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要] 德育在基礎教育中具有突出地位。班本德育課程已成為新時代的熱點話題,班本德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對班主任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要有班級教育問題診斷的能力、班本德育課程開發的能力及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成長和班主任自身專業能力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 班本德育課程;班主任專業素養;提升
育而不研則淺,研而不育則空。隨著德育課程化理念的提出,班本德育課程逐步受到教育專家和家長們的認可,也被廣大一線班主任所推崇。班本德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不僅對班級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對班主任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班級教育問題診斷的能力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肩負的責任是重大的,班主任培養著祖國的未來。但目前,很多老師拒絕做班主任或是被迫做班主任,有些甚至對工作有不少抱怨,這是很多地方中小學的現狀。班主任在大家眼里每天都是手忙腳亂的,因為班級是由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組成的,每天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班主任自身往往又缺乏對班級教育問題的診斷能力,于是每天不是做消防員就是當保姆,使得整個人疲憊不堪,卻又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周而復始,不少老師開始對班主任崗位產生了倦怠感和無力感。
很多學校都研發了校本德育課程,它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更多的途徑。然而,校本課程針對的是全校學生,解決的是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單就某個學生而言,僅靠校本課程問題是得不到針對性解決的。學校德育的主陣地是班級,因此班本德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頗具價值。它不僅對解決學生的問題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也能提升班主任對班級教育問題的診斷能力,使得班級工作的開展更有效率。
班本德育課程的開發針對的是本班學生,開發課程的前提是關注學生、關注班級。了解學生的性格、問題、發展需求,了解家長的教育觀點、親子關系等,充分掌握整個班級的情況。上述要求大部分班主任基本都能做到,但如果僅止步于此,則是遠遠不夠的。在開發班本德育課程時,我們要努力構建有系統性、針對性的課程,不能只看孩子們表面上表現出來的多種多樣的、瑣碎的問題,而要從現象背后看到本質,找出學生教育問題背后的根源,把學生的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對班級教育問題的診斷能力便能得到提高。在德育課程實踐中,班主任對班級教育問題診斷的速度和準確度的提高有助于定準課程方向,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班本德育課程開發的能力
針對性、自主性、特色性是班本德育課程開發的內在特點。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各校都在進行班本德育課程開發實踐。雖然老師們每天都在接觸課程,潛心研究怎么上課,但對于如何真正有效地進行課程開發,大多數老師則沒有接觸過,所以光靠一腔熱情是不行的,我們要真正對課程的開發加以學習。
泰勒認為,課程設計必須關注四大基礎環節,尤其關注課程目標來源的多樣性、課程內容的組織性、課程實施的創新性及課程評價的科學性。然而,在課程實踐中,班本德育課程開發面臨著諸多問題。工作室主持人梁鳳英老師根據“課程育德”的研究定位,給我們帶來了專業書籍的浸潤與專家的指導。工作室成員人手一本《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大家利用平時工作中的碎片化時間,認真閱讀這本專業書籍,并做好筆記。此外,為了更好地理解、吸收書中的理論知識,工作室舉行了讀書沙龍活動。在讀書沙龍上,我們將理論結合實踐,積極分享了各自的想法和做法。有的老師把書中的理論創造性地運用到實踐中,提出課程的目標一定要考慮特定年齡階段兒童的實際需要與興趣;有的老師分享了課程評價工具的客觀性及評價效度、信度的問題,并提出今后還會不斷完善班本德育課程的評價體系,力求做到多元評價;還有的老師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課程、生活、德育,怎樣才能有機融合在一起等諸多有價值的問題。
有了書籍的指引和深入的交流,老師們對課程的開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課程開發的理解也逐步邁向縱深。如今,工作室成員們都有了自己開發的班本德育課程,課程的開發能力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
三、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
班本德育課程并不局限于班主任教師在班級上課,它更是一種綜合性的多元課程。將課程設計滲入學生學習和生活之中,由單一說教式德育變為學生參與其中的、主動發展式的德育模式,使德育過程回歸學習生活。開發班本德育課程單靠班主任一人是無法完成的,它需要班主任整合各種資源。
1.整合學校資源。學生學習生活的主場在學校,學校里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包括實際教學的場景、各類學習的場室、擔任各學科教學的教師等。這些資源需要班主任去發現,積極與各科老師溝通并對資源進行整合。以“品格教育”為主題的班本德育課程開發為例,在設計團結課程時我遇到了一些困惑,班主任講團結一般就是利用班會課,那我該如何創新學習的載體呢?我向學校的一名體育老師請教,他正好是一位歷奇教練,給我推薦了很多適合不同年段的歷奇課程,并根據我們班的情況與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了一些活動課程并親自給我們班的孩子上課;在設計專注課程時,我邀請了音樂老師為我們班的學生設計手指操,還邀請了科學老師給孩子們講專注給大腦和身體帶來的變化。
2.整合家長資源。自《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以來,家校共育成了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內容。教師和家長是合作的關系,大家的共同目標是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一個班近百位家長,他們來自不同行業,有各自不同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對班本德育課程的開發是十分寶貴的。在設計勇氣課程時,我設計了攀巖課程。由于我們學校沒有這樣的條件,于是我嘗試聯系家長,希望得到支持與幫助。家長們的認同感出乎我的意料,他們調用力所能及的資源,把孩子們安排到一個專業的室內攀巖訓練中心,由專業的老師來上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攀巖訓練,孩子們的膽量逐漸大了起來,有幾個孩子還對攀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整合社會資源。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也是社會的一員,也需要參與社會活動。對此,整合社區資源就是最好的辦法。在設計感恩課程時,我不僅整合了學校資源、家長資源,還整合了社區資源。我與社區取得聯系,希望我們班的孩子能去社區做志愿者。當我把我的設想和計劃跟社區領導匯報之后,也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整合社會資源而開展的社區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生活,也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
正如齊學紅教授所說,帶班育人的能力是班主任專業素養的核心內容,班本德育課程作為帶班育人能力的重要載體,班主任一定要主動開發并積極實施,以此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作為一線班主任,我一直踐行班本德育課程,在近幾年的班本德育課程開發與實施中,個人專業素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班本德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時代的需求,是教育發展的方向,是學生成長的基石,是班主任專業素養提升的有力載體。
李 瓊? ?廣東省中山市石岐楊仙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