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蘭
摘? 要:新課改的推行,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在新課改教育理念指導下,大多數教師開始摒棄過去陳舊的教學方式,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隨著“雙減”政策的頒布和推行,社會對當代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針對“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
小學數學作為小學的重要課程,其知識點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但小學生的年齡小,思維能力較差,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數學知識的要領,這就他們導致課堂學習的效率非常低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小學教師不得不發揮作業的作用,利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在機械性的數學作業幫助下逐漸記憶數學要領,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悖于“雙減”政策增效減負的教學要求,還大量占用了學生的課后時間,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作業分層設計在小學數學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教育是不同的,再加上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導致在一個年級中,甚至是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狀況都是參差不齊、有高有低的。這種明顯的差異性,讓課堂教學難度系數大幅度提升。因此,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小學教師需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其差異性,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而作業分層設計充分尊重了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發展,充分發揮了作業的作用,能夠讓學生在作業的幫助下鞏固課堂學習成果,并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發現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從而激發了內在的學習熱情,學生愿意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
(二)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生活閱歷較淺,但是已形成了獨特的個性。這不僅體現在學習能力上,還體現在學生自身的優勢上,再加上成長環境的不同,會進一步放大這種個性,使每一位學生與眾不同。因此,小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如果依舊按部就班統一布置作業,使作業形式和內容千篇一律,不僅無法發揮作業的作用,還會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而作業分層設計,則充分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特點,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更有利于學生發揮自身的長處和優勢。
(三)有助于發揮作業的作用,提升作業完成效率
相較于其他小學學科,數學學科的邏輯性非常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保持自身專注力的集中,還要思維縝密,全面思考問題。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數學教師都是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在反反復復的練習中鞏固數學知識,形成邏輯性思維。雖然這種作業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但是這種機械式的作業形式和作業內容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能固化學生的思維方向,無法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半p減”政策的要求是增效減負,這種題海戰術的作用形式顯然和政策要求背道而馳。作業分層設計是基于數學知識的要點,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針對性地設計作業內容,有利于發揮作業的作用,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正確的指引下更主動地完成作業,大幅提升了作業的完成效率。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過于重復,缺乏創新性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和設計過程中,部分小學教師缺乏創新意識,沒有根據以往的作業內容舉一反三,僅僅照搬原有的內容進行復制。這種作業設計完全是為考試服務,數學題目不僅大同小異,而且過于類似,往往一種題型僅僅改變一下數據,就反復出現了多次。在這種作業內容下,學生不得不機械地去寫、去完成,不僅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還容易導致學生走進慣性思維、既定思維的空間里,學生難以通過作業提升自身的數學技能。長期在這種作業的訓練下,學生不但會對數學知識產生倦怠感,還會喪失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將作業視為一種負擔,最終淪為考試的機器或者放棄學習。
(二)內容統一,缺乏層次性
在小學教學中,有些數學教師過于看重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教授,在作業布置時,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個性發展,只按照自己的教學進度設計作業,這導致作業內容過于統一、單調,缺乏層次性。這種作業會逐漸消磨學生的熱情,蠶食學生的耐心,長此以往,會讓學生失去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例如,有不少學生都明白計算的重要性,知道學好計算能夠幫助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解決需要運算的問題。但是,在大量計算題的“摧殘”下,學生會逐漸失去對計算的熱情,不僅會慢慢遺忘計算的重要性,還會讓作業逐漸成為學生課后的一種負擔。
(三)內容不切實際,缺乏生活性
數學學科是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此,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從實際的數學作業設計上看,一些數學教師并未真正考慮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和掌握程度,未意識到學生還未將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其數學作業在設計上,和其他學科、實際生活缺乏聯系,僅僅是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簡單的拓展和延伸,這種作業設計不僅嚴重和生活脫節,還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的學習流于考試,學生未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非常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方法
(一)注重學生間的差異性,科學分層設計作業
在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過程中,為確保作業分層的有效性,數學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成長背景、學習興趣等,根據學生間的差異性進行作業分層設計,確保分層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設計的作業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避免作業的難度系數過高或者過低,從而影響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和熱情,以進一步提升作業的完成質量,確保作業能夠充分發揮其教學作用。在分層過程中,數學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日常學習的變化,并詳細記錄,根據記錄動態調整作業設計,讓作業設計更加貼合學生當下的學習狀況,從而利用作業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找到學習樂趣、發現數學知識的內在。
例如,在“10以內的加減法”的作業設計中,數學教師先要了解全班學生的數字學習狀況,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性格、愛好、擅長方向等,根據獲取的這些信息,將作業設計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以對10以內數字認識不全面的學生為主,作業設計目的為鞏固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在設計上,教師可選擇一些學生喜愛的卡通動物,或者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瓜果蔬菜等,讓學生先學會數數,認識數學中的數字。
第二層,減少不必要的加減法計算題,主要以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為主,如5+5=10、3+6=9等,這類加減法的基礎性更強,同時數字范圍局限在10以內,并不會出現進位的情況,能夠幫助學生鞏固1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能力。
第三層,以拓展和延伸為主,讓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一步拓展其數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在內容上,教師增加10以外的計算,即進位運算,如6+9=15、7+4=11等,并讓學生思考:當個位數上的數字等于或大于10時,則需要進位,而進位部分就是以10為一個單位,多余部分則繼續留在個位數上。這種作業設計會引發學生的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在設計上,教師既可以直接教導學生如何進行進位計算,又可以以牽引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個位數超過10以后,該怎么算呢?”這樣能夠有效發散、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注重精簡作業量,提升作業趣味性
受年齡、生活閱歷的限制,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認知能力和思想處于未成熟的階段,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是憑借著興趣進行學習的,因此小學生的學習和興趣有著直接聯系。一旦學生對學科知識產生了抵觸,或者失去了興趣,就會無心學習知識,甚至出現抵觸情緒和抗拒心理。為此,在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上,數學教師必須摸清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在學生出現抵觸情緒或抗拒心理時,不要一味地壓迫他們學習,而是要疏導學生,引導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自主地進行學習。因此在布置作業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興趣添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到作業中,以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同時精簡作業量,科學分層作業,以最大限度發揮作業的作用。
以10以內的加減法為例。在第一層作業內容中,教師可以增加數數的基礎性題型,以學生喜歡的形象,如青青草原的小羊、小豬佩奇等,讓學生數一數不同動物、不同水果的數量,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字的認識;在第二層作業內容中,減少數數的內容,增加加減法的計算;在第三層作業內容中,刪除數數的內容,減少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題,適當增加一些10以外的加減法運算題。這種作業量的分層方式,能有效提升作業分層的科學性,將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需要的地方,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
(三)注重作業生活性,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縱觀以往的小學數學作業,其形式不僅單一,內容還過于重復。同時大多數作業以書面形式展開,學生需要在書面作業中解答大量和考試相關的習題。這種作業布置方式不僅量大,還過于機械,極易讓學生在習題中被消磨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因此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落實增效減負的教學目標,作業設計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為主,同時結合實際生活,發揮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能夠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影子,以及數學知識的作用,從而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關于《圖形的認識和測量》的知識內容中,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數學教師首先需要進行作業分層,在分層后,根據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轉變作業形式,同時結合實際生活,提升作業的趣味性。如轉變原本書面形式的作業,讓學生以繪畫形式記錄在家里看到的圖形,并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利用卷尺測量圖形的長寬。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繪畫和測量后,根據長和寬的數值大小判斷圖形屬于哪一種圖形,如是正方形還是長方形等;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測量的長寬數值,計算圖形的周長和面積。這種作業設計方式不僅注重作業的分層,還轉變了作業形式,讓學生在全新的作業形式下,提升了作業的完成效果、自身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必須正確看待作業的作用,注重作業的層次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創新作業形式,讓學生在作業的幫助下,鞏固課堂學習成果,發展自身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徐夢巧. 精準命題精彩“分層”:小學四年級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實踐對策探究[J]. 考試周刊,2022(37):80-83.
[2]戎曌. 小學數學課外作業的分層設計方法與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22,14(14):17-19.
[3]王海燕.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與實施研究[J]. 新課程,2022(40):219-221.
[4]沈友娟. 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例析: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為例[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05):80-82.
[5]王引.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研究:以“多邊形的面積”為例[J]. 新課程,2021(05):212-213.
[6]彭靜.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3(27):170-172.
[7]鄭亞華. 聚集“雙減” 提質增效:“減負”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探討[J]. 吉林教育,2023(24):65-67.
[8]馬麗麗. 給數學教學灑一片快樂的陽光: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J]. 智力,2023(19):104-107.
[9]何雪花. “雙減”背景下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數學分層次作業設計的應用與研究[J]. 考試周刊,2023(21):80-84.
[10] 黎悅然. 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對策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23.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