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靚
[摘要] 生物學新課標要求學生形成學科特有的生命觀念,具備科學探究和跨學科實踐能力,能夠分析解決真實情境中的生物學問題。OES教學模式在繼承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圍繞學習主題和學生共同構建知識體系,突出生物學科的程序性特點,讓學生在觀察、探索及整合中形成生物學的概念和原理,不斷完善和構建認知結構,應用生物觀念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以實現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 生命觀念;中學生物學;大概念;OES教學模式
生物學課程內容聚焦大概念,力求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深刻理解、靈活應用重要的生物學概念,形成生物核心素養。生命觀念是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是生物學概念、原理、規律的提煉和升華,是理解和解釋生物學相關現象、分析和解決生物學實際問題的意識和思想方法。2022年版生物學新課標要求學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觀念。生命觀念理念下的生物學教學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需要喚醒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在分析、判斷和推理相關生物學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形成生命觀念。
一、構建生物學OES教學模式的內在邏輯
教學模式是一定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OES教學模式是觀察、探索、整合教學模式的縮寫,是在繼承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根據生物學課程教學的程序性特點,圍繞大概念學習主題,運用比較和分類、歸納和演繹等思維方法來認識生物學基礎知識,從而初步形成生物學結構和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等生物觀念的教學方法。OES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對研究對象的觀察、探索及歸納,以此不斷完善自我認知結構、促進核心素養發展。對比生物學新課標目標要求,在生命觀念的指引下構建生物學OES教學模式具有如下的內在邏輯性:
首先,構建生物學OES教學模式是滿足生命觀念教育的必然要求。生命觀念包括生物學的結構與功能觀、物質和能量觀、進化與適應觀等,貫徹于生物學教學的全過程。生命觀念形成于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深刻理解基礎上,形成于學生對煩瑣生物學概念的實踐應用中。生物學課程以學習主題為單位而構建課程內容體系,每個主題都包含若干個生物學的重要概念,并將其融入生物學的思想觀念、研究過程等。傳統的生物學教學突出理論知識學習,而缺乏對生物觀念的融入,OES教學模式與生命觀念教育一脈相承,具有同質性。通過OES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分析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基礎上形成生命認知并樹立生命觀念。
其次,構建生物學OES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生物學新課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相應的生物學知識,而且還要具備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生物課程教學聚焦書本知識的“灌溉式”教學,學生成為應試教育的“機器”。生物學新課標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同時具備一定的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OES教學突出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對相關生物學現象的觀察、探索及歸納的過程中逐漸樹立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并且在探索生物學現象的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和判斷,養成對他人觀點審視與批判的能力。此外,還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由學會轉化為會學,逐漸形成生命觀念。
最后,構建生物學OES教學模式是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探究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基于生命觀念理念下的生物學OES教學模式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動性,強調激發學生的探究實踐欲望,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面對各種媒介上的生物學信息或社會性議題能夠做到不迷信、不盲從,而是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理性審視,在不斷批判與總結的基礎上形成樂于探索的行為品質。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聚焦培養生命觀念,讓學生在學習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樹立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具身實踐的過程中將探索知識轉化為個人行為規范。
二、促進生命觀念培養的生物學OES教學模式實施流程
生物學OES教學模式遵循“觀察—探索—整合—評價”的基本結構,按照這一結構遵循學生的學情,聚焦培養生命觀念,通過教導學生“從什么出發、分析為什么、怎么做”的步驟,不斷升華所學知識,通過教、學、評來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生命觀念。
1.觀察。觀察是一種有目標、有計劃的感知活動,是生物學科教學常用的教學策略。生物學課程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生命現象和規律,對于學生而言主要是通過觀察某種生命現象,解決“是什么”“怎么樣”的問題。通過對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匯總分析,每個學習主題單元都涉及“觀察”模塊,要求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生物現象規律,通過觀察獲得生物現象的表征,從而逐漸形成生命觀念。
2.探索。探索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感官,主動攝取知識、發展智力的過程。生物學包含大量的未知知識,培養學生生命觀念要求學生從自我興趣出發,對所研究的事物及其發展規律進行探究,以此形成科學的探究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為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其主要步驟:首先由教師提出問題或者提出任務,然后學生按照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制訂出探究的詳細計劃,并且深入實踐中探究相關問題,由此獲得解決生物現象的證據,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對于生物形態結構方面的知識,可以采取實驗觀察的探究法;對于具有開放性的生物學知識,可以采取議論、實踐等探索方法。
3.整合。整合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將原來的認知結構進行重組,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跨學科能力培養是生物學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生命觀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OES教學模式整合實現了對認知的第二次飛躍,達到核心素養教育的要求。生物學課程整合是通過前期觀察、探究過程,經過師生之間的相互分類、歸納、小結、練習等環節以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將生物學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運用科學思維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生物學問題。
4.評價。評價是促進教學的重要工具手段,基于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OES教學模式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全程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與教學測試等方式,遵循問題導向,根據不同學習階段來制訂差異化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突出教、學、評一致性,明確“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OES教學評價立足于學生自我學習的全過程,通過構建及時、有效的評價策略,有力地督促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三、促進生命觀念培養的生物學OES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
(一)明確生物學OES模式教學目標
生物學課程要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構建培養生命觀念、課程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樹立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目標體系。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理念下的生物學OES教學模式要聚焦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目標層次,將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融入OES教學的全過程。一方面,在生物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圍繞生命觀念培養要求優化實施生物學OES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自我探索欲望;另一方面,要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生命觀念教育的特點,不斷調整完善OES教學模式,進一步增強“觀察、探索、整合、評價”環節的銜接性,最終實現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生命觀念這一目標要求。
(二)創設并搜集生物學OES教學資源
觀察是生物學OES模式教學實施的前提,是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重要手段。初中學生的探索欲往往比較強,因此調動其探索欲就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傳統“滿堂灌”的授課模式難以滿足生物學核心素養教育的要求。教學資源是支撐生物學觀察教學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理念下,教師要圍繞學習主題創設滿足學生觀察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觀察中逐漸形成科學的思維能力,樹立生命觀念。如“生物與環境”一課,主要是通過學習,讓學生能夠系統地運用整體思維來認識生物與環境的相關關系,認同山水林草湖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從而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觀,并形成生態文明觀。但是,如果教師枯燥地講解書本知識,學生則很難系統地對“山水林草湖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概念形成清晰的認識。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創設OES教學資源庫,指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調查、實踐探究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如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深入當地的濕地等場所,了解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作用及相互的關系,從而形成建模思維。
(三)設計合作探究教學活動
探究是生物學OES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實施OES教學模式時,需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本著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觀察生物現象、探索生物發展規律、獲得生物知識。首先,教師要肯定學生的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深入實踐中去發現生物發展規律。按照OES模式教學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實踐探究條件,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社會實踐中開展探究。如“生物與環境”一課,教師可以提出“植被類型與環境濕度或者溫度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一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深入社會中去調查學校附近的場所,以收集相關生態系統資料,了解人類活動對植被的破壞影響,并通過小組交流等方式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匯總。其次,教師要優化教學模式,堅持問題導向,創設教學情境。探究教學依賴于教師的主導,在生物學探究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優勢,為學生提供發散性思維培養的載體。在學習“植物生命周期”時,如果教師單純地講解相關知識,學生難以對植物的生長周期知識形成系統的認知。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虛擬環境,將植物生長周期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觀察植物芽、葉片、花的結構及功能,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具體反應過程,以此增強學習效果。
(四)結合教材內容整合融入新知識
整合既是生物學OES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又是提升學習質量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觀察和探究過程,深入挖掘、拓展教材內容素材,將生活中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在學習“免疫調節”知識點時,需要學生了解人體生理與健康的問題,理解關于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因此在OES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及時將社會中最新的知識引入課堂中。例如,為了增強學生對傳染病知識的了解,教師可以將“新冠病毒”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利用網絡、新聞媒體等渠道了解“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認識其對人體和社會的危害,由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形成生命至上的觀念。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在OES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生命教育相結合,以此提高生物學課程教學的質量。例如,在“跨學科實踐”主題實踐教學環節,教師要深入挖掘課本素材,剖析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從而樹立保護環境的生態觀念。
(五)優化OES教學評價模式
教師要圍繞生命觀念來優化教學評價模式,通過優化教學評價模式,將教學中心從重結果回到重過程,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與做事能力的培養。一方面,生物教師要減少裸分知識的考核,根據教學評一致性要求,讓測評發生在知識處于生成狀態或應用狀態的情境之中。另一方面,教師要堅持從真實生活出發,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把批判性思維素養與創新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趙婷婷.基于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HPS材料分析:以選擇性必修模塊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1,22(02).
[2]馬香華,王林玲.因應生命科學進展的中學生物學課程實施方略探討[J].中小學班主任,2022(06).
[3]郭學恒,吳成軍.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生物學科關鍵能力考查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2,23(03).
[4]岳凱平,孫麗瑤,呂鐵英,等.生物學核心素養中生命觀念培養的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04).
[5]牟彥華.生物教學OES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20(17).
王 靚? ?江蘇省姜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