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意義重大而深遠。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陣地,將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融入高校示范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一方面是構建立德樹人教育體系的需要,為示范課堂教育增添了相關內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高校示范課堂;融入
建設“示范課堂”是教育部“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創新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作為中國精神和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立意深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將其融入高校示范課堂教學中,為大學生的品德養成、志向確立、為人處世等方面指明了方向,不僅是構建立德樹人教育體系的需要,對于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意義也十分深遠。
一、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
家風家教承載著一個家庭中多數成員的人生價值、生活方式和為人處世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家風、家庭、家教”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逐漸完善并形成體系[1]。
(一)涵養深沉的家國情懷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細胞,是每一個個體成長為真正的社會成員之前,領悟到人生教育的第一堂課程、第一所學校。好家風帶給家庭和順幸福,進而為社會公序良俗聚沙成塔。如果每個家庭都能樹立和傳承良好的家風,整個社會也會構建起良好的道德體系。家和國緊密相連、互為依托,“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家喻戶曉的家國情懷體現在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中,也是中華文化綿延千年的精神基石。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所處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昂诵膬r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2]。核心價值觀的弘揚,離不開每個人躬行踐履。首先,使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在每個家庭落地生根,使之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特別要抓住青少年群體價值觀形成確立的關鍵時期,通過良好的家風熏陶和家長的言傳身教,在實踐中傳承優良家風、強化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功能;其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核豐富家風建設的內容,把個人夢、家庭夢融入民族夢、國家夢,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核心價值觀成為每位家庭成員的行為準則,把家庭建設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固陣地。
(三)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盵3]新時代的文化自信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相結合的文化自信。借助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力量帶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對于重塑文化自信和建設文化強國事業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因此,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風建設,從海納百川的傳統文化中汲取正能量,并通過新時代的文化實踐賦予傳統文化全新的時代意義。
二、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與示范課堂的內在關聯
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與高校示范課堂存在許多的有益共性,具體表現為內容上相契合、功能上相關聯、方法上相貫通。
(一)內容相契合
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不僅是對每一個家庭的要求,還是對每一個具體的人的要求,其中蘊含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樹立文化自信自強的理念。與高校示范課堂教學中培育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的高素質人才目標,二者在內容上具有高度契合性。
(二)功能相關聯
家庭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提高個人道德修養的最佳場所是家庭,與此同時,學校的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不可替代的。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創新了教育方法、拓寬了教育領域,既能通過系統性高、組織性強的示范課堂教育形式,用真理的光輝、信仰的力量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也能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春風化雨般把價值觀傳遞給家庭成員,并逐漸內化為自身堅定的理想信念,從而達到最優化的育人成效。
(三)教育方法相貫通
示范課堂教育與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都重視價值導向、情感陶冶,潛移默化地在實踐中發揮作用。前者典型的教育方法在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中都有著深刻體現。例如,言傳身教法。《太公家教》提到:“教子之法,常令自慎;言不可出,行不可虧。”[4]家風塑造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孩子品行的首要影響因素;其次,實踐鍛煉法?!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手段單一的課堂講授能達到的教學效果終究有限,只有在實踐中錘煉打磨,政治教育的效果才更持久而深刻。
三、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融入示范課堂的價值意義
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中不僅有對家庭的要求,還有對個人特別是大學生的殷切期望。高校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將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融入高校示范課堂教育中,對做好青年一代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道德教育的水平,尤為重要。
(一)為大學生繪制家風學習指南
青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在當代,由于多元文化、外來價值觀的沖擊,有些大學生難免會出現價值判斷錯位、思想認識模糊、道德行為失范等現象。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汲取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實現了傳統家風家教思想的現代化轉化,既有針對性、又有說服力,為大學生的家風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庭倫理思想,在將來走向健康向上的家庭建設之路。
(二)培育大學生核心價值取向
新媒體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短視頻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方式之一,這種碎片化、高效的信息傳播方式尤其在青年大學生群體中風靡盛行,在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良莠不齊的信息沖擊,深刻影響了大學生認知能力和行為抉擇。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特別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倡導以其滋養現代家風[5],既能為示范課堂教學提供生動的實踐案例,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形象縮影。因此,學習領悟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既能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對于營造良好的媒介環境、凈化社會風氣也有重要的規范作用。
(三)厚植大學生愛國為民情懷
近年來,從通報的黨員干部違紀案件中可以看出,受處分的黨員干部多呈現低齡化、高學歷的特點,其中,家風敗壞是導致年輕人走上歧路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老虎”“蒼蠅”的墮落腐敗,都與其家風不正、家教不嚴關系密切。家風所反映出的生活作風,既能體現個體的道德水平、家庭教養,又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將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融入示范課堂中,在厚植愛國情懷、強化使命擔當上下真功夫,賡續愛國情、砥礪強國志、擘畫報國行,讓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大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樹立崇高的生活理想、社會理想、職業理想和素質理想,才能走好未來的人生之路。
四、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融入示范課堂的實踐路徑
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刻、通俗易懂且與時俱進,可以通過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形式、依托短視頻平臺構建網絡傳播體系等途徑,實現將其融入示范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教師要增強將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融入示范課堂的能力,講好優秀家風故事,使其中的榜樣精神轉化為引領學生“學習榜樣、爭做榜樣”的精神力量。
首先,一堂好課應該始終圍繞著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這三個方面來展開。教師要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科背景、學習方式提供不同類型的素材,以正反兩方面的案例分析、故事演繹等方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以體驗式教學、角色扮演、小組研討、主題演講、主旨辯論、編撰家譜、整理家書家信等方式啟發大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家庭觀。比如,讓學生分組探一探家譜源,調查了解自己的姓氏在歷史上出過哪些名人、做出過哪些貢獻等,了解家族姓氏發展歷史、探尋家族源頭,讓學生“知”優良家風。
其次,開展專題式教學,落實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通過定期開展家庭家教家風專題講座,注重更新敘事內容、轉換敘事語言。例如本著古今結合、以今為主的原則開展不同主題的家風宣講活動,既講述古代忠孝禮義的小故事、更要講好講活當代平凡英雄的動人故事。
再次,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提升課堂參與度,進而提高教育的實效性。示范課堂可以借助VR、3D技術建立數字化家風資源館等,結合不同的教學主題,選擇虛擬場館,例如講述民族精神時選擇歷代愛國名人家風家訓VR場館,將課堂“搬”到展覽館中,使大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家風文化的魅力。
(二)創新實踐教學形式
把示范課堂搬到現實場景中,精心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既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拓展延伸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總結經驗,在潤物細無聲中啟智潤心。
學校可以利用暑期時間,依托學生社團開展家風學習調研活動,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在校報開設家風版面,促進家風宣傳;利用校園廣播,開辟講述名人家風故事欄目等。中國傳統節日幾乎都包含有家風文化因素,可以開展與傳統節日有關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參與;還可以充分依托地域文化資源,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家風故事挖掘出來,使大學生獲取帶有“土味”的家風知識,感知地方文化氣質。
在挖掘傳統家風文化資源方面,必須以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提供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剖析,辯證地吸收借鑒,將傳統典籍中與當代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理念相沖突的封建思想加以揚棄。引導學生將收集整理的家風家訓,按照個人品德修養、理想信念堅守、家庭美德弘揚、社會公德踐行、法律法規遵循等分門別類,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弘揚傳承中華傳統家庭美德,弘揚時代新風。
(三)依托短視頻平臺構建網絡傳播體系
教育思想的傳播應當立足數字時代的特點,架構大學生喜歡的親和式網絡傳播體系,強化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的融入效果。
首先,建設家風教育專題網站,用便捷的操作系統開展線上自主學習、交流互動、答疑解惑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開發家風主題微平臺,借助微博超話、微信公眾號、貼吧群、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大學生聚集的網絡社群,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如發起學生以給父母長輩寫一封電子家書的形式,使家風教育真正在實踐中普及、落實;再次,發揮校園新聞媒體的作用,設計有意義的家風主題文化節目,講述能引發共鳴的現代家風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擴大傳播效果;最后,重視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學生會、大學生社團等組織的效力,由學生團體負責家風活動策劃,以優秀的學生代表帶動其他學生自覺學習,促使學生自發地把優良家風傳統轉化為自己的行為指南,破除躺平主義、精致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想[6],實現學生自我教育,勇擔時代重任。
當然,除高校課堂教育外,家庭和社會的功能也不容忽視。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基礎性,甚至決定性作用,社會輿論對優良家風的傳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促進作用。和諧家庭的構建加上社會風氣的凈化,都有助于學生個人的進步和社會整體的發展。
結束語
新時代家風建設重要論述既是高校示范課堂的重要內容和有益補充,也是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重要舉措。將家風建設重要論述納入示范課堂教學體系中,需要不斷拓寬實踐路徑,使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化、生活化、可視化。通過大學生對優良家風的學習感悟,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完成由“小我”“小家”到“大我”“國家”的情懷升華,實現示范課堂使學生受益終身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6(2).
[2]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2-26(1).
[3]習近平.黨的二十大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新華社,2022年10月16日.
[4]閻愛民,中國家教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5]張旭剛.涵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機制:基于優良家風家教的文化視域[J].長春大學學報,2017(3):78-83.
[6]覃娥.運用家風家教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98-100.
作者簡介:劉學穎(1986— ),女,漢族,河北唐山人,唐山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