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鶴立 劉桂芳 秦明周 江猛 王勁草 潘敏訥



[摘 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教育與互聯網的關系愈加密切。借助網絡的便捷性、實時性以及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學習的靈活性,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革,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線下面對面授課與線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文章以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為例,從課程的特殊性和育人要求出發,結合翻轉課堂的特點,探討了基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建設翻轉課堂的必要性、建設目標和建設方案等問題。
[關鍵詞]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翻轉課堂;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24-0012-04
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為教育領域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基于互聯網學習的便捷性、實時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改革傳統教學,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線下面對面授課與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有效融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有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1-2]。另一方面,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作為一種新型在線教學模式,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動下,已成為高校實現優質課程資源共享、促進師生交流研討互動、實現課程內容創新的重要途徑。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了教與學模式的創新,同時也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設、教學策略的實施以及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提供了網絡課程資源平臺,為推動傳統教學理念、方法、技術、模式的革新提供了重要支撐[3]。
一、翻轉課堂建設的必要性
(一)翻轉課堂的特點與優勢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傳統課堂一般采用大班教學方式,更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但部分教師在面對認知水平各異的學生時,往往采取同樣的教學方式,這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的差異性,造成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透”的尷尬局面。翻轉課堂的教學理論是堅持“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并不能決定其能否學會知識,只能決定其將要花多少時間達到掌握知識的程度。因此,翻轉課堂借助信息化手段,打破知識傳授時間和場所的限制,通過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讓學生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合理地調整學習進度。教師在課前預先選擇合適的在線課程資源或自制視頻,并將其投放到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學習相應的理論,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線上作業;此外,教師還會在網絡平臺上布置討論題目和實踐性操作要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共同探討或在線下進行操作實踐,與教師加強交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時間與學習方法,同時還能增強師生互動性和提高技術使用率,使課堂更加具有靈活性和開放性,因此,這種模式非常適用于專業背景復雜、學習特點各異且思維活躍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個性化的教學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1,4]。
(二)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的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和主要內容
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是針對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遙感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學生專業拓展的重要基礎和應用方向之一。本課程要求碩士研究生在掌握現代地圖學相關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地圖編繪、數字地圖制圖等基本功。同時,要注重新理論、新技術的滲透與發展,強調培養學生不斷吸收本學科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能力,達成知識、素質和創新能力平衡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滿足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和就業需求。
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地圖學基本理論與方法拓展、新理論與新技術發展、人工智能時代的制圖綜合與可視化等,涉及地圖學乃至整個空間信息科學的最新科研成果與進展。隨著互聯網逐漸成為地圖編制與應用的主要平臺,地圖將更加大眾化、個性化、智能化與實用化,同時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也為地圖學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5]。因此,為了適應學科的快速發展和滿足人才培養的高標準,傳統方法單一且資源有限的線下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研究生專業能力與水平全方位提升的需求,基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翻轉課堂建設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基于在線開放平臺的翻轉課堂建設的作用
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是一門兼具時代性和實踐性的課程,而必修該課程的研究生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知識水平,對作為先修課程的地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優質豐富的在線課程資源、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在線答疑環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自學補足地圖學基礎知識的短板,而且為他們接觸本學科新理論和新技術、提升創新思維能力提供了便利?;谠诰€開放課程平臺,開展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翻轉課堂建設,可以實現以下目標:第一,為不同專業背景的研究生提供海量的優質在線開放地圖學基礎課程資源,使其能夠擺脫時空限制,自主學習。第二,借助互聯網,使學生了解和學習本學科新理論和新技術的途徑更加便捷、實時和高效。第三,現代地圖的制作和應用離不開現代空間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翻轉課堂的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可以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案例和實踐體驗。第四,通過師生、生生在線交流互動、教師在線答疑、考學結合等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第五,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對于線上可以完成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線上授課或讓學生自學的方式;對于一些操作性強的章節,教師可以選擇線下講解的方式,并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還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切換,提高課堂效率。
二、基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翻轉課堂建設
(一)建設目標
課程組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結合多年來在地圖學、研究生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領域的實踐經驗,基于在線開放平臺,采用線上和線下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旨在通過自我管理、合作探究、師生互動交流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研究生利用專業工具搜集、處理地理信息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善于思考、不怕困難的科研素養和吸收本學科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能力,以實現知識、素質和創新能力平衡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建設方案
1.教學設計
現代地圖應用離不開空間信息技術,現代地圖學研究兼具理論和實踐性。作為研究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既承擔著傳授專業知識和提升研究生科研素養的職責,又是研究生進行科研與實踐的重要手段。鑒于此,翻轉課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明確線上線下教學的功能、時間和內容安排,同時要充分利用線上平臺,為學生提供大量優秀的地圖應用案例。根據學校的課時要求和教學大綱,教師要合理規劃每節課的時長、單元檢測與期末考試時間、考核方式和重點、教案課件及教學視頻制作內容和要求等重要教學環節。對于實踐操作類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先通過線上平臺學習基本的實踐操作方法,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翻轉課堂為研究生自主學習、探索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若要有效提升其科研素養,教師的及時診斷和積極引導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僅要時刻關注線上學生的動態,及時為他們答疑解惑,還要積極組織線上或線下的課題討論、小組匯報、點評總結等教學活動。此外,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課程特點開展小組研究成果或地圖作品的展示與分享活動也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課程在師生交流與分享的進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學、做、評”四位一體的課堂改革(見圖1)。
[學習
評價 ][線下 ][線上 ][翻轉
課堂 ][ ][過程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 ][期中考試、中期學業匯報 課堂作業、章節檢測、研討參與度 期末考試、地圖作品和課程論文質量 ][教師答疑解惑、與學生交流,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開展線下活動(專題研討、地圖作品展示) ][預習課件,初步了解新課的內容 觀看教學視頻學習新課程,觀看專題講座了解學科發展現狀 交流討論,遇到難題及時向教師求助 及時完成課后的線上作業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線上課程考試 ][ ] [ ] [ ] [ ]
圖1 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2.教學方法選擇
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應將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科研素養和科學品質作為核心教學目標。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比如線上、線下研討促進師生、生生互動和交流,有助于激發研究生對現代地圖學研究前沿問題的科研熱情;針對現代地圖學快速發展的特點,學術前沿講座或報告是研究生了解現代地圖學新理論、新技術發展的有效途徑,能拓寬學生科研視野、提升學生創新思維;根據地圖學實踐性強的特點,線上視頻操作演示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實踐操作,提高動手能力。
為此,根據現代地圖學的學科特色以及不同的教學內容,課程組對不同類型的課程(理論類、研究方法類、實驗實踐類)設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構建了滿足研究生培養需求的“立體化”教學模式,該模式采用講座式、案例式、研討式、實驗(實踐)式等教學方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科研實踐能力、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見圖2)。
3.學習效果評價
學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階段性、連續性、廣泛性和個體性等特征[6],翻轉課堂也倡導通過師生交流協作、實踐探究等方式實現教學目標?,F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承擔著理論學習、實踐操作、創新思維培養、科研素養提升、科學精神和品質塑造等多重人才培養任務。因此,在進行學習效果評價時,應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注重全面評價,除學生的認知水平外,還應包括對價值判斷、思維與行動等能力維度的評價。此外,學生作為評價主體,也可以積極參與過程性評價。
鑒于此,在構建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考核評價體系時,課程組以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產出導向。根據課程類型和授課方式,采用多階段、多形式組合的研究生學習效果考核評價方式(見圖3)。
4.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建設
課程組借鑒中國大學MOOC平臺中地圖學等相關精品課程的教學模式,通過將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進行相應流程的嵌套學習,完成了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建設。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
課程公告:發布開課時間、課程作業與期末檢測提交截止時間等關鍵時間節點,以及課程考評要求、相關學術報告等重要事項的通知。
課程介紹:包括課程團隊介紹,提供團隊教師的基本情況以及所承擔的教學任務;概述課程內容和教學大綱,以便學生全面了解課程內容和教學安排。
教學課件:教學課件按教學周或章節編排,其結構層次、內容安排應符合研究生認知發展規律,條理清晰,有助于其對現代地圖學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以及關鍵技能的培養和科研素養的提升。教學課件主要以PPT形式呈現,并配套相應的教學視頻,同時提供完整的教學文本說明。
教學視頻:與教學課件相配套,根據各章節的內容和難度,提供必要的線上導學視頻、線下教學錄制視頻和課后拓展視頻,以供研究生線上自學和復習。同時,根據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的特點,提供盡可能豐富的現代地圖制作與應用案例、現代地圖學研究專家報告或講座。
交流互動平臺:通過線上學習,教師需要關注不同專業背景的研究生是否彌補了知識短板、是否掌握了線上自學的知識點,以及是否為線下教學的無縫對接做好了準備。為了確保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對這些方面進行精準把控。教師只有對研究生線上學習的真實狀況有準確清晰的了解,才能及時調整線下教學的內容和節奏等,并及時引導他們解決線上、線下學習的困難,提升他們的實踐應用能力。根據用途不同,交流互動平臺可以分為教師答疑區、課堂交流區、綜合討論區三個模塊。通過交流互動平臺,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的進階。
課程考核: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考核采用百分制,總分100分,由四部分組成:期末考試(35%)、單元檢測(30%)、單元作業(20%)、課堂活躍度/交流互動平臺參與度(15%)。其中,期末考試不僅有對本課程重要知識的考核,還包括對實踐操作等的評價,比如讓學生提交地圖作品等。此外,還設置了拓展作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設置,比如小組合作探究、地圖宣傳海報制作等。采用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式,更符合翻轉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也更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評價:此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對教學進行診斷和改進,以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改進和學習指導,更好地實施產出導向式教學。通過評教、線上交流或調查問卷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從學習者的角度了解他們學會了什么、收獲了什么,以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從而引導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達成水平規范教學行為,更好地把握教學尺度,選擇更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活動,進而提高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
三、結語
現代地圖學研究進展課程具有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實踐操作性強、知識更新速度快的特點。此外,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彌補知識短板、打牢專業基礎,還要注重培養他們不斷吸收本學科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能力,以實現知識、素質和創新能力平衡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顯然,傳統方法單一且資源有限的線下教學模式無法滿足這些要求,而基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翻轉課堂則因為其豐富的開放共享課程資源、靈活適用的教學手段、高效動態的學時管理,成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 參 考 文 獻 ]
[1] 莫永誼,常楓.基于SPOC教學模式的口語翻轉課堂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2):39-43.
[2] 馬少斌.現代教育技術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植入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1(24):22-23.
[3] 王廷熙.基于網絡教學資源與高校信息技術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 (3):249-250.
[4] 趙麗,張慧.基于ITIAS的翻轉課堂教學行為及效果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22(11):87-95.
[5] 廖克.中國地圖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測繪學報,2017,46(10):1517-1525.
[6] 李家清,梁秀華.面向核心素養培養的地理學業評價:方向與實踐(下)[J].地理教育,2017(11):4-7.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