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引導學生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自我評價。這首先需要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精準的認識、判斷、調整及反思,促進學習的真實發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力的目的。文章從自我評價的現狀出發,從多樣化發展、清晰評價路徑、評價語言激發創生、創設真實情境等方面展開探討,以期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發揮效用。
【關鍵詞】自我評價;評價實施;反思建構
作者簡介:施莉(1981—),女,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太湖校區。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下文簡稱“新課標”)中提出要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也就是說,評價在教學中不斷凸顯出其重要性。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重視評價的作用,從以往的以教師評價為主體轉向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從而使學生認清自我,查缺補漏,培養思維力,獲得個人能力的提升。
一、學生自我評價的必要性
自我評價,即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判斷、分析及反思的過程,學習活動的發生即等同于自我評價的開始。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能促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及學習方向,從而更有利于達成學習目標,讓學習真實發生,讓思維能力更好地發展。
學生對自我評價產生主動需求,往往是點燃學習興趣、延展學習深度和廣度的開始,能夠為思維力的高速發展奠定基礎,進而實現學生內在潛能(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的發展,助力學生學習效能的提升。因此,基于學生學習的自我評價,是助力思維“長跑”的動力。
二、自我評價在課堂中的“現象觀”
隨著評價觀念的轉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何實現自我評價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與此同時,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出現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筆者針對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及總結。
(一)自我評價缺乏主動性
在過分強調教師評價的課堂中,學生自我評價的弱化成為普遍現象。這種以教師評價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反映出學生主體地位未受重視的本質,極易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出現“聽了沒聽懂”“聽懂卻沒有表達”等情況,且因為學生的評價不受重視,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將自身觀點隱藏起來,使教師無法獲得真實反饋。
自我評價需要學生親自實施,但它同時也需要一個適宜的環境來催生,這就要靠教師創造一個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教學氛圍。換言之,教師對學生自我評價意識的不重視,是影響學生自我評價主動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自我評價缺乏精準性
自我評價是展現學生學習狀態、衡量學生學習結果的最直接方式。在評價過程中,如果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任務沒有清晰認知,就會阻礙學習進程,弱化學生對學習的“向往”,導致學生喪失學習信心。
因此,自我評價的實施路徑應該遵循清晰明了的原則,因為一旦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可操作的學習任務和促進提升的精準評價,就會導致學生缺乏足夠的自我評價嵌入實施,最終導致自我評價零散化、無目的化。
(三)自我評價缺乏持續性
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自我評價往往會出現評價淺顯、流于表面等問題,自我評價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持續性發揮作用,就會影響學生對自身學習情況的判斷。
自我評價的整體實施要放到課堂環境中,在實際中調整具體實施方式。因為一旦缺乏結構化思考,就會導致學生自我評價的斷層,使學生無法順利完成學習體系的系統建構。缺乏有始有終的堅持,未形成閉環學習環境的創設是自我評價缺乏持續性的根本原因。
三、自我評價的有效策略
學生自我評價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作為環境創設者與評價組織者,需要從多角度出發,精準到位地為學生架設橋梁,設計合理的評價支點來支撐學生的學習,并幫助學生完成自我評價的反思與建構,形成完整、有效的自我評價策略,真正做到授之以漁,如此學生才能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一)多元化實施評價,激發自我評價的主動性
1.自我評價的方式呈現多樣化
教師可以用語言點評、榜樣引領、互為補充等方式促進自我評價的形成,激發學生自我評價的主動性,這其中尤其要注重學習單(也叫任務單)的運用,正如特級教師徐國榮所說,學習單并不是簡單的作業單,而是真正地看到學生生長點的“提升單”。
例如,筆者學校的盧佳芬老師執教課文《雷雨》時設計了以下任務。
任務一:默讀課文,邊讀邊圈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借助句式說說景物的變化;
任務二:品讀好詞好句,借助圖片、動作、字義等找到動詞在語境中的精準運用;
任務三:為“春日纏雨圖”寫話。
平時的寫話,往往是學生寫,教師的評價主要集中于“句子是否通順、是否有錯別字、是否細節化展現”三個目標上。盧老師開發的學習單恰好將目標一和二進行融合,并將目標三落實到任務三上。
學習單上所附的寫話要點可輔助學生進行自我評級、自我評價。學生可根據要求自主將目標任務內化成評價要點,以此來評價自己的學習完成度。學習單的運用,提高了從教學信息到學習信息的轉化率,成為課堂智慧生成的重要依據。
2.自我評價的路徑更為清晰化
新課標中強調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明確“為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如果“怎么教”清晰了,那么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土壤就形成了。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課堂,教師能清晰觀察到學生的起點、方向以及學習空間,能夠為學生達成目標、實現自我發展提供幫助,這是整體性思考體現結構化思維的典例。任務前置更有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呈現學生從“學什么”到“怎么學”,從“學”到“學會”的過程。
教師對文本學習重難點的點撥,會觸發學生的思考。例如,教學《小英雄雨來》時,教師拋出“雨來為什么被稱為英雄?”這個話題引發學生思考,其顯性因素有兩點:(1)掩護趙大叔;(2)智勇斗鬼子。
而教師引導學生從三個“沒看見”、三處“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入手,更能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能夠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形成自身觀點。
像這樣幫助學生先理解學習任務,再沉浸到文本中,進而通過朗讀、感悟、提升來引發學生對于英雄價值的再思考,這種反思式學習的清晰的自我評價路徑,能更深入地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自我評價的語言催生生長點
在課堂上,教師需要以敏銳的視角來捕捉更豐富、更多元的信息,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帶動學生的學習。而要將學習信息轉化為評價信息,則需要教師用豐富的評價語言去引導并支持學生,促使學生以自我評價展現自身價值。只有教學評價擺脫主觀、單一,轉而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時,學生才能更好地認清自己。這就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要充滿激勵性,要相信學生能通過對任務的獨立完成,形成自我的判斷和分析。教師要巧用激勵性話語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自我評價,并樂于進行自我評價。
(2)評價語言要有挑戰性,要相信每個學生都充滿無限可能,并且要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將自我評價作為一種主觀需求。挑戰性評價語言能有效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自我評價的動力。
(3)評價語言要有指向性,要能夠引導學生從“終點”出發,逆向評價,以結果反向推理,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評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等的形成必須有不一樣的思維角度和深度作為支撐,而逆向評價能幫助學生進行反溯性評價,使評價更客觀、更透明。
(二)創設真實學習情境,錘煉自我評價的
精準性
1.讓學生明白自我評價需要評價什么
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在目標導向下發生的,這要求學生能清晰理解教師的任務布置。(見表1)
由表1可知,學習任務的呈現方式更偏于實操性,從“簡述”到“討論”,再到“思考”,讓學生明確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完成,明確內容和方向,這樣學生的評價才能始終指向目標。
2.學生了解自我評價的要點并量化實施
為更好地構建學生自我評價的安全心理空間,教師首先要明確評價指向,這一點可以通過制訂可量化的標準來實現。
“《松鼠》這篇文章抓住說明文特點的準確性、生動性進行了語言的體會,請同學們根據這樣的語言表達對散文《白鷺》進行改編。”
如上,在改編的過程中,學生應始終圍繞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兩個特點進行關聯對照,也要根據這兩點進行星級評價或其他表現性評價。這種評價建立在學生理解目標的基礎之上,完成任務后的自我評價是學生將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進行的主動思考,是為學習價值賦能、開啟深度學習的表現。
(三)完成評價的反思與建構,保持自我評價的持續性
1.自我評價要進行反思與建構
自我評價是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判斷、反思和調控的過程,學生要對課堂進程中、目標引領下的任務完成度進行反思與評價,在反饋中不斷優化、整合和提升。課堂中的重要信息,包括無效、錯誤信息,都是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素材資源,在經過評價處理后,資源會轉化為有效信息,反哺于學生。
例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時,為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英雄觀,教師設計了討論話題:“今天我們還需要雨來精神嗎?”學生通過對這一話題進行討論,完成了對所學內容的反思,保持了自我評價的持續性。
2.自我評價需體現學習廣度及深度
自我評價需要學生對課堂有整體的把握,拓展自己學習思維的深度、廣度,明確自己的位置,以便在課堂中進行自我評價時,可以做出正確判斷。在學生自我評價時,教師要關注思維的發展過程,從還原學生思路中尋求突破,這樣才能最大效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力。
例如,針對《人物描寫一組》里《兩莖燈草》這一部分,教師進行了大任務設計:“根據所提供的資料、插圖和文章內容,你從哪里能夠看出嚴監生的吝嗇?每找到一處,請你用序號標注出來,看誰找得又多又準確。”
在這樣的任務引導下,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時就有了導向。首先,考慮是否從這三種素材中找齊了任務要點;其次,從這三種素材中檢測自身與體現人物“吝嗇”這個特點的關聯度如何;最后,找到一處標一處,能夠幫助學生評價自己有否找全、找準,這些標注的數量、順序及正誤,恰恰與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形成對應。
這樣的任務設計,能促使學生全面運用資源,促使學生對問題展開深入思考,讓學生的自我評價實現過程性發展。
結語
從部編版語文教材的投入使用,再到新課標的實施,其實都給了教師指引—學生需要真正實現自主學習。教師在做引路人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自我評價來促進學生的再學習,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綜上所述,教師可從三方面完成對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構建,使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夠充分發揮效能,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