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
[摘要] 圖像思維、視覺思維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認知、思維方式。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視覺觀念,改變學生固化、僵化的視覺觀察方式、思維方式。通過視覺思維,增強學生的視覺感受力、視覺解讀力、視覺表達力。要引導學生視覺感知,積累學生的視覺意象,催生學生的視覺聯想,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斷進階。
[關鍵詞] 小學數學;視覺思維;學習進階
一、視覺轉向:學習方式的美麗轉身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發揚理性思維,同時也應當注重學生的感性思維。要引導學生“面向事物本身”,將學生帶到知識的本源處、發生處,視覺思維就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向。
1.增強視覺感受力。對小學生來說,要引導學生直面生活、直面數學,帶著生活經驗去學習數學知識。為此,教師要增進學生的視覺感知力和感受力。當然,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視覺思維不單單是用眼睛簡單地、機械地看,而應融合一定的數學觀念且帶著一定的數學思維去看,這種看才是一種“本質直觀”。在教學“認識體積”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立體圖形,并借助手勢比畫來建立空間觀念;在教學“千克和克”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重點要引導學生“掂”,輔之以視覺的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重量單位的觀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重感觀,能從整體上和通感的發生學意義上增進學生的視覺感受力。
2.增強視覺解讀力。視覺感受能力是學生認知力的一種,是一種基于視覺感覺的深度加工與思維理解的過程。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條件以增強學生的視覺解讀力。在教學“一個數的幾倍”“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線段圖、示意圖等手段,引導學生解讀題意。學生借助眼睛等感覺器官,將相關的感知信息投射給大腦,進而讓大腦和學生自身的視覺聯結,發生一種聯合認知能力,這樣就能促進學生對感知對象進行有效解讀,并形成一種視覺思維的敏銳力。
3.增強視覺表達力。所有的視覺思維過程、結果等都是借助視覺表達來實現的。視覺表達是學生視覺感知、視覺思維、視覺想象的外化。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強學生的視覺表達力,并教導學生借助視覺表達讓視覺思維的顯現深入淺出。相比于傳統的言語表達,視覺表達更直觀、更生動、更形象。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將視覺表達和言語表達有機結合,就能助推學生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
二、視覺學習:引導學生視覺思維的智性實踐
視覺思維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相關的學習對象不斷地去蔽,從而讓學習對象的本質屬性逐漸地顯化并易于理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發掘視覺資源,有力地豐富學生的視覺表象、意象,從而構建視覺思維之間的關聯。
1.視覺感知:視覺思維的根基。學生的數學學習首先應當是感知,但這種感知不是讓學生機械地、盲目地“看”,而是要引導學生將視覺與思維融通起來,從而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視覺感知。視覺感知是視覺學習的基礎。作為教師,要深入地發掘視覺資源,引導學生加強視覺感知,如此學生就能做到深入地、持久地“看”。通過視覺思維,學生能建立一個豐富、立體、通透的視覺表象,并形成一種理性思維的意向。
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推導“長方形的面積”的方法,即將平行四邊形放置到方格紙中,用數方格的方法來直接度量并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的這一想法是很不錯的,因為它是從“圖形的面積”本源意義這一角度來考量的。在測量過程中,學生嘗試運用視覺思維,結果發現平行四邊形不同于長方形,有些地方不是“整方格”,不能用“數方格”方法來度量。由此,學生生發出這樣的猜想:能否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這樣不就可以直接度量平行四邊形面積了嗎?視覺感知催生了學生數學轉化思想的萌芽,引導學生將數學探究走向深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基于視覺的“剪拼法”,讓學生自主思考并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方法。
在視覺感知中,學生與學習對象展開直接對話,有助于促成對學習對象的本質、關聯等的整體把握。
2.視覺意象:視覺思維的核心。“視覺意象”不同于“視覺表象”。“視覺表象”是一種淺層次的、浮于心理表層的印象。而“視覺意象”則是一種深層次的、位于深層心理的印象,或者說它是一種沉積的心理圖像。視覺意象是學生視覺思維的內核。在數學學習中,教師要喚醒、激活、運用學生的視覺意象,讓學生的視覺意象在數學學習的關鍵過程中發揮作用。相比于視覺感知,視覺意象更鮮活、更具有靈活性,更能啟迪學生的思考與探究。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高”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呈現了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并且讓三角形的擺放位置呈現多樣化。如此,學生就會建立豐富的“三角形的高”的視覺表象。同時,還能借助自我的視覺思維對這些表象進行深度的思維加工,從而提煉、概括出具有本質意義的“垂直”“高”等相關意象、概念。視覺意象的建立,能為學生后續應用“垂直”“高”等相關概念來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豐富學生視覺意象的內涵、擴展視覺意象的外延,以便讓存儲在學生心理的深層次的視覺意象得到有效的提取。
3.視覺聯想:視覺思維的關鍵。在視覺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視覺聯想。為此,教師要積極地打造學生的視覺聯想平臺,拓展、延伸學生的視覺聯想時空,讓學生敢于運用視覺聯想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熟悉的事物以一種嶄新的視角來觀察,從而形成由視覺聯想生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這種能力是與視覺思維密切相關的。教師借助視覺想象,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視覺品質。
視覺聯想是建立在視覺感知基礎上的。借助視覺感知,學生既能打開數學學習的空間,又能克服因為學習固化、僵化而帶來的麻木、遲鈍。如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筆者在引導學生動態想象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之后,有學生想到了前一節課學的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同樣用到了分割、轉化等數學思維。這樣一種視覺聯想,應當說是一種學生思維模式上的創新。視覺聯想凸顯了學生視覺思維的靈動性、動態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視覺觀念,改變學生固化、僵化的視覺觀察方式、思維方式。要讓學生用“看得見”的視覺表達來表征學生“看不見”的視覺思維。這樣一種視覺思維是具有數學學科特色的一種思維方式。視覺思維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通達路徑,也是學生數學思維創新、數學精神成長、數學素養提升的通達路徑。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M].滕守堯,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2]葉丹.用眼睛思考:視覺思維訓練[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3]王小楓.培養視覺思維,提升數學素養[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8).
[4]卜驥.走向兒童視覺意象的數學課堂:關于小學數學視覺思維的實踐性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5(01).
謝? 紅? ?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