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怡霏
摘? ?要:隨著教育高質量發展,其核心內容日益豐富多元,但明確指向立意高遠的教育體系、多元主體參與的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學與科研同向同行發展的三維要義。秉持立德樹人的價值立場、開放合作的價值導向和推動社會發展的價值引領是高校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訴求。高校教學高質量發展是系統的、協同的、聯動的持續不斷的過程性實踐,其實踐路徑以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為路向和以完善教學管理體系為保障。如此,才能在高校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闡述、價值追求界定和實踐路徑探尋中,不斷促成高等教育向高質量階段邁進。
關鍵詞:本科院校;高質量發展;創新能力;教學水平;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4-0125-04
隨著新發展格局的建構,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環境、使命擔當和發展策略將發生新的變化。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列舉了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動向,其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尤為重要。而這也呼應了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高校應該通過創新有效途徑、改革適宜方法去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主動承擔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歷史重任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環節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它是人才培養的抓手、科學研究的基礎、社會服務的保障和文化傳承載體。準確把握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背景下的核心蘊含、價值牽引和實踐路徑,對于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意義重大。
因此,以上海商學院和湖南理工學院為例,探討本科院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價值與實踐路徑。
一、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涵
(一)彰顯高遠立意,構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體系
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促進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作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僅要通過教學塑造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且要讓他們厚植家國情懷、激發他們的使命擔當。
湖南理工學院通過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課程設置、彰顯了專業特色、加強了專業內涵建設。該校秉承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2017年以來,學校探索高校基層黨建與人才培養的融合模式,黨建引領育人工作持續推進,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同樣,上海商學院希望通過其建有的中國商業文化展示館和海派商業文化研究院將中國傳統商業文化傳承下去。學生在閱覽校史檔案、先進事跡的同時,能從創校前輩身上了解學校的前世今生。這不僅可以增強該校學子與母校的情感,也能通過校園文化培養師生內驅力。
(二)聚焦人才培養,協調內外部資源配置和多元主體參與的發展機制
高等教育的內部協調,是其規模、結構、質量、效用等的優化;而高等教育的外部資源配置意旨通過企業、行業及其他社會領域的協同發展。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我們既要注重高等教育內部要素的協調,也要立足于地方產業和區域服務,將專業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把企業行業的知識革新作為人才培養的發展路徑,形成以“高校—企業—政府”相互引領、統籌協調的發展機制。
湖南理工學院是全國首批100所產教融合發展工程應用型本科高校。該校發揮人才、科技優勢,主動對接產業發展所需,在服務區域經濟中推進產教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以優勢科研融入區域經濟發展;二是該校通過調整專業結構布局、加強優勢學科集群建設和推動新型智庫建設等,將學科平臺融入行業產業一線;三是將課堂教學融入人才培養過程。
上海商學院聚焦國家地方戰略需求和行業重大需求,深化與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全面戰略合作,開展高質量商業應用研究與咨詢服務。該校擁有上海商業發展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等市級科研基地與平臺。
(三)科研反哺教學,營造高深知識滲透的教學與科研同向同行的可持續發展氛圍
高等教育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在把握辦學特色的基礎上,通過創造知識前沿和技術變革的科研成果促進社會經濟和技術的可持續發展。高校不僅是知識傳授的載體,更是知識創造的高地。由此論之,教師作為這其中的承擔者,要從根本上樹立對學術的認知,用長期精粹而成的經典理論和最新科學研究所生的新知來培養未來社會的人,更要以課堂教學為實踐途徑,利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學,深耕細作。另一方面,高校作為科研管理的監督者,應秉持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相統一的科學評價觀,使“教學為要,科研為基”,引導科研與教學的深度融合。
湖南理工學院新聞學院博士、副教授謝征在近10年的教學生涯中以科研反哺教學,把學術研究中的新觀點、新發現與學生分享,把科研成果應用于實踐,讓科研融入教學,促進學生成長。
為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應用型大學,上海商學院明晰任務,努力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其中,上海商學院參與制定的“營改增”試點改革研究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稅務總局的肯定并被最終采納,決定在2012年1月1日由上海市率先實施營改增試點,并由此拉開了我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改革大幕。
二、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牽引
(一)穩固“立德樹人”的價值立場,不斷提升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為思政育人工作的先驅,高校應加快對黨政管理干部、思政專業教師、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等四只隊伍的建設。加強面向全體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及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教師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素質要求,通過課程思政的方式,將育人工作具體落到各教學環節,提升育人實效和學生的獲得感。
湖南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李明指出,“課程思政”要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讓學生學會做人,追求真善美;學院宣傳部部長王慶華就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提出了“部門統籌+項目驅動”、“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的建設思路。
上海商學院實施以教職工理論學習制度為核心的“新思想鑄師魂”和以深入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為關鍵的“新思想育新人”的“思想鑄魂”計劃,以及以年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為引領、以《上海商學院“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為抓手、以“鑒往知來讀史明志”為主題的“四史”學習教育等系列方案為支撐的一體化構建“黨委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中層干部日常教育培訓、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黨校團校培訓、課堂價值引領、班級思政育人、社會實踐體現使命擔當”的“思想鑄魂”格局。
(二)堅持開放合作的價值導向,著力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國際化進程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立足國內的開放辦學,是要以共建共享的價值倫理為目標追求,發揮教師發展創造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國內大循環下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發展的普惠性。全球化發展趨勢下建設世界一流的大學,要研判國際發展的時代境遇,謹防西方意識形態對高等教育的侵入;要根據中國歷史傳統和現實環境,實現具有中國特色和民族自信的教育創新。
湖南理工學院,積極探索專業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逐步構建了“1+3”“2+2”“3+1”等國際合作辦學模式。自1985年以來,聘請外籍教師、招收培養留學生,并被評為“全國引進外國智力工作先進單位”。該校實施“留學理工”計劃,提高留學生培養質量。學校長聘外籍專家隊伍服務于學校學科專業發展,通過各級各類高端引智項目引進海外名師合作科研,共建國際合作平臺。
上海商學院一直堅持開放辦學,著力提升學校的國際聲譽和影響力。引進優質商科教育資源,與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聯合申報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上海商學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獲教育部批準設立,中外合作辦學取得實質性突破。該校先后與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90余所高校及研究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并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際商科教育聯盟,組建國際高端智庫聯盟,建立中東歐海外教育基地。
(三)引領學生塑造推動社會發展的價值理念,強化以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為主的“三全育人”評價導向
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不僅承擔著傳道受業解惑的角色,而且要為學生樹立面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因此,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敢闖會創等核心能力,意旨讓學生在掌握謀生的過硬本領的同時,還能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有迎難而上的決心和泰然自若的心境。
2019年,湖南理工學院獲批湖南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設定了“十大育人體系”建設目標,積極探索“項目+負責人”工作模式,明確了“五方聯動”育人共同體,形成了以“愛心育人”為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
上海商學院重視學生專業技能提升,通過建立教育雙證融通機制、積極參與各種高水平技能競賽等為主要途徑的“技能提升計劃”,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水平;統籌推進學生參加國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大賽,加強培育孵化,實現高層次學科競賽獎勵或榮譽新突破。
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
(一)以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
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布局的戰略引導,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邏輯延續。當前,高等教育發展必須依靠大學通過改革創新激發主觀能動性,打造更具特色、更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因此,學校不僅要做到觀念與制度的創新,還要以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以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立足于市場需求,兼顧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符合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
湖南理工學院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著力挖掘和培育創新創業項目,形成了校外資源推動項目發展的良性循環圈;激活學生主觀能動性、創造力,推動賽事成果轉化并融入產教融合。該校與大型國企央企民企建立了合作關系,開辦了“訂單班”,與政府、企業聯合成立了創新創業就業學院。
上海商學院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實施“商科人才創新計劃”。通過制訂《上海商學院高素質應用型商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整體方案》、設立“人才培養特區”、實施“就業質量提升工程”“上商學者”計劃(2020—2022)等系列舉措,打造與高水平應用型商科大學建設相適應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二)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為路向
以教學關鍵環節為基本立足點,助推教學系統實現整體教學高質量發展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飛躍。鑒于此,找到推進教學系統關鍵環節的突破口成為高校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首要環節。首先,應以育人與育才相結合、主動求變的教學理念為行動指南,要在新時代的格局下把知識傳授、價值觀塑造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其次,應扎實推進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提高,精準識別教師的教學困境以幫助其實現專業發展。最后,應推進教學手段、方式和內容的創新,通過信息化手段等推進教學手段的創新,通過項目式、參與式等模式推進教學方式的創新,通過打造“金課”、示范課和公開課等活動推進課堂教學內容的更新。
對于教師課堂教學,湖南理工學院圍繞提高教師教學發展工作開展了教學競賽、教學觀摩、教學沙龍、教學論壇、教學培訓和教學咨詢等一系列活動,為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質量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上海商學院每年都會評出學校的“教學標兵”、“青年教學標兵”等治學嚴謹、立德樹人的優秀教師。
(三)以完善教學管理體系為保障
教學管理是高等學習內部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要依托。因此,教學管理工作要強化學生中心、產出導向、過程管理、綜合評價,以創新教學管理工作而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基于這樣的思考,高校應推進富有特色的教學管理模式以注重教學管理過程;應建設多維度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質量文化以提升教學管理評價;應啟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以保證教學管理的科學。
湖南理工學院在教學質量監管中讓學生唱“主角”。為發揮學生在教學質量監管中的積極作用,該校建立了學生全方位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成立了大學生課程咨詢委員會,組建了學生教學信息員隊伍,推出了“云端”教學督查等信息化手段。
上海商學院為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構建了激勵、發展、協同相統一的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
參考文獻:
[1]? ?石培新.以高質量教育助力高質量發展[J].當代貴州,2022,(19):74-75.
[2]? ?吳曉蓉,胡甜.教育高質量發展:內涵、標準及實踐[J].教育與經濟,2022,38(2):28-34.
[3]? ?牛風蕊.“雙一流”背景下福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挑戰與推進路徑[J].教育評論,2022,(3):27-32.
[4]? ?黃浩.中國西部教育與區域經濟高質量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1-10.
[5]? ?張銘凱.高校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意蘊、價值追求與實踐路向[J].中國電化教育,2022,(3):30-35.
[6]? ?侯長林,蔣炎益,楊耀錕.推動人的全面發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最高價值取向[J].貴州社會科學,2022,(2):113-119.
[7]? ?李旭.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探索[J].山西青年,2022,(3):84-86.
[8]? ?施悅琪.高等教育系統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原則——自組織理論的視角[J].江蘇高教,2022,(2):30-37.
[9]? ?陳斌.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價值意蘊、現實境遇與推進策略[J].重慶高教研究,2022,10(1):34-45.
[10]? ?劉振天,李森,張銘凱,王鑒,尹弘飚.筆談: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思考與分類推進[J].大學教育科學,2021,(6):4-19.
[11]? ?蔣凱,楊體榮.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辨析與實現路徑[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1,13(5):1-10,125.
[12]? ?張晉,王嘉毅.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1,(9):25-30.
[13]? ?Gosling,David,and Vaneeta-Marie D'Andrea. Quality development: a new concept for higher education[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7.1(2001):7-17.
[14]? ?Avdjieva, Maria, and Marie Wilson.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J].Managing Service Qu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2).
[15]? ?Dicker,Ronald,et al.“What does“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mean? Perceptions of staff, students and employers[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44.8(2019):1425-1441.
[16]? ?Cullen J,Joyce J,Hassall T,et al.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monitoring to management[J].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2003.
The Core, Value and Practi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 Taking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and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Examples
Cheng Yifei
(Guangxi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ning 5302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ts core content is increasingly rich and diverse, but it clearly points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essence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with lofty goals,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subjec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same direction. Adhering to the value position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open cooperation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social development are the value demand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ystematic, coordinated and continuous process practice. Its practice path is guided by stimul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stantly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to move forward to the stage of high quality in the elaboration of the core connotation, the definition of value pursuit and the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level; teaching management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