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旭
摘? 要:為進一步提高臨夏地區思想政治教學的水平,促進臨夏地區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文章在對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實踐探索必要性探討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主要存在的教學問題,提出了完善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對策,以期對促進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提升臨夏地區高中思政課吸引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臨夏地區;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實踐探索
思政課是高中學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抓好學校思政課教學,是新時代賦予思政課教師的光榮使命。黃河發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成黃于臨夏。眾所周知,黃河文化以臨夏段尤為豐富。臨夏作為黃河流域的重要節點性城市,黃河文化已經深深融入臨夏文化的點滴發展中。因此,重視臨夏段黃河文化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著力探索臨夏段黃河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路徑,對于臨夏地區高中思政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其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為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實踐探索的必要性
1. 新時代臨夏地區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作為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思政課有其特殊的政治意義和導向作用。做好新時代臨夏地區學生思政教學,實現立德樹人根本教育目標,拓展和延伸臨夏地區高中思政課內涵,是新時代臨夏地區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將新時代生動的社會實踐素材融入臨夏地區思政課教學,極大增強了臨夏地區思政課的針對性和理論性,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 切實提高臨夏地區學生核心素養的有力措施
高中生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探究意識和邏輯分析能力。以高中生現有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如果僅從知識層面引導學生對思想政治的教材內容進行把握與解讀,其難以深刻將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要想實現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實現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的認同,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改革傳統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課程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豐富臨夏地區思政課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引導學生正確定位思政課的教學價值和意義,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上,切實發展臨夏地區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加強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 社會層面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判斷對與錯、是與非的能力有待提升,社會不良風氣對學生正向價值觀念的形成造成了負面影響。
2. 學校層面
迫于升學壓力,教師、家長和學生關注更多的是學習成績。對于思政課教學的評價體系,所指定的學科評價體系和標準、課程考核方式設計得比較單一、簡化,在實際教學評價過程中缺乏動態化的考核和過程性的材料。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利于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
3. 教師層面
(1)對思政課重要性的認知存在誤區。
臨夏地區高中思政課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較少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導致學生對思政課內容缺乏學習興趣。封閉式的思政教學方式專注于課堂教學和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了課程內容與現實社會生活的有效融合,使思政課教學失去了趣味性和實際性,學生對于生澀的理論知識缺乏學習興趣,難以深入理解。僅以分數作為考核和評價方式,缺乏互動環節和實踐任務,整體上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長期采用這樣的方式,無法凸顯學生在思政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思政課教學質量整體上達不到有效提高。
(2)缺乏對本土化課程的有益探索。
當下社會生活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迅速,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能夠及時了解社會熱點并更新教學內容。另外,大部分教師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并未在校本課程、本土化課程建設上做出更多的探索,導致教學內容缺乏地方特色和鮮活性。
4. 學生層面
部分學生對思政課學習不感興趣,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枯燥式、講述式”的思政教育方式讓學生感覺思政課就是在“講大道理”,真正為追求真理、探究知識而學習的學生非常少。
三、加強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實踐探索
1. 完善保障體系,為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奠定基礎
在明晰高中思政課教學內容和課程目標的基礎上,臨夏地區組織區域內各級學校嚴格落實《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文件精神,在對《方案》進行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加快了推進臨夏地區思政課教材體系建設的節奏,對臨夏地區思政課的改革創新進行了系統安排,出臺了一系列的思政課建設相關文件,為臨夏地區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構建了完善的保障體系。同時,還組織高中學段的教師積極申報各項思政課課題,引導思政教師及時總結改革創新成果,促進了教學改革成果更為廣泛地應用及更加深入地推廣。
2. 提升教師素養,為推動課程改革奠定基礎
為了更好地適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幫助臨夏地區高中學段的教師能夠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掌握新課程目標和新教材內容,增強教師運用新教材和開展課堂教學的能力,按照《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臨夏地區深入推進普通高中的新課程、新教材有效實施,組織開展了思政教師新課程、新教材的培訓工作。通過采取專題講座、公開示范課等形式,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
3. 豐富思政課程載體,開展多樣活動
為了拓展、延伸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載體,臨夏地區以組織開設紅色校本課程、掛牌建立紅色研學基地、組織課外紅色實踐精品活動、打造系列紅色教育品牌等活動為課程載體,通過引導學生深度的學習和深切的體驗,整體提高了思政課的教學質量,促進思政課的內涵式發展,也幫助學生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了“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育人目標。
四、加強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策略分析
1. 教師隊伍建設方面
注重高中學段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挖掘并培養一批有理論、有責任、有擔當、有活力的思政教師,摒棄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實現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高中學段的思政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思政課堂,每位教師都應當具備基本的政治素養,要全方位地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思政水平,嚴守教育底線。
2. 學校思政課程建設方面
探索思政課的內涵式發展,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于臨夏地區要積極吸收其他地區的先進教學經驗,轉變教學方式,以生動、豐富的教學內容,以貼合學生喜好的教學方式走近學生、打動學生,讓思政課不再是冰冷的理論,以激發學生對于思政內容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思政課教學效率。
(1)將地方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必修課。在思政課中融入地方革命文化,講好身邊革命故事,給學生更直觀的沖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進學生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新時代少年。臨夏地區革命歷史悠久,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豐富,如康樂縣景古紅色政權紀念館、臨夏市胡廷珍烈士紀念館等。歷史不是書本中的冰冷文字,而是一代代人用熱血澆筑的輝煌篇章。愛國主義教育也不應局限于四四方方的課堂內,而是應該讓學生走出去,親眼見證這片熱土的過往。對此,學??梢蚤_展“千校萬生學黨史、感黨恩、明志向”紅色研學活動,帶領學生到紅色教育基地、博物館親身感受歷史,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
(2)將臨夏段黃河文化融入思政課。
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之根基,是中華民族的思想源泉。臨夏人的命運從古至今與黃河牢牢綁定,黃河文化也深深根植于臨夏人的精神中。因此,臨夏地區的思政教育必然不能脫離黃河文化,要不斷挖掘黃河文化,在教學實踐中融入黃河文化,喚醒學生對于黃河文化的歸屬感,激發學生對于中華文明的認同感。
3. 教師教學方面
(1)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業務能力。
高中思政教師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提高業務水平。教師要堅守政治立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時,教師的思維和眼界要足夠開闊,要能緊跟時代潮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
(2)做好理論教學和生活實踐的有機融合。
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謂主體作用,即引導學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主講述。理論是思政教育的基石,實踐是思政教育的核心。臨夏地區的思政課內涵式發展要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實踐感受理論的說服力,使思政課成為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實際促進作用的學科。
4. 評價體系完善方面
第一,完善學生評價體系。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能是單一、靜態的。思政課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以思想覺悟、理論知識儲備、日常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個人情感五個維度展開。教師要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全方位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獲得思想品質的提升。這也決定了評價需要多種多樣,既要有教師的評價,又要有同學的互評。第二,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思政教師教學成果評價應當包括三方面,即教師自我評價、學生對課堂滿意度的評價和資深教師的點評,全方面對思政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評估,促進教師主動學習、自我完善,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第三,完善課堂動態評價體系。學??梢越M織資深教師組成流動考核組,隨時走入課堂,觀察教師授課情況,給予客觀的點評,以自身專業能力幫助教師發現不足,有針對性地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思政課堂內涵式發展,要求以貼近學生的方式,將專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的故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同時,了解學生,知學生所思、懂學生所想,能夠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將晦澀的理論深入淺出地講給學生,使學生真正理解其意義和內涵。思政課內涵式發展,要求對思政課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和評價體系進行改進和優化,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提高課程教學的全面性和多樣性,更好地推動課程發展,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民族地區高中學段“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實踐探索:以臨夏回族自治州高中政治教育教學實踐為例(GS[2020]GHB2385)。
參考文獻:
[1]汪梅英. 臨夏地區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現狀心理學視角分析[J]. 中學教學參考,2018(4).
[2]安秀芳. 核心素養下高中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實踐探索[J]. 當代家庭教育,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