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穎


[摘 要]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英語課程目標已全面轉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業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在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據調查,在實際教學中,作業設計往往形式單一、內容隨意、缺乏分層。基于此背景,筆者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現狀和策略進行研討,以素養為統領,課標為導向,學生為主體,使作業設計多元化、規范化、層次化,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核心素養,也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 核心素養;思維品質;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義務教育的實際出發,提出英語課程目標已全面轉向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其中,思維品質是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且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提升思維品質,對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極大的幫助,也有益于其對事物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
筆者通過實際調查和深入追蹤發現,當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形式單一,缺乏多元性;內容隨意,缺乏規范性;要求統一,缺乏層次性:不利于小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和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本文將立足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現狀,以譯林版《英語》4B Unit 5 Seasons Period 2為例,研究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當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現狀
(一)前置作業形式單一
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布置簡單的預習作業,如聽錄音跟讀課文,或抄寫單詞、短語和課文,還有完成教研室統一配套的練習冊、習題等。這種機械單一的前置作業缺乏新意,內容枯燥,限制了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也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長此以往,學生對待前置預習作業的態度會變得消極,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扼殺本可以激發的創造性思維。
(二)課堂作業內容隨意
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作業內容比較隨意,想到什么就布置什么,毫無規范性可言,內容嚴重缺乏邏輯性和連貫性,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非常不利。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教師沒有認真研讀教材與教參,對語篇的教學重難點把握不到位;二是教師缺乏思考,不會根據本班的學情靈活機動地利用教參等,生搬硬套。
(三)課后作業缺乏分層
一些教師忽略了作業分層布置的重要性,意識不到課后作業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暴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知識轉化為能力,設計作業時忽略了學生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對全班學生布置“一刀切”的作業。作業難度較大,會導致學困生沒有成功的體驗;作業難度較小,又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個別教師布置背誦作業時,要求全班學生必須兩天內背完。小學英語高年級課文詞匯量較大,篇幅較長,這對部分后進生來說要求非常高,極大地打擊了后進生的自信心。缺乏分層的課后作業設計,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更不利于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基于以上實情,筆者認為,開展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作業設計研究對小學英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最大限度地考慮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及其智能的獨特性,為每個學生提供操作、實踐、探索、創造的機會,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并激發其學習興趣,提升其思維品質,發展其核心素養。
二、提升思維品質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一)以素養為統領,前置作業多元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核心素養是英語教學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新課標的首條就強調要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
以譯林版《英語》4B Unit 5 Seasons Period 2為例,可以設計如下前置作業:仿照下圖制作一張明信片,主題為“我最喜歡的季節”。要求學生畫一畫自己在最喜歡的季節里從事的活動,并根據所畫內容說一說。
這項前置作業是為了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有關季節特征、從事活動等的單詞、短語和句型,并能熟練掌握和運用。不同于以往單一機械的抄寫、默寫和背誦,此項前置作業立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體現了作業設計的多元新穎性。且制作明信片、畫一畫再說一說實現了勞技學科、美術學科和英語學科的融合,學科融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跨學科思維。
(二)以課標為導向,課堂作業規范化
1.巧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猶如“點睛之筆”,它具體化了發散性思維,凸顯了思維的條理和層次,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鍛煉。小學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知識儲備和語言運用能力,也有較強的認知能力,喜歡思維含量較高的課堂活動。本課可以設計如下第一項課堂作業:
四人一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介紹季節,并制作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的思維導圖。
這項作業滿足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認知策略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生活經驗,結合課前自主查閱和準備好的季節相關知識卡片,以小組為單位,通力合作,集思廣益,全部較好地完成了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的思維導圖的制作。將思維導圖融入課堂有意識地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英語學科的魅力所在。
2.提高語言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總目標中提出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感知、體驗、積累和運用等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語言意識,積累語言經驗,進行有意義的溝通與交流。
本課可以設計如下第二項課堂作業:
根據思維導圖,有條理地用所學句型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給出參考句型)。
思維導圖作為提升思維品質的工具,也可輔助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能夠條理清晰、從容大方地向別人介紹所選季節,在此過程中,無疑加強了對重要詞句的掌握和運用,提高了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
3.堅持學創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有知識,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
本課可以設計如下第三項課堂作業:
根據思維導圖和參考句型寫出一首形式正確且完整的關于最喜歡的季節的詩歌,并試著進行詩歌朗誦。
從零散談論四季,到通過思維導圖有條理地介紹四季,再到創作關于季節的詩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輸入—輸出”體系。學生在一系列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本著學創結合的宗旨,更好地把握本單元的主題意義。整個課堂作業設計從點到線再到面,難度一步步加大,給了學生足夠的支撐。在朗誦創作的季節詩歌時,學生能充分感知英語的語言之美和家鄉的景色之美,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整個過程,學生的思維品質大大提升,更凸顯了新課標所倡導的核心素養的育人價值。
(三)以學生為主體,課后作業層次化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道:“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與學習能力的差異,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展示自己長處的機會。不同的學生先天稟賦及后天成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習能力與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合理分層,才能讓不同的學生在做作業時都有所收獲。
1.自主選擇樂趣多。課后作業根據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分為必做與選做兩個層次。
本課必做作業可以設計如下兩項:一是采訪身邊的朋友,了解他最喜歡的季節和原因;二是閱讀課外材料《紐約的四季》,并完成幾道相關題目。
第一項作業是對課堂語言知識的鞏固,學生在采訪中不僅學會了將語言知識運用于日常交際,而且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第二項作業是閱讀一篇關于紐約四季的課外文章,由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激發,跨文化意識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了解到了紐約的四季特征,在與家鄉四季比較異同的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到有效激發,思維品質進而得到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提高了其英語語言能力,增強了其跨文化意識,進而達到了學生文化意識與思維品質并行提升的效果。傳統的英語閱讀中,教師更傾向于讓學生多讀課文,死記硬背書上的英語詞匯,其實這對于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難度適中的英文課外材料或者篇幅適當的英文報紙,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能力。
本課選做作業可以設計如下:
將明信片中的季節小詩配樂朗誦,并錄制視頻進行分享。
這一作業具有靈活性,可以讓學生發揮所長,增加學習趣味性。當下是“微時代”發展黃金時期,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微視頻創新作業形式,給學生布置新穎的英語作業,如讓學生錄制微課視頻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重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語課程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最大限度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價值,為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提供支持,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小學英語教學內容多,英語課時少,學生在課上鍛煉的機會有限,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錄制視頻,在對話中使用所學句型,也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要點。
2.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三項課后作業,筆者均設置了不同的評價方式和標準。評價方式有師評、生評和自評。評價標準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分成三個層次。這符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對教師推動“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的教學建議。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的不同功能,樹立“教—學—評”的整體育人觀念。“教”主要體現為基于核心素養目標和內容載體而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學”主要體現為基于教師指導的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系列語言實踐活動,“評”主要發揮監控教與學過程和效果的作用。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發揮協同育人作用。筆者嘗試建立情感、態度、知識和能力并重的多維評價體系,把評價重點拓展到學習狀態、學習能力等方面,這樣有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全面主動地發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的教學效率等也自然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結語
整個作業與課堂融合的過程,以多元化前置作業為基礎,以規范化課堂作業為核心,以層次化課后作業為拓展,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更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有助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與質量。在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優化英語作業的設計,布置更加多元化、規范化、層次化的作業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及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教師自身專業能力得到提升,教學質量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紀亞娟.試論“雙減”政策下的英語作業設計[J].江蘇教育研究,2021(35):49-52.
[2]俞良燕.素養視域下的英語單元作業設計與載體創新[J].教學與管理,2021(1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