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航 劉翠翠
【摘? 要】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文章從教學內容混合、學生小組混合、活動形式混合、崗課賽證混合、專業課程混合等方面入手,探討了混合式教學策略的運用,并提出了優化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完善教學資源與平臺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培訓等相關建議,旨在提高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即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過程進行重新組合。在這種模式下,課前階段成為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主要階段,課中階段變為教師解決學生問題以及拓展知識的學習階段,而課后階段則為知識點鞏固及測驗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結合傳統教學和在線教學的優勢。傳統教學能夠提供面對面的互動和指導,有助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而在線教學則可以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
混合式教學策略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此外,混合式教學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二、混合式教學策略運用于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現實路徑
(一)教學內容混合,為學生精準推送學習資料文件
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提高其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將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并利用在線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統的學習資源。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通過在線平臺為學生精準推送相應的學習資料文件。這種個性化的推送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提高其學習效率。
(二)小組混合,設定不同難度的課程學習任務
在混合式教學中,學生小組的混合也是一項重要的實施路徑之一。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計算機水平進行分組,為不同水平的小組設定不同難度的課程學習任務。這種分組方式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避免出現有些學生覺得任務過于簡單而有些學生覺得任務過于困難的情況。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學習和交流,促進小組內部的合作和互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組,并為每個小組設定不同難度的課程學習任務。比如,在“計算機病毒的防治”這一主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操作:首先,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需要搜集和整理有關計算機病毒的資料,包括病毒的定義、特征、傳播途徑和危害等基本知識,以及一些典型的計算機病毒案例。這些資料可以通過文檔、視頻或在線課程的形式提供給學生,以便學生在預習階段進行學習和了解。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計算機病毒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確保學生了解基本概念和防范方法。然后,根據學生小組的不同層次,可以分別布置不同難度的課程學習任務。對初級組,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基本的計算機病毒防范操作,如安裝殺毒軟件、不打開未知來源的郵件和下載文件等;對中級組,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一些稍微復雜的病毒防范技巧,如定期更新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備份重要數據等;對高級組,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研究一些復雜的病毒防范技術,如編寫防病毒程序、加密數據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如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和防范方法;可以通過演示操作的方式展示如何安裝殺毒軟件、更新操作系統等防范措施;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互相交流和學習,了解更多的病毒防范技巧和方法。
最后,在課后鞏固與拓展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相關的測試題和拓展資料,以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和進一步拓寬視野。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網絡教程和視頻教程,以便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入學習。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方法。
(三)活動形式混合,鼓勵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
在混合式教學中,活動形式的混合也是一項重要的實施路徑。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將實踐活動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線上實踐活動可以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如在線編程、在線測試等;線下實踐活動可以采取項目制、競賽等形式進行,如程序設計競賽、網絡安全大賽等。這種線上線下的混合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兩種形式的優勢,提高實踐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例如,在在“計算機軟件編程設計”為主題的活動教學時,通過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組,并為每個小組設定不同難度的課程學習任務,實現教學內容的混合和學生小組的混合。同時,為了突出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在課前準備階段,為學生提供了有關計算機軟件編程設計的基礎知識文檔,引導學生觀看相關在線課程,甚至邀請了一些行業專家進行網絡直播講座,使學生對編程有初步了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活動來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首先,教師安排了一個基礎知識講解環節,由學生們分組進行講解和討論。其次,教師設計了一些簡單的編程練習,如編寫小程序、解決編程問題等,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最后,教師還組織了小組討論和合作編程活動,學生們分組進行應用程序或游戲的編寫,通過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在課后實踐階段,教師采取了更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安排一些更具挑戰性的編程任務,如編寫一個復雜的程序或參加編程比賽。此外,教師還鼓勵學生參與開源項目或實習,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和掌握編程技能。同時,教師還定期組織線上編程馬拉松活動,學生們可以通過遠程協作的方式完成任務。
(四)崗課賽證混合,鍛煉學生計算機綜合學習能力
崗課賽證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在混合式教學中,崗課賽證的混合也是一項重要的實施路徑。教師可通過建立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實踐基地或模擬公司,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教師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各類比賽和考證等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應用能力。這種崗課賽證相結合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與實踐技能,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專業課程混合,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深度結合
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各專業的必修公共基礎課程之一,應該與各專業的專業課深度融合,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各專業服務,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和需求,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與本專業知識相結合。
例如,“計算機基礎課程、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結合”的課程教學內容融合時,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仔細研究了計算機基礎課程、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內容和特點,并找到其結合點。此外,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有關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基礎知識,并介紹了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和實現方式。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和技術,教師還提供了相關的文檔、視頻和在線課程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和演示,例如文件管理、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等。然后教師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相關概念和應用,例如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智能推薦等。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和實現方式,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能夠深入了解這些技術的實際應用和價值。在實踐環節中,教師安排了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實踐任務,例如讓學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智能客服、垃圾郵件識別等。教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指導和幫助,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和程序編寫,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和成果展示。學生積極參與這些實踐活動,并取得許多有創意和實用的成果。
在總結與拓展階段,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并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同時,教師還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拓展資料和進一步的學習建議,例如介紹一些與人工智能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相關的專業課程和實踐項目,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學習和實踐社區等。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可以拓寬教師的視野和應用能力。
三、新時期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優化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
為提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這意味著要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確保知識的實用性和前沿性。同時應當增加跨學科課程,鼓勵學生通過計算機技術探索其他領域的知識,培養其綜合素質。此外,駕駛需要不斷強化計算機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以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充分發揮線上線下的優勢,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在線平臺和線下教室的有機結合,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項目式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培養其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以實現個性化教學。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關鍵,為此教師需要增加實驗課程的比重,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上機實踐操作。實踐項目的設計應與實際工作緊密相關,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競爭力,同時教師還應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交流,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實踐的機會。
(四)完善教學資源與平臺建設
建設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庫可以方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包括課程教材、教學視頻、案例分析等資源。同時搭建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提供在線學習、在線測試、在線答疑等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互動性,而先進的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設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培訓
院校應當不斷加強教師專業能力培養,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計算機專業素養。通過鼓勵教師參與科研項目和學術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行業影響力。同時建立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職業滿意度,這些措施的實施都有助于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策略在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運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能力,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通過優化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完善教學資源與平臺建設以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培訓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推動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們應該積極探索和應用混合式教學策略,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出更多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計算機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文寧.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策略[J]. 四川勞動保障,2023(09):45-46.
[2] 李俊霞,田勇. 新一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 辦公自動化,2023,28(05):18+36-38.
[3] 佘朝兵. 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改中的運用分析[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18(3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