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數學知識的嚴謹性和數學教材編排的分散性,以教學時間單位時分秒、年月日為例,針對時間單位的抽象性、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其對時間單位概念的模糊與困惑,創編朗朗上口的“歌訣記憶詩”,幫助小學生構建時間單位知識框架,讓學生輕松學習和記憶數學知識。
【關鍵詞】歌訣記憶詩 “時間單位”教學 數學知識框架 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4-0066-03
數學知識的嚴謹性和數學思維的抽象性決定了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小學生往往因為數學課堂的平淡無奇、枯燥無味而對數學課程失去學習興趣,從而無法在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打下牢固的認知基礎。我國詩歌文化源遠流長,詩歌語言簡潔凝練、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令人心曠神怡。把詩歌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尋求教學突破的一個努力方向。
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為關聯數學知識創作歌訣記憶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較好的實踐效果。歌訣記憶詩有采用七律的,有采用絕句的,有采用古詩詞結構的,結構靈活,不拘泥于古詩詞的節奏、字數和韻律。歌訣記憶詩緊扣小學數學的關聯知識點,語言生動形象,易懂易記易誦,能把幾個相關聯的內容串聯起來,把難以記憶的數學公式或知識要點采用詩歌的形式編寫在一起。下面筆者以“時間單位”教學為例,探索以數學歌訣記憶詩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記憶數學知識的有效策略。
一、小學階段有關時間單位的教學內容介紹
(一)通過“認識鐘表”的學習初步建立時間單位時、分、秒的概念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在第八單元安排了1個課時的“認識鐘表”單元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數的加減法之后進行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認整時和半時,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二)通過“時、分、秒”的學習掌握時間單位時、分、秒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時分秒”,共安排了4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100以內整數的加減以及表內乘除法之后進行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正確會讀并能寫鐘面上的時間;讓學生能區分時針走過的大格以及分針、秒針走過的小格所表示的時間;使學生記住時間單位時、分、秒之間的進率是60,并能感受1分、1秒的時間能做什么事;讓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時、分、秒之間的單位換算;學會看鐘面,能熟練地說出鐘面上所顯示的時間,會求從某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體會時刻與經過的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時間觀念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通過“年、月、日”的學習掌握與時間單位年月日相關的知識體系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年、月、日”一共安排了4個課時的學習內容。這個單元是在學生掌握了大數的認識及其加減乘除的計算后,在一年級上冊學習了“認識鐘表”、二年級下冊學習了“時、分、秒”,了解了時間單位時、分、秒之間的關系以及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新的時間單位?!澳辍⒃?、日”單元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時間單位“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知道一年有12個月以及每個月的天數,了解平年和閏年等方面的知識;會看日歷,能從日歷中找到指定的日期;認識24時計時法,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能與12時計時法表示的時刻進行換算;能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求出經過時間;會看簡單的作息時間表,根據簡單的作息時間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時間單位時、分、秒和年、月、日的相關知識點豐富且錯綜復雜,進率也與長度單位、人民幣單位不同。教材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把時間單位的內容安排在不同的冊次中。
二、小學生時間概念的模糊與困惑
小學生在生活中雖然也形成了一定的時間概念,但他們由于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時間觀念不強,時間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時間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經常在剛剛慶祝的重要節日如春節、自己的生日之后就問媽媽:“再過多久才到春節(我的生日)呀?”看到鐘表上最大的數字是“12”,學生無法理解“一天有24小時”這個時間概念,想不出剩下的12小時去哪了,超過12時怎么表示。他們對白天的時間比較清晰,而無法理解晚上的時間?!澳?、月、日”之間、24小時計時法與12小時計時法之間以及時、分、秒之間的區別與關系。他們對平年、閏年的理解尤其吃力。因為受中國農歷的影響,大部分孩子甚至是成年人,幾乎分不清新歷的閏年與舊歷的閏年,也分不清各種新舊歷的重要節日時間。8不是比4大嗎?1978年出生的人為什么比1974年出生的人年紀???大部分小學生對這些問題都感到困惑。他們對每個月的天數很難記住。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成年人也記不住每個月的天數。此外,由于學生接觸十進制較多,容易發生負遷移,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也看作10,所以進行時間單位簡單換算時時常出錯。綜上所述,時間單位“時、分、秒”“年、月、日”相關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時間單位的知識體系,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創編數學歌訣記憶詩,助力“時間單位”教學
(一)創編《鐘表口訣歌》,構建時、分、秒知識框架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給學生搭建探索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時間單位,發揮鐘表模型等學具的作用,使用合適自己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經過的時間,學會自制年歷。
例如,在完成“認識鐘表”教學后,筆者編創了下面的《鐘表口訣歌》。
時針短短慢慢走,幾個大格是幾時。
分針較長輕輕挪,幾個小格是幾分。
秒針長長跑得快,繞夠一圈六十秒。
六十秒,是一分;六十分,是一時。
時間單位時分秒,幾時幾分看鐘表。
這首歌訣記憶詩運用疊詞“短短、慢慢、輕輕、長長”,形象地把時針、分針、秒針的特點描述出來,易讀易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完成“時、分、秒”教學后,筆者創編了下面的《鐘表歌》,對時、分、秒單元知識進行整合:
三針共點轉圈圈,時針短短分秒長。
12大格說幾時,60小格說分秒。
一秒只能眨一眼,一分跳繩沒幾下,一時上課連下課。
1時就是60分,1分就是60秒。
課前課后朗誦歌訣詩,讓學生回憶起一年級學習的鐘表內容,在大腦中再次呈現時、分、秒的概念表象,同時啟發學生對新課程展開猜想。然后通過講解,讓學生重新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同時掌握時、分、秒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簡單的計算;要求學生背誦熟記歌訣詩,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關系以及相關知識。
在每段書聲瑯瑯的校園晨讀時光,數學歌訣詩讓孩子們對探究數學知識充滿了興趣。
(二)創編《時間單位歌》,構建“年、月、日”“時、分、秒”的時間單位知識網絡
在完成“年、月、日”的教學,進行單元知識復習整理時,為了幫助學生把時間單位相關知識聯系起來,構建時間單位知識網絡,把“時、分、秒”“年、月、日”相關知識結合起來。筆者編創了這樣一首《時間單位歌》輔助教學。
時間單位年月日,
一年共有12個月,
大月小月特殊月。
1*3*5*7*8*10*臘,31天永不差。
4*6*9*冬30天。
二月是個特殊月,
28平,29閏。
平年365,閏年366。
三平一閏四輪回。
一個星期有7天,
1天里有24時,
1時就是60分,
1分就是60秒。
時間一去不復返,
分分秒秒要珍惜。
先讓學生通過自主復習“時、分、秒”“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再把這些知識創編成歌訣記憶詩,對照課本知識點逐一講解,讓學生輕松掌握相關知識。
時間單位“年、月、日”“時、分、秒”看不見摸不著,不像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那樣能用具體物體表征。時間單位的教學分散在數學教材的不同冊次中,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也比較復雜多變。用一首《時間單位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時間單位年、月、日與時、分、秒各自之間的進率,搭建完整的時間單位知識網絡。“大月小月特殊月”指出了一年里“月”的分類組成,“三平一閏四輪回”道出了年輪中每個四年為一輪的規律,幫助學生掌握分辨平年、閏年的方法。歌訣記憶詩的最后一句“時間一去不復返,分分秒秒要珍惜”,教育學生要好好珍惜時間,愛惜生命。
數學歌訣記憶詩一般是在教學一個單元內容或一個知識體系之后創作的,把幾個相關聯的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小詩,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框架,便于學生整體記誦。
筆者創編的這些數學歌訣記憶詩,符合小學生天真活潑的性格,就像課堂的調味劑,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這些數學歌訣記憶詩,就像下飯的小菜,能讓小學生津津有味地吃掉數學這頓難以下咽的“糙米飯”,為數學教學方法創新提供了空間。
用數學歌訣記憶詩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且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擴展小學生的想象力。十多年來,筆者創作和編寫了20多首歌訣記憶詩,用于小學數學部分課堂教學,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筆者在桃城鎮第三小學(村級完小)所教的班級在2013年小學畢業文化素質檢測中獲得縣級數學科質量評估達標三等獎;在大新縣養利學校所教的班級在2019年小學畢業文化素質檢測中,數學科平均分數在養利學校7個畢業班級中排名第一,獲得小學畢業文化素質檢測達標二等獎,是該校當年7個畢業班數學學科唯一獲得縣級獎的班級。2019年秋季學期,筆者受學校選派到鄉鎮中心小學支教,負責該校五年級數學教學,該班由多個教學薄弱的村級教學點學生組成。筆者采用數學歌訣記憶詩教學,該班學生2020年春季學期末文化素質檢測數學成績大幅提升。在課堂或課后與學生分享歌訣記憶詩的樂趣,與其他數學老師分享小詩教學的實踐,有的老師也嘗試把歌訣記憶詩用于課堂上,同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數學歌訣記憶詩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價值及局限
數學歌訣記憶詩的應用活躍了數學課堂氛圍,使小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增加了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歌訣記憶詩朗朗上口易懂易記,使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容易記憶,部分學生改變了厭學的狀態,開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小學生通過朗誦數學歌訣記憶詩,能夠較快地掌握關聯課程的基本知識或大概內容,容易記住數學關聯知識的要點,從而形象地記住數學的一些運算法則。朗誦歌訣記憶詩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讓他們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改變小學生對數學的厭倦情緒甚至是抵觸情緒。學生在課后通過背誦數學歌訣記憶詩,記住學過的數學知識要點,掌握基本的運算技巧,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又陶冶了情操。背誦數學歌訣記憶詩還有助于學生加強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習熱情,提高文學修養,感受詩歌的魅力。有了數學歌訣記憶詩,學生的早讀午讀,不再只是生硬地背讀數學概念公式,而是換成了朗朗上口的數學歌訣記憶詩。
數學歌訣記憶詩兼有口訣和詩歌特征,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推理邏輯和演算邏輯,需要記住一些演算法則、計算公式或者運算法則,這是數學口訣實用性的基本要求。數學歌訣記憶詩不僅要與數學的知識點緊密聯系,而且要朗朗上口,具備詩歌的趣味性和韻味性,有一定的節奏感和音樂感,必須易懂易記。因此,要創編一首完美的數學歌訣記憶詩,難度比較大,而且只能是部分數學知識適宜創編歌訣記憶詩并用于課堂教學。
數學歌訣記憶詩和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可以發揮出獨特的作用,收獲顯著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風云.詩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妙用[J].中國教育報,2021-05-14(6).
[2]曹翠榮.談談“時、分、秒”教學[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08(4):27-28.
[3]李雪.認識鐘表[C].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三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案例展論文集,2013.
[4]董思遠.把握整體學會應用:《時、分、秒整理和復習》教學與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19(23):31-33.
[5]陳思怡,康世剛,王紅梅. “年、月、日”教學實錄與評析[J].小學數學教育,2023(增刊3):118-119.
作者簡介:農梅花(1978— ),廣西崇左人,???,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王飛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