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摘 要: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緊密相連。中華優良傳統造就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鮮明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傳承和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傳統文化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就了中國式現代化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普遍狀態?!艾F代化是指人類社會從工業革命以來所經歷的一場急劇變革?!?[1]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實現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現象,世界上所有國家或早或晚最終都會走向現代化。但不同國度,基于不同的歷史特點及民族特點,實現現代化的方式及途徑又各不相同。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基于中華民族在傳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的基礎上,形成的不同于西方國家實現現代化方式的一種新的實現現代化的路徑。中國式現代化蘊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也正是五千年的中華優良傳統,成就了中華民族不一樣的實現現代化的方式,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屬于人類社會現代化的范疇,但它與西式現代化又有很多不同之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2]從根本上講,中國式現代化是“兩個結合”的重要成果。
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從社會性質上就區別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社會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制度,首先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立場。其次是立足于中國社會發展的具體實際。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描述的解放全人類的一種先進社會制度,適用于世界各國,但不同的國家又有各自不同的情況,實現現代化的方式、路徑、時間等都不完全一樣,中國式現代化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方向,又切合中國具體實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依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把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相關理論,與中國當前發展的實際狀況密切結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的基礎上不斷推進現代化。
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結果。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要求、及體現了中國當前社會實踐的實際情況,更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爸袊厣眮碓从谥腥A民族悠久的發展歷史,來源于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延續和發展。中國社會當前的發展實際也是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傳承和發展,蘊含著中華民族延續五千年的優良傳統。因而,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用詞上的創新,而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發展歷史傳承和發展的必然結果,作為世界上唯一文明沒有中斷的國家,在實現現代化上也必然會有自己的許多鮮明特色,而不可能照抄照搬它國的經驗。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就是最寶貴的經驗。
二、中國式現代化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的現代化,它不是與古文明割裂,而是對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又哪來的中國特色?”最顯著的中國特色,就是來自于五千年發展歷史的中華文明。中國式現代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堅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追求社會“公平”“公正”的思想。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蓖怀龅木褪巧鐣焦慈w人民共同享有享用社會發展創造的財富。中國古代先人就明確提出了“不患貧而患不均”的思想觀點,表達了中國古人對社會公正公平的高度重視。雖然封建社會時代,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較低,社會尚不富有,但人們卻看到了比社會富有更重要的是社會公平,這種注重社會公平的思想觀念一直傳承下來。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了這一傳統文化并成為了其主要特色之一。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堅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觀。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現代化必須要高度重視的問題。中國式現代化科學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古人特別重視正確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注重保護自然、順應自然,強調“天人合一”。先人建造的許多著名工程,如都江堰所遵循的原理就是順應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化弊為利,通過對河道的改造,對河水進行分流,把洪災變成便利的灌溉水渠,造福人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色,也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注重保護自然的“天人合一”觀的繼承和發展。
再次,中國式現代化堅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的思想?,F代化是人類社會高度發達的象征,建成現代化強國后,奉行霸權主義還是擔負起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直接影響著世界和人類社會的未來。搞霸權主義者,必然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積極維護世界和平,則會造福全人類。中華民族素來就有“以和為貴”的優良傳統,積極維護世界和平,鄰里之間和諧相處,互幫互助,不搞霸權。中國式現代化正是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和為貴”的思想,走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極力主張維護世界和平。
三、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照搬過來,而是結合時代特征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思想精華,在守正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所追求的“共同富?!?,與傳統文化中追求社會“公平”的思想有共同之處,但其內涵更為豐富,有很多創新和發展,與現代社會更相適應。將馬克思主義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與中國傳統社會中對社會“公平”的思想結合起來,摒棄了傳統社會“平均主義”的落后思想,打開了認識“共同富?!笨茖W內涵的新局面。中國式現代化所追求的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允許存在合理差距。即我們現在所追求的“共同富?!?,并不是指人與人之間無差別的“富”。由于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人與人之間存在差別是必然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盡量縮小,尤其是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通過優化社會制度,把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兩極分化。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同樣堅持了傳統文化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觀點,但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又增加了許多新的內涵。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觀,帶有一定封建迷信色彩,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引申為“聽天由命”、“逆來順受”的觀點,成為被封建統治者用來束縛人民群眾的思想武器,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彰顯的是保護好自然環境,人類社會才能有一個美好的生存空間,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科學的看待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精髓,又結合時代特征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中國式現代化也進一步擴展了“以和為貴”的思想觀點。在古代,“和”往往是要求大家學會“忍”,即便受到不公正待遇也要隱忍退讓。而現今我們走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并不是說要無條件的隱忍退讓。特別是在國際事務中,對那些惡意挑釁、甚至破壞我國國家安全民族團結的敵對行為,則決不妥協退讓,堅決反對。我們走和平發展道路,絕不主動挑起事端,但也絕不容許他國侵犯我國正當利益,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以斗爭求和諧,在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上保持斗爭意識、斗爭精神。這是對“以和為貴”思想的拓展和豐富。
參考文獻:
[1]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項目“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意識形態建設的機理及路徑研究”(21B047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