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社會發展過程中傳承的關鍵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文明的演進過程中可以體現民族精神風貌與文化意識形態。為了堅定文化信念,更好地傳承傳統優秀文化,公共圖書館應承擔此使命,在把握文化傳承載體的基礎上,創新傳承路徑,促使全民參與文化傳承工作,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中的創新發展。本文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優勢,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為此后圖書館傳承文化提供更多借鑒。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2;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3—241—03
我國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優秀傳統文化,屬于中華民族的特殊標識,作為現代公共文化的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屬于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窗口,也是文化育人的關鍵場所。為了更好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公共圖書館應立足自身特點,在堅持守正創新的基礎上,完善服務措施,創新運營模式,以更好地弘揚傳承優秀文化,達到全民教育的目的。
一、公共圖書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
首先是擁有豐富多樣的館藏資源,可以滿足不同類型讀者的閱讀需求。公共圖書館具備大量的館藏資源,可以為民眾提供多種類型的書籍,為民眾提供豐富的文化知識,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公共圖書館面向所有公眾開放,任何民眾均可以進入圖書館閱讀,根據自身需求與喜好選擇相應的書籍,了解更多知識與民族發展歷史,開闊視野的同時,增加見識,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提升民眾的文化素養。其次,公共圖書館具備專業人才,可以更好地發揮社會服務職能。當前公共圖書館引入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形成了規范、嚴謹、專業的用人體系,提升了服務質量與效率。由于受過良好教育,公共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讀者要求精準搜索書籍,在挖掘館內文獻價值的前提下,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確保更多民眾在繁多的書籍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精神食糧,提升思想境界,體現社會服務職能。最后,可以為不同層次的讀者提供多元服務。公共圖書館具備專業的人才隊伍,可以讀者提供高效、優質的閱讀服務。且當前部門與社會各方加大了對公共圖書館的支持力度,改善了館內的硬軟件環境與基礎功能設施,引入了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了數字圖書館,并開展了新媒體閱讀推廣活動,全面提升了館藏文獻的利用率,滿足了讀者個性化、多元化閱讀需求,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1]。
二、公共圖書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
首先是傳承推廣體系建設不全面,無法保證傳承效果。當前公共圖書館在傳承優秀文化的過程中更多關注文獻收集與讀者活動,并未構建完善的傳承推廣體系,沒有實行常態化、標準化的運營管理,頂層設計注重理論性,實踐層面的操作性不強,導致各圖書館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出現各自為政局面,沒有達到協調統一的目的。同時,公共圖書館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期間并未建立系統性、連貫性的推廣體系,依然采用傳統的推廣模式,無法吸引讀者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不能保證參與效果。其次是圖書館的資源投入有限,無法形成品牌效應。公共圖書館最基礎的職能便是完成公眾教育,為群眾提供無門檻的學習場所,發揮公益性質。但當前更多財政支出傾向于維護城市與農村的基礎設施與改良形象方面,沒有重視軟文化的建設工作,對圖書館傳承優秀文化的支持力度較小。由于投資資源不足,導致公共圖書館無法高效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推廣活動,對受眾普及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面較窄,參與度較低,甚至公眾還會出現知識理解錯位問題,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品牌效應。再次,公共圖書館缺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當前社會經濟獲得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面臨更大的生活與學習壓力,更多讀者將精力用于學習專業技能,傾向于實用主義,這導致公共圖書館實用類書籍的借閱量較高,而傳統經典文化的典籍借閱量較低,削弱了社會傳承意識,增大了閱讀推廣難度。
三、公共圖書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
(一)豐富閱讀內容
公共圖書館內文獻資料質量直接決定著讀者知識水平,影響著讀者文化素養。對此,圖書館應擴充館藏資源,豐富文獻類別,提升文獻質量。
首先應豐富館藏資源,公共圖書館應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加大與出版合作商的合作力度,探索更多類別的圖書,購入質量更高一層的健康書籍,豐富館內的文獻資源,為民眾查閱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書籍提供更多支持。同時,圖書館在引進文獻資源時應保證內容健康,傳達正確的價值觀,確保讀者閱讀后可以健全人格[2]。
其次,公共圖書館應保護宣傳古籍,收集更多古籍文獻,以更好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圖書館應嚴格遵循館內相關規定,高質量保護古籍,并制定相關的管理機制。同時,還應根據古籍保護規定,改造場館,提升館員的業務水平,以全面保護古籍文獻。且圖書館應引入古籍方面的專業人員,加大教育培訓力度,高效完成古籍疑誤考辨、翻譯、??钡裙ぷ?,為古籍的再次出版打下基礎。除了完成必要的整理、修復工作外,還應引入信息技術,通過數字化技術簡化古籍整理流程。另外,還應強化古籍宣傳利用力度,通過網上介紹、實物展覽等方式全面宣傳古籍文獻,或者再次出版珍貴文獻,以供讀者閱讀,或者電子掃描古籍文獻,供讀者閱覽,保證讀者了解文化歷史,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
再次,應開發多元化的文創產品。公共圖書館應面向社會,鼓勵讀者通過征文、自出版的方式改編、借鑒傳統古籍,完成二次創作,出版相關的小說、漫畫、歌曲等作品,簡化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內容,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吸引更多人群了解優秀文化?;蛘咭敫呖萍际侄?,通過多種媒介形式展現優秀傳統文化,包括舞臺劇、3D動畫、VR全景、影視劇等,通過線上文創產品為讀者真實展現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形象。另外,圖書館也應根據實際生活設計文創產品,或者以館藏文物為原型設計文創產品,貼近史事與傳統古籍內容,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達到預期的弘揚效果。比如可以開發誰文具、家居、雨傘等文創產品,或者開發U盤、鼠標墊等科技產品,或者同比例縮小典籍字畫,臨摹《資治通鑒》手稿、《四庫全書》經卷等,還原藏品的藝術感,并將縮小后的藏品結合文創載體,比如可以在鼠標墊與桌墊上印制《資治通鑒》的手稿、《三希堂法帖》文字等,或者將《三山五園外三營地理全圖》印制在女性柔軟的絲巾上,融合現代辦公產品與優秀傳統文化。又或者在鑰匙扣上印制縮小后的小古琴等樂器,賦予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達到預期的傳承弘揚效果。
最后應創新閱讀形式,引入大數據、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增加微課、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等新型閱讀方式,充分利用讀者的碎片化時間,通過平板或手機展開閱讀,獲取優秀傳統文化信息。
(二)構建文化互動平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面臨新的機遇,為了加強讀者與圖書館的交流互動,全面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應引入虛擬現實技術,深度融合內容、場景、體驗等因素,打造雙向互動的社交媒體與網絡平臺,強化讀者的感官體驗。
首先,應設立公共圖書館的門戶網站、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等平臺,線上線下同步宣傳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利用多元化、互動性的新媒體激發優秀傳統文化活力。同時,還應加大各地圖書館的合作力度,利用數字技術助力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包括舉辦元宵節猜謎、網絡猜謎等活動,或者線上征集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攝影作品,展現家風傳承與節日民俗?;蛘呃脭底滞茝V工程展現傳統戲曲文化知識庫系統,線上線下開展互動性、文化性較強的展覽活動,提升讀者滿意度[3]。
其次,公共圖書館應開通網絡直播平臺,全方位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當前直播平臺迅速發展,移送視頻直播升級換代,改變了傳統媒介的傾向,也加大了傳播者與受眾的互動力度,可以平等開放的交流信息。對此,公共圖書館可以在聲音與視頻互動的網站開動直播賬號,包括喜馬拉雅、快手、抖音等,以云看展、云直播等方式宣揚優秀傳統文化,日常也可以錄制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短視頻,在流量較大的平臺播出,贏得更多讀者。期間還應不斷升級優化數字技術,豐富閱讀活動內容與形式,吸引更多讀者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
再次,應引入知識共享服務平臺,引導全民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構建學習型社會。期間應加強公共圖書館與知識共享服務平臺的合作力度,聯合圖書館、文化機構等單位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并邀請名家講解優秀傳統文化,保證讀者實現深度閱讀。
最后應結合電視與移動互聯網APP,打造學習交流平臺,延伸優秀傳統文化的輻射范圍,在電視與手機中同步直播、點播傳統優秀文化,并通過社交分享、用戶評論、智能推薦等方式,增加用戶的收視樂趣,創新電視廣播業務,打造智慧廣電平臺,通過影像化的方式擴展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為讀者提供文化體驗、審美體驗、社交體驗,連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客體,延伸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屬性,引導讀者深刻認知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建構與生活形態。
(三)打造文化閱讀空間
為了吸引更多人進入圖書館閱讀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傳播與弘揚,公共圖書館還應創建功能齊全、人文氣息濃厚的閱讀空間,加大先進技術的引入力度,完善優化館內設施,利用影像數字資料建設多功能播放室,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其間還應在閱讀空間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引導讀者在點綴的空間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升華讀者境界,自覺承擔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比如圖書館可以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與先進的科技元素,打造現代與古典的代表性閱讀空間,幫助讀者在閱讀經典文獻的過程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氣息,感知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發揮圖書館文化傳承與推廣的作用[4]。
(四)培養專業閱讀推廣人員
閱讀推廣人員的業務素質直接影響著圖書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效果,對此,圖書館應強化閱讀推廣人的培訓教育力度,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質量。首先,應科學引入與篩選閱讀推廣人才,在思想層面認識到專業閱讀推廣人的重要性,通過社會招聘方式吸引更多專業閱讀人競聘。期間還應根據崗位要求制定嚴格的人才篩選標準,嚴格考核人才,由根本上保證人才的優質性與專業性,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穩步傳承。其次,應重視人才培訓工作,定期邀請專家或者采用集中教育方法,引導閱讀推廣人員學習專業的中華文化知識,掌握閱讀推廣技巧,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內的廣泛傳播。最后,應加大人才考核力度,設定激勵機制,調動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期間應考核閱讀推廣人員的工作表現、工作開展情況、工作成效等多個方面,并掛鉤考核結果與薪資福利,促使其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
(五)強化資金保障力度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需要雄厚資金的支持,但當前部分公共圖書館經費有限,延緩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質量。對此,圖書館應強化資金管理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拓展資金來源渠道,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提供資金保障。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還需要探索更多安全的資金籌集途徑,鼓勵社會力量進入,吸引更多民間資金,保證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具備多元化的投資主體,真正打造相關部門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另外還應鼓勵社會捐款,加大與讀者的互動力度,并設立文化專項資金,嚴格規范使用專項資金,保證傳承效益。除了應拓展資金投入渠道,還應強化資金管理力度,根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與規模與性質,做好預算管理工作,準確記錄并全面監督每筆經費的使用用途與使用過程,確保合理使用所有經費,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引導更多民眾感受歷史傳承的智慧,提升文化素養[5]。
(六)設立完善評估機制
為了正確審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質量,公共圖書館應設立創新完善的評估機制,科學評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方案與合作機制,判斷工作規劃與執行方案是否可以獲得預期的弘揚目標,最大化保證合作方效益。另外,還應評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成本費用,確定支出成本與實際成效,保證合理控制開支,保證投入與收效的匹配度。且還應評估大眾的認可度,包括讀者的參與度與滿意度、活動創新度、媒體關注度等方面,設立操作性較強的評估指標,全面評價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效果,總結成功與失敗之處,進行形成性總結,以促進后續文化傳承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結語
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民眾文化素養方面,公共圖書館承擔著重要使命。新的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強化服務意識,豐富閱讀內容,創新閱讀形式,為民眾打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全面加大弘揚與推廣傳統優秀文化的力度,并增加資金支持,拓展資金來源,促進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展現出優秀傳統文化的應有光彩。
參考文獻:
[1]菅曉睿.兒童閱讀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撫順市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11).
[2]張銳,王文中.圖書館博物館融合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策略[J].黑河學刊,2021(7).
[3]乙青.高職院校圖書館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模式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2).
[4]姚春燕,查志強.高校圖書館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0(1).
[5]熊文娟.中學圖書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9(3).
作者簡介:敬雅蘭(1986—),女,漢族,四川德陽人,碩士,中級,研究方向為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