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瑤 王鋮
摘要:心理育人作為十大教育體系之一,是開展思政教育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心理育人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素質,為其全面成長提供支持。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心理輔導體系。在此背景下,文章重點分析當前高職心理育人工作中的問題,進而探究有效的創新路徑,旨在為高職心理育人工作的優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
一、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育人隊伍欠缺,全員參與度不高
當前,在高職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育人隊伍欠缺,全員參與度不高的問題。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心理育人責任分擔不均,專職心理教師承擔了心理育人的大部分責任,未能充分發揮全員參與的優勢。教師和管理人員在心理育人方面缺乏系統的培訓和指導,缺乏有效的心理輔導技能,難以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心理支持。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的質量,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甚至可能產生不良后果。
(二)育人階段性脫節,全過程把控不足
當前,在高職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中,由于在學生發展的不同階段缺乏緊密銜接,存在斷層現象。在學生入學初期,高職院校可能開展了一些心理適應活動,但隨后的心理關注和指導逐漸淡化,導致學生在面臨課業壓力、人際關系、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問題時,無法得到持續的支持。此外,高職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過于側重應急干預,較少關注預防和長期發展,未能對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全程把控。這種現象使得學生在關鍵時刻難以得到及時的心理引導,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三)育人方式單一,未形成全方位教育
當前,高職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過于依賴傳統的課堂教育和簡單的心理輔導,未能充分發揮多方資源的優勢。在開展心理育人工作時,高職院校常常局限于課堂,忽視了社會、家庭等環境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造成了教育的片面性。此外,在信息化時代,學生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而高職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未能充分融合這一趨勢,未能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資源和支持。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開展心理育人工作的創新路徑
(一)加強育人隊伍建設,全員參與,全面保障
1.強化輔導員心理育人工作能力
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陪伴者和指導者,肩負著心理育人的責任和使命。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對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實踐的培訓,讓輔導員充分發揮作用,切實關注學生的成長。例如,輔導員可以定期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困擾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和建議,也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班會等,促進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認識和理解。輔導員還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業表現、人際關系、情緒變化等方面的情況,及時發現潛在的心理問題并進行干預,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2.強化各科教師心理育人能力
作為日常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各科教師具有與學生密切接觸的優勢,應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心理教育的滲透。各科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探討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話題,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培養積極情感和心理素質。例如,在職業規劃課程中,各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興趣和優勢,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緩解職業選擇的焦慮。同時,各科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對壓力的能力。此外,高職院校要重視對各科教師心理輔導技巧的培訓,讓各科教師了解常見的心理問題,以便在課堂和互動中及時提供心理支持。
3.重視班干部的基礎作用
班干部具有直接聯系其他同學、了解他們心理狀態的獨特優勢。因此,高職院校應注重培養班干部的心理育人能力。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開展專門的心理育人培訓課程,幫助班干部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識和溝通技巧,使他們能在班級中發揮積極的心理引導和支持作用。教師可以支持班干部組織心理健康主題的班會活動,分享有關心理健康的信息和經驗,促使全體學生認識和關注心理問題。這樣一來,班干部可以在日常互動中,通過傾聽、關懷和提供幫助,起到有效的心理支持作用,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和緩解壓力。
(二)注重育人過程銜接,全程跟進,保證效果
1.做好高中進大學的環境適應、心理變化教育
大一新生面臨著來自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因此,高職院校應對新生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措施,幫助他們順利適應新環境,認識到高中與大學的差異,以及自身在這一變化中可能面臨的困惑和挑戰。首先,通過引導新生積極主動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高職院校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心理預期,減輕適應期帶來的心理壓力。其次,高職院校可以組織學長學姐進行經驗分享,讓新生聽取前輩的建議和經驗,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大學生活中的問題,且同齡人的親身經歷可以幫助新生減輕適應期的不安和焦慮。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和支持可以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環境,養成健康的心理習慣,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注重大一升大二的能力提高、價值觀教育
大二學生已經初步適應了大學環境,但同時需要提高學術能力,強化個人品格。因此,高職院校應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育人工作,幫助大二學生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開設大二學業規劃課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明確自己的學業目標和發展方向,引導學生可以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提高學術能力,增強創新思維;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強化大二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開設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討道德倫理、社會價值觀等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角色。高職院校還可以組織一些價值觀引導講座和討論,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價值取向,培養他們的包容精神。
3.開展大三進社會的職業發展、社會責任感教育
大三學生需要逐步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培養實際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素質。高職院校應在這個時期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發展教育,幫助大三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組織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行業的特點、就業趨勢和就業機會,并通過模擬面試、編寫求職信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提高求職技能,為順利進入職場做好準備;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社會一員的責任和使命,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學生可以親身體驗社會問題,提高參與意識。此外,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和實訓活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職業環境和實際工作要求。通過與企業互動,學生可以獲得實際經驗,培養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創新育人形式資源,全方位開展,擴大影響
1.豐富心理育人活動
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掌握心理知識和技能,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開展多樣化的心理育人主題活動,涵蓋情感管理、壓力釋放、人際關系等方面。例如,高職院校可以舉辦情緒管理訓練營,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學習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積極利用校內外資源,舉辦心理知識競賽、心理演講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深入學習和傳播心理知識,培養他們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同時,高職院校可以借助校外合作伙伴,如心理健康機構、社會團體等,開展心理健康日、主題展覽等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高職院校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參與和實踐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2.優化網絡育人環境
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構建更廣泛、更便捷的網絡育人形式,擴大心理育人工作的影響力。為優化網絡育人環境,高職院校可以建設專門的在線心理育人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心理教育資源和服務。這個平臺包括心理健康課程、自助工具、心理測試等內容,供學生隨時學習和使用。通過線上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靈活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便捷性。
此外,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媒體渠道,發布心理健康知識、案例分享等內容,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問題。同時,高職院校可以創建線上心理支持群,讓學生在群內分享經驗、交流情感,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3.注重與社會、家庭的聯合育人
社會是學生成長的廣闊天地,各種社會資源和機構都可以成為心理育人的有力支持。高職院校可以與社會心理健康機構合作,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咨詢服務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心理育人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注重與家長開展密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家長培訓班、家長會等方式,向家長傳遞心理育人知識和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高職院校、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構建全方位的育人形式,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更加全面、多元的支持。
在高職院校積極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時,心理育人工作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加強育人隊伍建設,充實心理教育課程,注重育人過程銜接,創新育人形式資源,打造高職院校、社會、家庭全方位一體化教育等策略的有機結合,高職院校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更多元的心理育人支持。這一創新路徑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而且能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未來的發展中,高職院校應不斷探索、創新,進一步拓展心理育人工作的深度和廣度,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王秋爽.“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路徑探索[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
[2]劉喬丹.“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模型建構及路徑探索:以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4).
[3]苗梅梅.“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路徑探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3(3).
[4]盧淑芳.“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醫學院校心理育人路徑探析[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
[5]張瀾,楊麗君.新時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路徑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23(2).
[6]王鵬宇,寇凱.“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路徑探析[J].科教導刊,2022(24).
基金項目:2022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保障研究”,項目編號:2022SJSZ1247。
(作者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