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齡
【摘要】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跟不上現代教學的步伐,而新課程改革又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改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迫在眉睫,數字化校園環境為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借助數字化的優勢,教師在課堂中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課堂參與度,從而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文章圍繞如何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進行小學數學教研方式創新實踐研究展開討論,并總結小學數學課程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環境;小學數學;教研方式;策略
引 言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研究是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實現數學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擺在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面前的難題之一,就是如何在原有的教研方式基礎上實現創新.只有創新小學數學的教研方式,才能夠讓小學數學教學的理念、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路更加符合核心素養培育的要求,從而才能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相關精神落到實處.在探究小學數學教研方式創新的過程中,借助數字化實現突破,應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數字化校園環境,一般是指由傳統課堂教學環境和計算機技術相互支撐的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有機結合體,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空間環境的擴展和課堂教學時間的補充.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數學課堂上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已然是一種趨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從數字化校園環境的特征入手,結合小學數學知識內容,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的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進行深度融合,建立深度學習的發展目標,實現數字化教學的應用.
一、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研方式創新的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進一步明確要強力推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使用,推動信息技術與課程教材的融合,逐漸完成內容的表現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授課方法等的轉變,發揮信息資源優勢,為學生的快速發展創造多姿多彩的教育環境和得力的求學用具.想要教育教學跟上信息時代的腳步,學校必須進一步強化信息技術與教材融合,這已經變成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必須思考的課題.教師通過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對圖像、音頻等加以綜合應用,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讓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獲取資源、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水平、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在小學數學教研方式創新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具體的宏觀社會背景.現今社會的諸多領域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運用,從數字化的思路去研究并判斷具體的事物,已經成為主流方式之一.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之下,作為對學生終身成長有著重要影響的數學學科教學,自然不能忽視數字化校園環境的存在.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之下進行小學數學教研方式的創新,成為當下小學數學教師的必然之選.
從教師教學研究的角度看,數字化校園環境對教學方式的影響直接且深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向小學生進行數學內容呈現的時候,實物呈現固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完全采用這樣的方式已經不可取,因為其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且與學生已經體驗到的數字生活有所脫離.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可以忽視知識的呈現方式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也不可以忽視學生的認知特點.當教學要滿足這些要求的時候再來看數字化校園環境,就可以發現其對于小學數學教研方式方法的創新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是教師不可忽視的背景環境.
二、數字化校園環境對數學教學的影響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正在接觸并了解多媒體和數字化教學方法,尤其是數字化課堂,已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可以更有效地使數學課堂向現代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觀察、運算、分析等能力有顯著的提高.而數字化教學已經越來越成為時代的潮流,教師如果能把信息技術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融合,就可以使小學生對未來的信息化環境提前了解,使小學生的綜合素養進一步提升,從而使得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切實地發揮其功能.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并使傳統課堂結構得以改善,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同時教師能夠運用信息技術使課堂情境獲得最佳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可以說,數字化校園環境對數學教學的改變是全方位的,當學生在校園環境中能夠基于數字化平臺獲得數學學習的資源時,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時,教師就必須在數字化背景之下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研究.教師只有進行這樣的研究且將研究成果落實到自己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才能將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與日常的校園環境體驗銜接在一起,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找到生活基礎,讓學生在對生活素材的加工中充分體會到數字化校園環境的作用.
三、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研方式創新的意義
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之下進行小學數學教研方式的創新,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首先,在情境設計方面,數字化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以各種方法加以展示,既有效提升了情境的生動性與真實感,又增強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欲望.這實際上就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這種激發所用的手段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激趣手段,而是基于學生對數字化校園環境的感知.這樣能夠將學生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遷移到數學課堂上,從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有更多的興趣驅動.
其次,在交互探究方面,數字化實現了有效的交互,通過師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機交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增添互動的趣味性,提升互動的時效性,從而實現有效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交互探究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其不僅可以讓學生有直接的學習體驗,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從而讓學生獲得更理想的數學學習效果.
再次,教師可運用數字化課堂幫助學生養成數學學習的基本習慣和邏輯,從而領悟數學學習思路與方式.形式各異的數字化課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觀,豐富學生的感受,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學習的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最后,在課堂練習鞏固方面,數字化課堂以生動、有趣的形式,繪聲繪色地呈現了數學習題,提升了課堂練習的趣味性,鞏固了學生數學深度學習的成果.
四、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研方式創新策略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社會心理學調查指出,孩子是有個性的,教學活動受需求和興趣愛好的雙重支配作用.學生之所以感覺數學知識單調、乏味,主要是由于數學知識內容自身的抽象性和嚴格性,其次是因為受傳統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的限制,無法高效地調動主觀能動性.新課標強調,在課堂中應注重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在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展示方式必然是立體、豐富、生動有趣的.對于這樣豐富的信息展示形態,孩子們必然會顯示出強烈的好奇心,而這些興趣愛好如果進一步發展為認知興趣,則學生必然會顯示出強大的求知欲,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數字化校園環境進一步做好情境創設的工作,利用情境創設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情境化的教學內容設計采用了數字化的表達方法,增加了情境的生動性、趣味性與真實感,從而調動學生對開展深度學習活動的興趣,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數學學習的氛圍,理解數學學習的內容,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滲透.
例如,在講授“圖形面積”時,學生需要掌握的都是組合圖形,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畫出教室的模型,提出問題:“如果要給墻面安裝瓷磚,需要多大的瓷磚面積?”然后教師可將教室模型拆分成長方形、正方形,通過計算幾種圖形的面積,從而得出需要裝瓷磚的總面積.學生的注意力一直跟隨教師,經過這堂課的練習,學生熟悉了怎樣測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大小.如此的教學設計不但好玩,還使學生感覺更加貼近實際生活,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處理生活問題.
(二)加強交互探究的過程,拓展學生學習深度
數字化校園環境為學生學習的交互探究提供了有效的資源,具備多感官同時調動的直觀效應,可以把課堂重點與難點一一展示出來,給學生呈現教學情境、思維過程,讓學生聞其音、見其形、入其境,使學生更快、更準、深層次地掌握了課程的重點與難點,也極大地幫助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的探索和研究,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深度學習,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信心.特別是指導學生在對某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點進行總結的過程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在課堂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地展現知識點的生成,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情感,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參與中,通過觀察與比較,逐漸探索知識點的生成過程,以便更深入地掌握知識點的本質.
例如,在講授“加與減”課程時,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活動: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設置投球的游戲,將學生分成兩個小隊,依次展開投球競賽,每小組三人,10秒之內看誰投進的球多,最后由學生計算出每組的總成績.教師要給獲勝者頒獎,同時要給落敗者鼓勵,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實現深度學習.
(三)加深數學思想的感悟,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數字化校園環境,能夠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方式等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從而豐富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體驗,擦出學生的思想火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并主動體驗數學活動,從而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認知規則.新課標中提到數學要盡量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從學生的體驗和已有的認知入手.日常生活情境和現有的認知經歷是學生獨立完成活動的基本依據.
例如,教師在講授“路程、時間、速度”時,可以設計相關的動畫開展活動,利用多媒體畫出兩條線段(一段指示小轎車的行進路程,一段指示小卡車的行進路程),接著問學生:“小轎車2小時前進了110km,小卡車3小時前進了110km,那么他們每小時前進多少千米呢?”教師指導學生對線段加以劃分并進行分析,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思考就能清楚知道小汽車跑得比較快,最后教師提出時間、路程、車速之間的數量關系.
(四)增加課堂練習的趣味,鞏固學生學習成果
課堂練習是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方法.傳統的課堂練習多以紙筆作答的形式出現,單純注重學生的寫.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教師可以運用文本、圖形、音頻、錄像等形式,豐富學生課堂練習的表現形式,增加其趣味.教師利用有趣的練習指導,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內容很好地進行鞏固與總結,并實際運用.
例如,教師在講授“分數與除法”時,提出“假如有8塊蛋糕,吃掉了5塊,那么剩下的蛋糕占總蛋糕數量的多少呢?”根據實際問題,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動畫中有一只小熊正在吃蛋糕,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通過動畫演示學生得出還剩3塊蛋糕,即最后的表示為八分之三.
結 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校園環境對小學數學教研方式的創新有著重大的意義.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利用數字化校園環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設計情境,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來,為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歐陽巍.基于數字化的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的研究和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4):74-75.
[2]袁兆芳.引入數字化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中國新通信,2021,23(14):205-206.
[3]葉青青.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的研究[J].新課程,2021(28):128.
[4]郭迪.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小學數學教研方式創新實踐研究[J].中小學電教,2020(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