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核心素養理念積極探索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的創新設計,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高效化培養,切實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本文從解讀教材以系統領悟政治認同要點、選擇合適事例以闡發政治認同內涵、創設情境以激發政治認同意識、導入時事以強化政治認同情感、選定議題以激活政治認同體驗、以辯論活動提升學生政治認同感知這六個方面出發,促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逐步優化。
[關鍵詞] 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政治認同
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對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以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活動的創新設計。這樣,可使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契合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需求,同時關注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豐富課堂教學活動的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政治認同素養的內涵
在高中階段的政治學科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從核心素養的視角來設計教學目標,有效指導和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多元化探索和實踐。在實施過程中,可結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解讀政治認同素養,以培養學生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意識,認同中華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能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目標。同時,自覺堅持中國道路,積極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探索活動中。高中階段政治教育關注青少年群體政治認同意識的培養,為青少年提供了創造幸福生活的支柱,能逐步強化他們的理想信念,使他們涵養愛國情懷,真正將青少年群體培養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自信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體而言,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對國家和民族認同意識,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政治學科課程知識的學習實踐中。
二、基于政治認同素養培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措施
緊密結合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高中政治教師在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從不同的視角探索政治教學體系的設計,完善指向素養培養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逐步構建科學的教學指導系統,從多方面、多維度、全周期對政治知識的多元化學習提供良好的支持。
1.解讀教材以系統領悟政治認同要點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培養離不開教材內容的解析。教材選編了諸多能強化學生政治認同意識的內容。教師結合教材特征來設計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教材引領下的課程內容學習中,找到強化政治認同觀念的學習要點,從而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高度。
例如,在《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一課中,教材以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史實來激活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從而幫助學生堅定“四個自信”。通過史料分析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社會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師以教材中的具體政治素材為抓手,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發展,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最新理論成果,提高學生對政治認同的領悟力,這樣有助于優化教學成效。
2.選擇合適事例以闡發政治認同內涵
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歷史事例的解讀和教學活動的優化是教學中的要點。并且,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教師應更多地使用具體的事例來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用具體的事例來分析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政治模式優勢等,以此帶領學生學習和理解中國所選擇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激活學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等政治認同素養。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典型的歷史事例,引導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進行分析,并對政治認同感的內涵進行深度論證。
例如,在解析《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一課內容的過程中,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教學要點入手,教師可以選擇典型的事例與學生共同論證,使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及黨的先進性產生較為深刻的認識。在選擇典型事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中國共產黨在帶領群眾參與國家建設方面的代表性事例,如中國共產黨帶領群眾進行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號召,解救人民群眾的安危的相關事例,以此來引導學生感悟黨的人民立場。然后,教師可以結合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防控的典型事例,深入理解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堅定立場,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及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真實體驗和感悟,分析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及黨以人民為中心立場的直觀表達。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和論證,學生就能進一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也能對黨的執政理念產生新的理解與認同。
3.創設情境以激發政治認同意識
對于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活動而言,教師通過在教學活動中系統分析課程內容,創設真實且生動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引發學生對情境內容的感知、體驗和思考,并促進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活動的設計方面應該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構建情境探索和分析的教學活動空間。具體來看,可以從回顧新中國建設初期百廢待興、艱難打開外交局面的情況到新世紀以來我國在航天工程、基建工程、科學技術領域取得顯著成果的情況出發,整理教學視頻,通過視頻展示的方式讓學生感知我國從貧困、落后迅速發展到世界強國的狀態,引導學生對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產生深刻的認識。然后組織學生在多媒體視頻情境基礎上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內涵和思想進行深入解讀,以深化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從“中國夢、我的夢”角度表達自己的看法,抒發自己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希望、祝福和憧憬。在此過程中,借助情境創設背景下的教學活動的開發和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還能使學生的綜合學習和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
4.導入時事以強化政治認同情感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應該培養學生面對復雜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能從政治認同的角度,正確辨別多種錯誤思想和錯誤價值觀念的影響,能立足新時代的新征程,對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思想進行闡述,能明確新時代中國全體人民群眾的價值追求。在此過程中,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設計,就可以嘗試導入時事熱點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以激發學生的政治認同情感。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中國的外交”知識點的過程中,可以先解析中國一貫堅持的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歷史選擇進行系統分析。其中,重點分析習近平總書記的外交思想和核心外交理念,認識中國外交政策的作用和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在學生強化基礎知識學習的前提下,教師嘗試導入時事熱點問題,從世界形勢多極化背景下中國近幾年對于國際關系的處理中解讀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內涵,以中國外交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涉及主權核心問題上的有力回答和反擊作為素材,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強有力地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通過情感激活方面的教育來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情感,使高中政治教學中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培育得到進一步落實。
5.選定教學議題以激活政治認同體驗
為了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意識,幫助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避免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簡單灌輸的情況,教師可以開展以議題為核心的教學活動,構建議題型的教學指導體系,將政治教學通過議題式社會活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形成課程內容議題化和活動化的教學模式,引發學生對課程知識的主動思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選擇議題,并設計多元化的議題活動,以激活學生政治認同體驗和感知。
例如,教師基于“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這一知識點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置“怎樣看待人大代表的作用”教學議題,并以此議題為基礎,開發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首先,為學生展示此議題相關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視頻的帶領下走進兩會,了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架構情況及基本活動議程。可以在視頻中展示2022年全國兩會活動議程和決策情況,讓學生能感知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的狀態。在視頻教學的引導和支持下,教師要求學生探究“一府一委兩院”的基本職權和職權關系,引發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特色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的深度思考。其次,邀請本地區人大代表走進高中課堂,分享自己當選人大代表、參加人民代表大會的經驗,為學生講解人大代表的履職經歷。學生可以向本地區人大代表提出問題,在相互討論和分析中解決學生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運行的困惑。最后,開展“小小代表寫提案”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分析網絡上的熱點問題,再結合所學知識,模擬人大代表撰寫提案的過程完成對提案的撰寫和分享,并在班級里評選最佳提案。通過議題型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能在特定議題教學中,以問題驅動和活動設計的宏觀框架,將知識教學與情境分析、多元互動有機融合,還能激活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體驗,使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促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進一步增強。
6.以辯論活動提升學生政治認同感知
高中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高中生的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這會降低對教材內容的認知度。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踴躍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要通過博引趣味案例,設置辨析活動,在思維的碰撞中提高學生對思想和文化的辨別能力,構建民主課堂,使學生對政治認同的感知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選舉方式的選擇”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導入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以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場景為例來設置辯論會活動。具體而言,可展示農村民主選舉村干部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拉票的情況,由此影響選舉的公正性和客觀性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指導學生辯論“農村自治體系建設中村委會民主選舉是否科學”,引發學生關于這一問題的思考。在辯論活動中,學生通過搜集相關資料對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證,能在總結中國農村村民自治選舉制度的成果、經驗教訓資料的基礎上,深刻認識到村民自治體系的構建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及構建和諧鄉村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解讀農村村民自治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辯論結果,讓學生基于有效規避不合理選舉現象和拉票現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學以致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開展課堂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所學知識,辯證地看待我國村民自治制度的實踐應用價值。整個辯論活動可以引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個性化思考,也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知力,提高高中政治教學的整體效果。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基于政治認同核心素養的培養來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指導體系,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可以加深學生對政治認同的理解,促進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涵育。
[參考文獻]
[1]嚴彩先.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創新淺談[J].教師,2021,25(01).
[2]繆小莉.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21,26(01).
[3]楊莉.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J].高考,2020(36).
[4]卜增輝.高中思想政治課政治認同素養培養的策略[J].學周刊,2022,45(16).
[5]陳植芳.基于政治認同素養培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22,45(10).
張輝承?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后溪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