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南京白局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新媒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推動力和價值。研究發現,結合新媒體,能夠擴大南京白局的影響力以此吸引更多年輕受眾,多層次多形式的活動有效推動南京白局走入當地社會,使其傳承效率、傳承效果都得以增強。同時,數字化技術也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和傳播更為便捷和高效。但是,新媒體的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新媒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價值研究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3—087—03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體現。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
2022年12月,黨中央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扎實做好非遺的系統性保護。然而,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消失的威脅。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各國和社會各界積極采取措施,新媒體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個重要力量。
一、新媒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價值
(一)新媒體能夠擴大傳承范圍
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式往往受到地域和傳播渠道的限制,使得很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法得到廣泛的傳播和傳承。而新媒體的普及化和全球化特點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平臺,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打破了地域和國界的限制,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欣賞和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來。例如,南京市文化館開設了精品網絡課程—南京白局系列,將南京白局的表演藝術和文化內涵傳播給更多的人,擴大其傳承范圍。
(二)新媒體能夠提高傳承效率
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式往往需要口傳心授,傳承效率較低,而且容易造成信息的遺漏和失真。而新媒體的數字化和信息化特點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了更快速、準確和便捷的途徑[1]。例如,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南京白局的表演藝術轉化為數字形態,可以永久保存并實現快速傳播,而且可以避免傳統傳承方式中信息的失真和遺漏。此外,新媒體也可以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承方式,使得傳承更加高效、靈活和多樣化。
(三)新媒體能夠增強傳承效果
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式往往只是單純地將文化傳承給下一代,而無法實現文化交流和互動。而新媒體的交互性和參與性特點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了更多元、更深入的途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讓受眾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來,從而增強傳承效果[2]。例如,受眾可以在APP小紅書上搜索“南京白局非遺文化”,聽南京白局曲目《機房苦》片段,參與《這個老南京話 你還曉得啊》等話題進行互動。在不定期欣賞團隊活動日常的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南京白局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二、南京白局的數字化保護的趨勢
(一)實施數字化保護工程
數字化技術可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2004年,南京白局數字化采集項目對南京白局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編撰出版《南京白局曲目選》《南京白局曲調選》和部分校本課程。這些數字化出版物可以更好地將南京白局的文化遺產進行分類、整理和保存,為后續的傳承和傳播提供了更加系統和全面的資源庫[3]。
(二)利用數字音頻視頻技術
對南京白局的表演進行錄音錄像,建立數字音視頻檔案庫。這樣可以永久保存南京白局的表演藝術和音樂風格,并通過數字媒體平臺實現廣泛的傳播和分享,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南京白局的文化價值。
(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
再現南京白局的歷史場景和文化背景,通過虛擬場景的再現,可以讓受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南京白局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增強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和理解[4]。
(四)利用新媒體平臺
實現南京白局的文化傳承和傳播,例如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可以實現南京白局的文化交流和互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和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三、新媒體與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結合的現狀
(一)新媒體平臺成為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的重要傳播渠道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南京白局的傳承者和愛好者可以發布相關動態、分享表演視頻、進行直播等,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交流,擴大了南京白局的傳播范圍。例如,南京白局的傳承人開設“非遺云課堂”,開通微博、抖音等社交賬號,發布自己的表演視頻和相關動態,吸引更多的關注和粉絲,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南京白局的文化價值。
(二)新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中
數字化技術是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的核心,包括數字化錄音、錄像、拍攝、文獻資料整理等方面。在新媒體技術方面,主要包括數字化音視頻編輯、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南京白局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加全面、系統和深入的記錄、整理、保存和傳播。例如,利用數字化音頻視頻技術對南京白局的表演進行錄音錄像,建立數字音視頻檔案庫,通過數字媒體平臺實現廣泛的傳播和分享[5]。
(三)新媒體為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提供了多元化的傳承方式
新媒體的交互性和參與性特點為南京白局的數字化保護提供了多元化的傳承方式。除了傳統的口傳心授方式外,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承方式。例如,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可以通過關注、點贊、轉發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南京白局的文化內涵和表演藝術;同時,也可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實現一對多的傳承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南京白局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四、新媒體與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結合的問題
(一)數字化技術應用存在不足
盡管數字化技術是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的核心,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數字化技術的不足之處仍然存在。例如,數字化音視頻編輯時,技術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有待提高,以確保音視頻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中,如何還原南京白局的文化內涵和表演藝術,使其不失傳統韻味,是目前技術應用中的一大挑戰。
(二)新媒體平臺傳播缺乏整合性
盡管新媒體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范圍廣的優點,但是在實際傳播過程中,新媒體平臺傳播缺乏整合性,容易出現信息重復、傳播不準確等問題。例如,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南京白局的傳承者和愛好者會發布相關動態、分享表演視頻等,但是由于平臺間的割裂和信息整合的難度,導致受眾需要多次查閱不同平臺以獲取完整的傳承信息。
(三)相關人才缺乏
新媒體與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結合需要大量相關人才的支持。據南京白局曲劇團的介紹,目前依然堅持藝術表演的老一輩藝人大多六七十歲高齡,無法承受長時間、輾轉多地的藝術展演。南京白局急需熱愛這項非遺且善于使用新媒體創新傳承的年輕人來接班,但目前恐面臨后繼無人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媒體與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的深度結合。
五、新媒體與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結合的路徑
(一)強化數字化技術應用
數字化錄音、錄像技術的應用:該技術是保存南京白局表演藝術的重要手段。通過高保真數字錄音、錄像設備,可以實現對南京白局表演的高質量保存,并轉化為數字文件進行保存和傳播。這些數字文件可以方便地進行復制和分享,從而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南京白局的表演藝術。
數字化音頻、視頻編輯技術的應用:該技術可以對南京白局的表演進行細致的剪輯和處理,從而更好地保存和展示南京白局的表演藝術。例如,使用數字音頻編輯軟件對錄制的音頻文件進行剪輯、降噪、混響等處理;使用數字視頻編輯軟件對錄制的視頻文件進行剪輯、特效處理、字幕添加等處理,以增強視覺效果、提高清晰度以優化音質、提高清晰度。
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再現南京白局的歷史場景和文化背景,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南京白局的文化內涵和表演藝術。例如,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南京白局的歷史場景3D模型,讓觀眾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南京白局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同時,也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制作南京白局的表演3D動畫,讓觀眾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南京白局的表演藝術和文化價值。
(二)提升新媒體平臺傳播整合性
新媒體平臺的整合:為了提升新媒體平臺傳播整合性,可以整合多個新媒體平臺,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以便更好地傳播南京白局的文化遺產。例如,南京白局的傳承者可以在微博上發布有關南京白局的相關信息,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有關南京白局的數字音視頻資源,在抖音上發布有關南京白局的短視頻等,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南京白局的文化價值。
信息傳播的整合:為了提升新媒體平臺傳播整合性,需要制定統一的傳播策略,整合各個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內容,避免信息的重復和傳播的不準確。例如,南京白局的傳承者可以在不同的新媒體平臺上發布相同的傳承信息,以保證信息的同步更新和準確傳播。此外,還可以制定信息發布的計劃和時間表,以保證信息的連續性和規律性,提高受眾獲取信息的效率。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整合:為了提升新媒體平臺傳播整合性,可以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整合,例如將數字音視頻資源轉化為傳統媒體資源,如CD、DVD等,以擴大南京白局的文化遺產的傳播范圍。此外,還可以利用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受眾基礎,提高新媒體平臺上南京白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加強網絡安全保障
網絡安全防護:為了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需要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包括設置復雜的密碼、定期更換密碼、安裝殺毒軟件、定期進行系統更新等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護南京白局的數字化資源。例如,對南京白局的數字化資源存儲設備進行加密處理,對訪問權限進行嚴格限制,只有授權用戶才能訪問,從而確保數字化資源的安全性。
建立虛假信息審核機制:為了防止虛假信息的傳播,可以建立虛假信息審核機制,對發布的動態和表演視頻等進行嚴格審核,避免虛假信息的傳播,從而保護南京白局的聲譽。例如,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對發布的動態和表演視頻等進行自動審核,一旦發現虛假信息,立即進行處理,從而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加強用戶的安全意識教育:除了技術措施外,還需要加強用戶的安全意識教育,提高用戶對網絡安全的認識和防范意識。例如,可以通過開設安全培訓課程、發布安全指南等方式,向用戶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和技能,從而減少用戶對網絡安全問題的擔憂。
(四)培養相關人才
培養專業的南京白局表演人才:為了保護南京白局的文化遺產,需要培養專業的南京白局表演人才。這些人才應該具備扎實的南京白局表演基本功,了解南京白局的文化內涵和表演藝術,并能夠將其傳承給下一代。例如,可以建立南京白局表演藝術團,邀請專業的南京白局表演藝術家進行指導和培訓,提高年輕演員的表演水平和對南京白局文化的認識。
培養專業的數字化保護人才:為了對南京白局進行數字化保護,需要培養專業的數字化保護人才。這些人才應該具備數字媒體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數字化保護的方法和流程,并能夠將其應用于南京白局的數字化保護中。例如,可以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將南京白局的數字化保護作為其中一個研究方向,培養專門的數字化保護人才。
培養復合型人才:為了更好地實現南京白局的數字化保護,需要培養復合型人才,這些人才既具備數字媒體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又了解南京白局的文化內涵和表演藝術。例如,可以開設相關的課程和培訓班,將數字媒體技術和南京白局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南京白局數字化保護的認識和技能水平。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數字化保護已成為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南京白局作為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對現代人學習古漢語的發音、語法具有獨特作用。因此,對其進行數字化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強化數字化技術應用、提升新媒體平臺傳播整合性、加強網絡安全保障以及培養相關人才等措施,我們可以更好地實現南京白局的數字化保護,讓更多的人了解、欣賞和參與到南京白局的傳承和保護中來,在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參考文獻:
[1]王田梅.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創作[J].文苑,2023(1).
[2]佚名.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劇[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
[3]林志杰.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盞標準的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3(9).
[4]阿嘎佐詩.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外的涼山畢摩[J].西北民族研究,2023(2).
[5]馬知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23(1).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請書,課題名稱:南京傳統手工藝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研究(課題編號:2022SJYB0928)。
作者簡介:王千卜貝(1996—),女,漢族,江蘇揚州人,南京藝術學院播音主持專業碩士,初級,研究方向為播音主持、新聞傳播、新媒體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