優化教學內容、開展課堂活動、應用分層教學、推進教學評價等策略,體現“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和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祁莉.小學數學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108-109.
[2]李軍林.小學數學翻轉課堂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113-114.
[3]蔡李平.融合“翻轉課堂”,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