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君
摘 要:舞蹈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承載著社會、歷史和文化的瑰寶。與之相伴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包括了民俗、傳統技藝、口頭傳統等豐富多彩的元素。探討如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融入舞蹈藝術作品創作,以豐富舞蹈的表現形式,深化其內涵,同時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創新方式。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舞蹈藝術作品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文化自信視域下龍巖采茶燈融入高職美育教育的創新路徑研究”(FJJKGZ23-128)研究成果。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文化多樣性逐漸受到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心的議題。舞蹈作為一種生動的文化表達形式,具有獨特的傳統和歷史,也在此背景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一些傳統的舞蹈形式可能因為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而瀕臨失傳,因此有必要尋找創新的途徑來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同時,舞蹈藝術作品的創作也在不斷發展,藝術家們追求更高的創作境界和更豐富的表現力。在這個背景下,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融入舞蹈作品創作,可以為舞蹈注入新的靈感,使之更具吸引力和意義。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在舞蹈藝術作品創作中的運用價值和策略,以期為藝術創作者和文化保護者提供有益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舞蹈藝術創作中的
概念與內涵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與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3年提出的概念,指代那些不以物質形式存在的文化遺產,如傳統表演藝術、口頭傳統、社會習俗、慶典活動、語言和知識體系等。與物質文化遺產(如建筑物、藝術品等)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的是人類的思想、實踐、表演和傳承方式,具有多重維度的特點,下面將詳細探討其定義和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傳統,代代相傳,通過言語、表演、實踐和社會互動來傳播。它包括具體的實踐和表現,如傳統舞蹈、音樂、戲劇、民間故事,以及相關的習俗、儀式和慶典。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了文化的社會性和群體性,因為它通常是社區或群體的共同傳統,具有集體認同的重要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口頭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通過口頭傳承的方式傳遞,長輩向后輩傳授知識、技能和價值觀。這種傳承方式強調了社區內部的親密聯系和傳統的連續性。二是社會互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社會互動密不可分。它在社會集會、儀式和節慶等活動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有助于人們建立聯系、強化社會紐帶和促進社會和諧。三是基于實踐的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實踐的一部分。它通常體現在手工藝、農業技術、料理、歌曲、舞蹈等方面,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四是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地域、文化群體和傳統的不同而具有多樣性。每個社群都有其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反映了不同的歷史、環境和文化傳承[1]。
(二)舞蹈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
舞蹈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緊密的聯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首先,舞蹈藝術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常常通過肢體語言、音樂等元素來傳遞人類的情感、思想和價值觀念。這些情感和思想往往與一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有關,因此,舞蹈藝術作為文化的一部分,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緊密的聯系。在舞蹈中,可以看到反映不同文化傳統、習俗和歷史的元素。其次,舞蹈藝術在不同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文化的表達方式,還是文化傳承的載體。許多傳統的舞蹈形式被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因為它們承載著特定文化、民族和社群的歷史和傳統。通過舞蹈的傳承和演出,這些文化元素得以繼續存在并傳遞給后代,從而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最后,舞蹈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藝術家們常常將傳統舞蹈元素與現代舞蹈技巧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舞蹈作品,這不僅豐富了舞蹈的藝術形式,還有助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給更廣泛的觀眾,使之更具吸引力和可持續性。
(三)舞蹈藝術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類型
首先,傳統舞蹈風格在舞蹈藝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地都擁有獨具特色的傳統舞蹈,如印度的卡塔克舞、中國的戲曲舞蹈、西非的部落舞蹈等。這些舞蹈風格傳承了特定地域和文化的美學、歷史和表演技巧。通過將這些風格融入現代舞蹈作品,舞蹈藝術家可以傳承并演繹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其次,儀式性舞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婚禮舞蹈、祭祀舞蹈以及傳統節慶的慶祝舞蹈都反映了社會儀式和慶典的重要性。這些舞蹈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傳遞了社會信息,在傳統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再次,民間舞蹈反映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動。這些舞蹈不僅反映了社區的習俗、樂趣和人際交往,還強調了社會聯系的重要性。通過在舞蹈作品中融入這些元素,舞蹈藝術家可以創造出具有廣泛吸引力的作品,將民間文化傳遞給更廣泛的觀眾。最后,部落舞蹈是原住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舞蹈是部落身份和社區聯系的象征,通過動作、服飾和音樂表達特定的文化傳統。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在舞蹈藝術作品
創作中的運用價值
(一)有利于彰顯舞蹈藝術作品文化特色
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是每個文化和社群獨特的標志,將這些元素融入舞蹈,能夠展現出特定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樣一來,觀眾不僅欣賞到了舞蹈的美學,還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這種獨特性吸引了觀眾的關注,使作品在眾多舞蹈中脫穎而出。其次,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融合能夠豐富舞蹈作品的文化內涵。傳統文化元素通常承載著深刻的歷史、社會和情感內涵。將這些元素融入舞蹈作品,能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內涵。觀眾能夠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共鳴和思考空間,這使作品具有更為豐富的藝術價值。最后,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有助于作品更好地傳達特定主題或文化信息[2]。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往往與文化傳統、信仰、歷史等緊密相關,它們能夠有效地傳遞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通過這些元素,舞蹈藝術家能夠更直觀、深刻地表達特定的文化信息,從而使觀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有利于推動舞蹈藝術傳承
首先,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有助于增加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關注。通過觀賞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舞蹈作品,他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觀賞經驗可能會引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促使他們深入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3]。其次,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有助于創新性的傳承。傳統舞蹈形式可能需要與現代社會相結合,以滿足當今觀眾的口味和需求。通過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與現代元素相融合,可以創造出既傳統又具有創新性的舞蹈作品,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最后,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有助于將傳統文化傳遞給國際觀眾。通過舞蹈作品的國際傳播,國際觀眾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欣賞不同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這種跨文化的傳播有助于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理解,促進文化的多樣性與共享。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在舞蹈藝術作品
創作中的融合運用策略
(一)圍繞名人典故,增強舞蹈作品的人文精神
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人典故可以增強舞蹈作品的人文精神,不僅有助于將文化元素融入舞蹈,還能夠賦予作品更深刻的歷史和情感內涵。首先,通過保留名人典故,舞蹈作品可以將傳統文化的重要人物和故事納入其中,從而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延續。觀眾可以通過作品了解并感受到這些名人在文化傳統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這種敬意和紀念有助于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價值和深遠意義[4]。其次,名人典故為舞蹈作品提供了豐富的情感資源。舞者通過情感表達和肢體語言,將這些故事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念傳遞給觀眾。觀眾在觀看作品時,會更深刻地體驗到其中的情感,從而增強作品的情感力量和吸引力。如現代舞詩劇《詩憶東坡》是對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的一種守正創新,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用創新的形式和思維進行舞臺表達,能讓蘇東坡精神得以更廣泛傳播和弘揚,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文化,同時保留蘇東坡這個名人典故有助于觀眾與中國文學巨匠建立起情感聯系。最后,保留名人典故有助于加強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情感聯系。觀眾往往與文化中的名人和英雄有一種情感上的親近感。
(二)依托文化載體,豐富舞蹈作品藝術表現形式
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載體,并將其融入舞蹈藝術作品,需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以展現獨特的藝術魅力,并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具體措施上,首先需要梳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載體,從中挖掘與舞蹈作品相關的元素,包括傳統的工藝、藝術形式、儀式等。將這些文化載體巧妙地融入舞蹈作品,可以為觀眾呈現多樣的藝術元素。其次,借助文化元素來提升作品的視覺效果。不同的文化載體元素常常具有特定的形式和材料,它們的質地、色彩和紋樣等元素可以為舞蹈作品的舞臺設計、服裝和道具提供豐富的藝術元素。觀眾通過觀賞這些藝術元素,能夠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文化特色和美學價值。再次,通過傳統文化元素來傳達作品的文化信息。不同的文化載體通常承載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將這些文化載體融入舞蹈作品,可以使作品更直觀地傳達特定文化的主題和價值觀念。觀眾能夠通過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化的深層含義[5]。以福建龍巖采茶燈為例,可以將茶燈和舞蹈藝術結合起來。舞者們可以穿著當地傳統服飾,手持茶燈,通過舞蹈動作展示茶燈的形態和美感。舞臺設計可以以茶園為背景,通過燈光和音樂的配合,營造出茶園的自然和寧靜氛圍。舞蹈動作可以模擬采茶的過程,結合龍巖采茶燈特有的步法和采法,展示采茶的技巧和場景。通過靈動的舞姿和流暢的動作,表達出對豐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茶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將通過舞蹈的形式得到展示,展現出福建龍巖的獨特文化魅力。最后,創造觀眾與作品互動和對話的機會。觀眾可以通過欣賞文化載體的細節和特點,更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傳統。這種互動與對話有助于觀眾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教育性。
(三)立足核心價值,賦予舞蹈作品藝術創作靈魂
保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并賦予舞蹈作品藝術創作靈魂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深刻的意義,并使舞蹈作品更具內涵和情感力量。在具體措施上,一是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來賦予舞蹈作品深刻的文化內涵。傳統文化通常承載著重要的價值觀念。將這些核心價值融入舞蹈作品,使之成為作品的主題和情感核心,有助于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和深刻的社會意義。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感受到這些價值觀念的力量,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賞作品[6]。二是為舞蹈作品賦予獨特的情感和力量。這些價值觀念往往與深刻的情感和情感體驗相關聯。通過舞蹈表現這些核心價值,舞者能夠傳遞出真摯的情感,觀眾也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內涵。這種情感力量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深度。三是增強作品的主題和意義的傳達。核心價值通常與特定的主題或文化信息相關。將這些價值融入作品,可以使作品更具一致性和深刻的主題傳達。觀眾能夠更容易地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信息,從而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和反思。
綜上所述,舞蹈藝術作為一種富有表現力和傳達力的藝術形式,具有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潛力。通過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舞蹈作品能夠更好地傳遞文化信息、引發情感共鳴和表現深刻主題,同時能夠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途徑。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在舞蹈藝術中的運用不僅能夠吸引觀眾的關注,還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些策略的有效運用可以使舞蹈作品更具吸引力、深度和內涵,為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臧鵬,劉呂紅.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特性及其傳承機制:從民俗·藝術·規約三維度立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127-137,172.
[2]馬曉龍.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在舞蹈藝術作品創作中的融合運用及傳承保護[J].大眾文藝,2021(10):112-113.
[3]劉妙.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在舞蹈創作中的融合運用:以舞蹈《故鄉的花毽》為例[J].明日風尚,2023(6):38-40.
[4]王一揚.非遺舞蹈“信陽花挑”校園傳承研究[D].沈陽:沈陽音樂學院,2022.
[5]王依斌.民間舞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的傳承:以長穗花鼓的繼承與傳播為例[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6]涂越.論藝術院校大型舞蹈作品創作的藝術特色與價值意義:以南京藝術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為例[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1.
作者單位: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