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妃 張雷
作者簡介:陳靜妃(1990—),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摘? 要] 主動學習、自主建構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應有的樣態。學生只有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學習才會真正發生,學生才會得到真發展。在主動學習的數學課堂中,學生是自主探索的,是合作學習的,是踴躍展示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合作與展示為抓手,助推學生主動地學。
[關鍵詞] 主動學習;合作學習;踴躍展示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主動的過程。”[1]學生只有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才會習得真知識,得到真發展。主動學習、自主建構是新課標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應有的樣態。新課標指向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指向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主動學習的數學課堂中,學生是自主探索的,是合作學習的,是踴躍展示的。在主動學習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主動“讓學”,改變單一的講授教學,采取智慧導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學、互動研學。在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主動學習,助推學生的發展,筆者以合作與展示為抓手,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
一、讓學:讓出時空,助推自學
在數學課堂中,如果教師不“讓學”,學生自主學習便是一句空話。教師不讓學,學生就沒有合作學習的時間,也沒有展示交流的機會。自主學習的課堂需要教師讓給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給學生學習的權利和自由。通過教師的“讓”,保障學生的“學”,助推學生自學。
1. 讓出課堂地位
在傳統課堂中,課堂幾乎由教師一個人“霸占”,教師與學生地位不平等:教師高高在上,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手中“大權在握”,對學生“指手畫腳”;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完全由教師說了算;學生幾乎沒有課堂地位,沒有課堂自由,任由教師操縱,被教師“牽著鼻子走”。
新課標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應當是生本的課堂,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主動讓出課堂地位,以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教師要甘為人梯,為學生的“學”做好服務。教師要退出舞臺,退居幕后,將學生推向前臺,讓學生成為主角。教師讓出課堂地位,旨在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民主與自由;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話,不搞一言堂。教師讓出課堂地位,要求教師主動放權,將一些課堂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提出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
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中,筆者沒有直接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告訴學生,而是采取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給學生提供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和模型,讓學生觀察、測量、比較,自己發現并歸納特征。把課堂讓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能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建構。
2. 讓出教學時間
有些教師擅長講授,一堂課中有半堂課在講授,甚至大部分時間都在講授。這些教師在課堂中就是不肯少講,不愿意讓出教的時間,導致學生很少有自主學習的時間,甚至沒有自主探究的時間。
自主學習的課堂中,教師要舍得讓出“教”的時間,保障學生“學”的時間。讓出教學時間,教師要管好自己的嘴,做到少講授,少占用課堂時間,多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要讓出教學的時間,讓學生多思考、多實踐、多體驗、多表達、多練習。聰明的教師善于讓學,自己少講,讓學生多講;自己不教,讓學生當小老師,請學生講解示范。這樣一來,既確保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又保障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中,教師不僅要讓學,還要善于導學,引導學生探究,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比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平面展開圖”一課中,首先筆者通過“做禮品盒”情境導入教學,提出問題:“正方體展開后的圖形是什么形狀?”然后,筆者讓學生觀察猜想,動手操作,利用學具展開、折疊,自主探究展開圖的特征。在學生探究過程中,筆者充分讓學,給予學生自由操作的時間,能讓他們充分體驗感悟,有效建立表象,培養空間觀念。
二、齊學:集體合作,協作共學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合作可以增強力量與智慧,可以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新課標倡導合作學習,主張學生集體合作,開展協作共學。合作學習是一種齊學,多個個體聚集在一起,貢獻個人的智慧和力量,一起探究學習和共同完成任務。合作學習增加了學生交往機會,增進了學生情感交流,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齊學是一種有效學習方式。
1. 精選合作主題
合作雖好但不能太多,數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不能過于頻繁。過多的合作學習,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容易使學生產生思維惰性與學習依賴性。學生個人能夠解決的問題,不宜作為合作學習內容,無須進行合作學習。合作旨在集思廣益,以解決比較復雜的有難度的問題。因此,合作學習的主題,應當是比較復雜的內容,而不是簡單的任務,是大部分學生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這樣的內容才具有合作的價值。
在新課標背景下的課堂中,教師要精選合作主題,做到因需合作。教師可以在知識的重難點中選擇合作主題,可以在學生理解有障礙的知識或者概念學習中選擇合作主題,可以在學生動手操作有困難的探究活動中選擇合作主題。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中,筆者把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推導作為合作主題,讓學生分組實驗,借助學具擺一擺、算一算、比一比,發現體積和長、寬、高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比較強,因此,合作主題最好依托情境,將其融入具體生動的情境之中,這樣能增強合作內容的形象性與趣味性,讓數學合作主題更具吸引力,有效激發學生合作探究興趣;同時能夠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
2. 精心引導合作
經常看到一些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合作學習的組織比較簡單化。在給學生提出合作問題或者布置合作任務后,教師不聞不問,徹底放手讓學生自由討論或操作,這樣的合作學習往往效率不高。教學本應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既不是教師單向傳授的過程,也不是學生完全獨立自學的過程。有效的合作學習是教師引導下的合作,是師生同研共學的過程。
新課標雖然強調學生主體性,但是在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價值。在開展合作學習的課堂中,教師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合作,而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當好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
合作不僅有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還要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師的引導就是一種師生合作,教師要引導學生小組合作,給學生設計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給學生提供材料,為學生演示,指導學生操作,提高實踐體驗效果;對學生啟發點撥,引導學生突破思維障礙,幫助學生找到問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中,學生在合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時,首先,筆者給學生提供了實驗活動單,為他們設計了實驗記錄表,讓他們按照活動單的要求進行有序探究,把實驗數據填入表格;然后,筆者讓學生觀察分析表中的數據,找出長方體體積與長方體長、寬、高之間的關系。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合作有序,探究高效,自主提煉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3. 評價助推合作
“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2]教育的價值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教師既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也要當激揚學生生命的牧者。優秀的教師不會灌輸,不會管制,而是努力喚醒與激勵,激發學生內在潛能,喚醒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勵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評價是教師教學的一種手段和方法,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判斷與分析,評價具有診斷和激勵作用。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評價助推合作,用評價激發學生合作動能,在評價中融入合作方法,通過評價提高合作質效。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筆者經常借助評價激發學生合作熱情,推動學生合作,并借助評價指導提高學生合作能力。比如,在教學“表面涂色的正方體”一課中,筆者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小正方體不同涂色面的規律”。在學生合作過程中,除了利用學習單引導學生合作,筆者還發揮評價的作用,對學生的合作即時點評:“第一小組的合作紀律比較好!”“第二小組的學生真團結,一起動手動腦!”“第三小組的合作效率高,他們最先發現了規律!”“第四小組學生的觀察能力真強,他們發現所有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都在大正方體的頂點位置。”通過巧妙評價,激發學生合作興趣,提高學生合作動力,助推學生有效合作。
三、展學:踴躍展示,互動研學
展示交流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方法,展示可以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可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展示交流可以讓學生分享學習成果,交換方法思想,互相取長補短,積累學習經驗。踴躍展示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志,也是高效數學課堂的象征。在自主學習的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當給學生搭建展示平臺,為學生提供展學的機會,激勵學生踴躍展示,促進他們互動研學。
1. 豐富展示舞臺
展示交流是學生對自主學習情況的展示與交流,展示交流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展學既是一種個性化學習,又是一種合作學習,是學生對學習成果的分享,也是相互借鑒與交換。在展學的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展示舞臺,讓他們擁有展示平臺,獲得展示交流的機會;同時,要不斷豐富展示形式,開辟多元展示平臺,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展示時空。
按照展示交流的范圍分,可以是組內展示交流、組際展示交流、全班展示交流等,可以是組內展示、跨組展示、班級展示;按照展示的方式分,有語言描述、示范操作、情境表演等,有口頭表達、動手操作、親身表演;按照展示的對象分,可以是個人展示,也可以是集體展示。展示交流一般安排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后,可以是學生獨立探究之后的展示,也可以是小組合作之后的展示。比如,在教學“表面涂色的正方體”一課中,筆者在教學中安排了兩輪展示交流活動,第一輪是分組實驗時的小組討論與展示交流,著重圍繞“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分別在大正方體的什么位置”的問題;第二輪是全班展示交流,共同提煉規律,展示內容是“通過合作探究發現的規律以及是否能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規律”。
2. 激勵展示交流
展示是對知識與思維的外化,展示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情,有利于做到以學定教,提高“教”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踴躍展示是學生展示交流的最佳狀態,也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標志。踴躍展示不僅體現了學生的情緒高漲,而且體現了學生的思維活躍。
學生踴躍展示為數學課堂錦上添花,打造基于踴躍展示的課堂是有效教學的必由之路。踴躍展示的課堂,不僅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還需要教師喚醒學生展示的意識,激發學生展示的興趣,使他們積極投入展示,成為展示交流的主人。為了激發學生踴躍展示,教師應設法激發學生展示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激趣的方式,創設個體展示的情境,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引發展示情趣;也可以采取比賽激趣的方式,創設比拼展示活動,利用學生競爭心理,在比賽中點燃學生的展示激情,激發學生的展示興趣。比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平面展開圖”一課中,筆者讓學生動手實驗,把正方體紙盒裁剪展開,在操作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展示交流。為了激勵學生展示交流,筆者引入競爭機制,讓各組比一比誰的發現多,先說說有幾種展開圖,然后展示所有展開圖,最后引導全體學生觀察比較,找出共同的展開圖,歸納出所有展開圖的類型。在各組展示過程中,筆者還故意“煽風點火”:“第一組真厲害呀!一下子發現了3種不同的展開圖!”“第二組更厲害,竟然又發現了一種不同的展開圖!”巧妙地推波助瀾,能激發學生競相展示,激勵學生不斷創新。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主動讓學,讓出課堂位置,讓出教學時空。通過喚醒與鼓舞,激發學生“主動學”,引導學生“合作學”,激勵學生“展示學”。
參考文獻:
[1] 丁景華. 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小學教學參考,2016(03):40.
[2] 黃威娟.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求知導刊,2020(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