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平
【摘? 要】 文章以初中語文教育為背景,圍繞核心素養(yǎng)對語文教育的要求,以及“三單”設計在實踐中的應用展開討論。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的基本任務,語文教育被認為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三單”設計作為一種系統(tǒng)性的教學設計模式,旨在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在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全面提升。實踐策略包括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以及教師角色與培訓,通過案例分析展示了“三單”設計在實際課堂中的應用。文章還探討了當前實踐創(chuàng)新所面臨的挑戰(zhàn)及 “三單”設計在促進語文教育質量提升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三單”;初中語文
一、義務教育階段核心素養(yǎng)對語文教育提出的要求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在多方位、全面的發(fā)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能力和素養(yǎng)。涵蓋了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多個方面,旨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語文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承擔著傳承文化、培養(yǎng)思維、提升表達能力的重要任務。語文教育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文學、歷史、社會等多方面知識的興趣,從而全面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
二、“三單”的設計內容與設計原則
(一)“三單”概述
“三單”是一種系統(tǒng)性的教學設計模式,包括課前預習單、課中學習單和課后檢測單。這一設計旨在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實現(xiàn)學生在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全面提升。課前預習單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相關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課中學習單通過組織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和合作;課后檢測單則用于檢驗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為進一步的知識鞏固和提高提供指導。
(二)設計原則
“三單”設計基于構建合理的學習過程的理論基礎,強調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全面發(fā)展。其中,課前預習單側重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課中學習單注重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課后檢測單則強調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及時評估。這一理論基礎旨在通過明確的設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和積極性。
“三單”設計的核心原則貫徹于個性化引導、循序漸進和反饋優(yōu)化三個關鍵原則之中。個性化引導原則強調在“三單”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適合自己學習風格的環(huán)境中得到發(fā)展。循序漸進原則要求設計應符合教學內容的邏輯發(fā)展規(guī)律,確保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逐步深入、漸進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反饋優(yōu)化原則體現(xiàn)在“三單”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檢測的反饋機制。通過反饋機制,教育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案,實現(xiàn)更加有效的教育目標。
三、“三單”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與價值
(一)語言能力提升
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三單”設計在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方面具有顯著的意義與價值。通過課前預習單,學生被引導提前接觸相關學科知識,擴大了其詞匯量和語法結構的應用。在課中學習單的階段,學生在主動參與的課堂氛圍中,通過討論和合作,不僅提升了口頭表達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傾聽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課后檢測單則通過書面形式的測試,考察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書寫能力。“三單”設計在語言能力的提升方面,通過涵蓋聽說讀寫的多個層面,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語言學習體驗,使其在語言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通過“三單”設計,學生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機會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無論是個別的課前預習、課中討論,還是書面的課后檢測,都促使學生在不同場景下進行語言實踐,從而鞏固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
(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
“三單”設計在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在課前預習單的設計中,鼓勵學生在學習前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相關知識。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在課中學習單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參與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這不僅促使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尊重他人觀點,也鍛煉了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課后檢測單的設計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總結和應用,通過問題解答和思考,激發(fā)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僅要求學生回顧所學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三單”設計通過在不同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學生逐漸具備質疑、分析、判斷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對各種信息的辨別和理解能力。
四、初中語文“三單”的實踐策略
(一)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
“三單”設計在具體課程中的應用需要充分考慮學科特點、學生水平以及教學目標。“三單”的設置既要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與效率理念,使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又要使語文教學具有情感美與語言美,并對該學科的人文理念給予高度重視。課前預習單的設計要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前對新知識進行預習,可以通過提供問題、資料或引導性思考,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學習古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一些生詞或陌生句式,讓學生在課前嘗試解讀,以提前激活相關知識。課中學習單的設計應注重互動與合作,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小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分享彼此的理解與觀點。學習單是學習的支架,主要作用是將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習任務,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課后檢測單的設計應當注重鞏固和反思。通過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題目,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提供詳細的解答和評價,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其進行思考和改進。例如,在檢測中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展示對知識的全面理解。
在實踐中,可以采用“三單”設計來教授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如在課前預習單中,提供一些相關背景知識和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前對文學作品的作者、時代背景進行了解。在課中學習單的階段,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深入解讀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并通過小組展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理解。在課后檢測單中,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深度理解,同時給予了詳細的解答和建議。通過這次實踐,發(fā)現(xiàn)“三單”設計不僅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課堂互動,還能夠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為進一步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教師角色與培訓
在“三單”實踐中,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評價者。教師在課前的角色是引導者,需要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預習任務,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預習任務。在課中,教師要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通過靈活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在課后,教師的角色是評價者,對學生的課后檢測進行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指導。
為了更好地適應“三單”設計,教師培訓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對“三單”設計理念的深入解讀。培訓應當明確設計的理論基礎和核心原則,使教師能夠理解其在教學中的意義和作用。第二,培訓教師如何設計“三單”。教師需要學會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符合要求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檢測任務,使其有機地結合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第三,培訓教師在“三單”實踐中的角色。教師需要了解如何在設計中更好地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要學會在檢測環(huán)節(jié)中給予及時、具體的反饋。第四,培訓也要關注教師團隊的合作和共享。通過分享“三單”設計的成功經(jīng)驗和教學案例,教師可以相互學習,提高整個團隊的教學水平。
如在實踐中,一所學校開展了“三單”設計的培訓工作。培訓先通過講座的形式介紹了“三單”設計的理念和意義,為教師提供了理論基礎。接下來,通過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幫助教師理解如何在具體課程中應用“三單”設計,并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此外,學校還建立了教師互助小組,鼓勵教師相互交流,共同進步。通過這次培訓,教師們更好地理解了“三單”設計的核心理念,提高了設計和實施的能力,形成了共同的教學理念。
五、語文“三單”實踐創(chuàng)新面臨的挑戰(zhàn)
(一)教育體制與教師接受度
在推行“三單”設計的過程中,可能面臨著教育體制的慣性和教師接受度的挑戰(zhàn)。當前的教育體制往往偏向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模式,而“三單”設計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的理念可能與傳統(tǒng)觀念產(chǎn)生摩擦。部分教師可能覺得重新設計課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及需要重新定位教學角色,這可能會引發(fā)一些抵觸情緒。為解決這一問題,教育管理部門應更積極地推動變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勵措施,以減輕教師的顧慮和阻力。
(二)學生個體差異與個性化引導
“三單”設計強調個性化引導,但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這可能帶來差異化教學難度的挑戰(zhàn)。一些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引導,而另一些學生可能更適應自主學習。如何在“三單”設計中平衡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學習風格的環(huán)境中得到發(fā)展,是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個性化引導的原則要求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需求,因此可能需要更多差異化教學的資源和手段,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
在一些學校,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可能會成為實施“三單”設計的一大挑戰(zhàn)。這涉及教育技術設備、教輔材料、培訓資源等多個方面。部分學校因缺乏足夠的數(shù)字化設備,無法有效地進行在線預習或課后檢測。還有一些學校可能由于師資力量不足,難以對每位教師進行個性化的培訓。在解決這一問題上,需要政府和學校管理層更多關注基礎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為每個學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保障“三單”設計的順利實施。
六、結語
在當前義務教育階段,核心素養(yǎng)對語文教育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多方位能力和素養(yǎng)。作為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途徑之一,初中語文的“三單”設計展現(xiàn)了獨特的理念和原則。該設計通過課前預習單、課中學習單和課后檢測單的有機結合,致力于實現(xiàn)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全面提升。設計的核心原則包括個性化引導、循序漸進和反饋優(yōu)化,旨在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學習過程的合理發(fā)展,并通過及時反饋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
“三單”設計的實踐策略涵蓋了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教師角色與培訓兩個方面。在具體課程中,通過合理設計課前預習單、課中學習單和課后檢測單,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課堂互動,并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從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評價者。為了更好地適應“三單”設計,教師培訓是必不可少的,要深入理解設計理念、熟練掌握設計技巧,并通過團隊合作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然而,“三單”實踐創(chuàng)新面臨一系列挑戰(zhàn)。教育體制的慣性和教師接受度仍然是推行過程中的障礙,需要更積極的政策推動和支持。學生個體差異和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需要更多差異化教學資源和公平分配政策的介入。克服這些挑戰(zhàn),推動“三單”設計的深入實施,將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開辟更為廣闊的前景,為未來的語文教育提供有益的經(jīng)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