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發生了很多變化,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音樂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審美情趣,更好地理解美、認識美。文章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音樂;問題;策略
基金項目:天津市東麗區英華學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相關課題“中學音樂美育教育干預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課程思政實踐研究”(課題編號:YJY2021B106)。
作者簡介:黃馨慧(1984—),女,天津市東麗區英華學校。
受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部分學校、教師和家長過于看重學生文化課程的學習,對音樂課程的重視度不高。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理念更加先進,教學手段更加多元,音樂教育也逐漸受到了重視。在小學課堂上開展音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掌握音樂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實現情感的升華,建立積極的思想觀念,從而推動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1]。傳統音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等。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形成核心教育觀念,重視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把握好小學生思想觀念培養的關鍵時期,分析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成長需求,明確新課改的內容、目標和要求,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從而讓小學生在音樂的滋養下獲得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課堂教學目標不科學、方法單一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和目標也發生了改變,教育的價值與內涵變得更加豐富多元。學生通過音樂學習,不僅能夠培養新的興趣愛好,掌握音樂基礎知識,而且能夠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少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往往以提高音樂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這種教學目標不夠科學,忽視了對學生音樂審美素養的培養[2]。同時,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也較為老舊、單一,習慣運用填鴨式教學法,使得課堂氛圍較為沉悶。這些教師不注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多媒體教學設備成了擺設,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會導致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資源被浪費,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影響,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綜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教師專業性不足,缺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部分教師在教學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授內容較多,導致課堂看似熱鬧,但是這些內容只是機械拼湊在一起,實際的教學質量卻沒有提升[3]。綜合性學習理念并不是讓教師隨意拼湊教學內容,而是要教師將與音樂相關的知識進行整合,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音樂有更全面的認識。在音樂教學中,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觀念存在差異,新課改理念要求教師具備更強的綜合能力,但是不少音樂教師只了解音樂知識,對其他學科的知識并不了解,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沒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音樂課堂教學屬于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各種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要熟悉教學內容,做好多學科知識的整合,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樂感、審美能力。而在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不夠深入,對于其他學科的知識的整合也不到位,這就導致音樂教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音樂課堂缺少互動交流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有一個明顯的問題,即師生缺少互動交流,導致課堂整體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喜歡一個人講解知識點,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不少教師認為,課堂互動就是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學生思考并回答,但是這種互動缺少教師對學生思想的指引,也缺少相互交流,只是單純的提問回答[4]。此外,在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很少組織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他們認為這樣會浪費教學時間。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組合作交流,能夠讓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取長補短。小學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認知模式,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能夠讓他們逐漸建立起自己的認知模式。沉悶的課堂氛圍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教師的提問式交流往往以自己為中心,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一)科學定位教學目標,進行專業教學評價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為了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有效性,更好地落實新課改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設置科學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及時展開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教學評價的價值,并且要巧用、多用評價。新的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學習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激勵和教育以及改善的功能。為此,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通過更加全面、科學、靈活的方式給予學生專業的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5]。同時,在評價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用愛心和關懷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此外,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注重評價內容的靈活性與生動性,要將評價與課堂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避免評價過于空洞。小學音樂教師要真正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教育作用,用真情實感打動學生,使其能夠找到自己的問題,及時改正,學習更多音樂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優化創新教學模式,帶給學生新鮮體驗
傳統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老舊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創新教學模式,以帶給學生更豐富的體驗。為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利用以下幾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堂。
其一,故事教學法。教師可以運用故事教學法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歌曲的內容講述相關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探究的欲望。故事教學法有著生動形象的優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6]。例如,在學習《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時,教師便可以使用故事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首歌曲以敘事的口吻講述了蝸牛的故事,歌詞十分有趣。在課堂一開始,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講述這樣的故事——有一只小蝸牛,在剛發芽的葡萄樹上慢慢地往前爬,旁邊兩只黃鸝鳥卻在嘲笑它,它們對小蝸牛說:“葡萄還有很久才成熟呢,現在你就往上爬,真是傻瓜。”面對小鳥的譏笑,蝸牛卻說:“我爬得慢,等我爬到葡萄那里,那顆葡萄就成熟了。”教師通過這個故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其二,游戲教學法。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讓音樂課堂更加有趣。小學生年齡較小,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因此,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教學法,提升課堂的趣味性,這樣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需求。例如,在學習《白鴿》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開展歌唱接龍游戲,讓學生按順序進行合唱,在演唱過程中把握好歌詞以及聲區的轉換等。在歌唱接龍游戲中,學生如果出現唱錯歌詞、跑調、卡殼等問題,就會被淘汰。這樣能讓學生認真學習《白鴿》這首歌曲的音樂知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
其三,情境創設法。教師可以運用情境創設法豐富學生的體驗。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真實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現代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能發揮重要作用,教師應與時俱進,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以降低音樂知識的學習難度,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音樂文化。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結合樂器發揮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愛唱歌的小杜鵑》這首歌曲時,為了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提高演唱水平,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杜鵑鳥的視頻,讓學生聆聽杜鵑鳥的叫聲,以此為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充分了解該音樂輕松歡快的調性,用愉悅自然的聲音進行演唱。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增強課堂互動效果
為了有效解決小學音樂課堂互動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產生交流,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使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例如,在學習《小螺號》這首歌曲時,在進行教學前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多個小組。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會分工合作完成任務,有的學生負責查找這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有的學生負責了解歌詞的內涵[7]。引導學生學習這首歌時,教師要注重演唱的速度、發音的力度等,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把握好音準。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對彼此的演唱提出建議和看法。這樣一來,學生會認真聆聽別人的演唱,并積極與自己的演唱過程進行比較,從而在交流互動中提升自己的音樂能力。在小組合作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也有共同的學習計劃,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音樂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情感的培養者,在日常教學中應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在學生演唱時,教師通過鼓勵的動作、關愛的眼神給予學生指導,能夠拉近自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高漲的熱情來感染學生,活躍課堂氛圍,采用多種方式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情感。例如,在鑒賞《友誼地久天長》這一作品時,教師可以將該歌曲的創作背景告訴學生,讓學生了解這是歌頌人們美好友誼的歌曲。同時,教師可針對歌曲主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分享自己對友誼的認識或者自己和朋友的故事等。這樣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內涵,同時也能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
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音樂教師要充分結合新課改的內容和要求調整教學方式。目前,部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還存在教學目標不科學、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專業性不足、課堂缺少互動交流等問題。對此,教師要科學定位教學目標,進行專業的教學評價,創新教學模式,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增強課堂的互動交流,以此進一步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逄淑香.淺談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2):49-50.
[2]趙凌.淺談如何通過小學音樂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114-116.
[3]徐敬民,張文婧.以“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推動小學音樂教學改革[J].生活教育,2022(11):90-93.
[4]曹雅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探索[J].新智慧,2021(24):77-78.
[5]陳曉云.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21(47):159-160.
[6]車雙.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探索[J].黃河之聲,2020(13):87.
[7]劉娟.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上),2017(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