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霞 田紅霞 竇慧
摘 要:目的:對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中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選取陸軍第八十集團軍醫院自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收治的接受關節鏡下肩袖修補手術的五十例患者當作研究目標,將50位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25例,觀察組25例),對照組患者通過常規性護理程序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使用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方式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前的準備時間(11.3±2.4)短于對照組(14.8±1.6);手術出入次數(3.2±1.1)少于對照組(5.8±2.7);手術時間(59.2±4.6)對于對照組(69.7±5.2)而言比較短;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改善。結論:在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中應用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不僅可以縮短手術前的準備時間,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關節鏡,肩袖修補,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應用效果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8.059
肩袖損傷作為一種常見的運動系統疾病,多發于年齡大的患者,是由肩關節疼痛與功能障礙造成的。肩袖主要起到維持穩定和固定肩關節活動的作用,中老年人工肩關節在活動中極易發生破裂,是造成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常見原因。目前臨床對于肩袖損傷患者的治療通常是采取切開手術,關節下聯合小切口微創修補等改善患者關節的活動度,有助于病人恢復。關節下肩袖修補術的操作空間相對較小,操作過程相對復雜,手術困難相對較大。在治療過程中使用規范化技術管理流程,能夠嚴格控制各個環節,增強醫護雙方的協調能力,進行規范化治療。為此,本研究選取了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五十例接受關節鏡下肩袖修補治療的病例開展研究,探索規范化治療護理流程的使用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了該醫院從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進行的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處理的五十例患者為觀察組樣本,將病人隨機分為了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實行了常規性的治療與護理程序,而觀察組病人則實行了標準化治療與護理程序。其中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大約為20:25,平均年齡范圍約在25歲至55歲之間,撕裂損傷的范圍大約在3.5±1.4 cm;而觀察患者的男女比例大約為28:17,平均年齡范圍在30歲至60周歲之間,撕裂損傷的范圍大約為3.1±1.2 cm。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在18歲至65歲之間;使用關節鏡下肩袖修補的手術方式;下肩袖損傷程度在1 cm至5 cm間。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肺功能、重要肝臟病變的患者;配合力不好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化手術護理程序,告知患者進食時間,準備手術需要的普通器械、特殊器械、關節器械等,對設備進行仔細清潔、擺放,在病人肢體二端設置前后托進行防護,利用束縛帶對病人加以束縛,避免病人在治療中任意移動。由洗手護士幫助,憑經驗拆下器械到平臺上,對器械的擺臺方式不做特殊要求,在治療過程中對于器械的轉移需要在醫生幫助下進行。
觀察組患者使用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在進行治療前邀請臨床醫師、麻醉醫生,就治療過程及操作過程進行討論、分析。就醫護工作來說,重點分為:術前看護:在手術前需要建立標準擺臺位,為手術操作提供指導,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操作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因此需要保證醫生與護士的熟練配合。對于手術期結合使用材料都能夠有明確的了解,創造良好的手術環境。在肩關節鏡手術巡回護士護理中,需要讓其了解護理要點優化具體工作,并且還應該保證各項操作步驟符合要求,避免出現不良問題。在實施關節鏡下的肩袖損傷治療時針對患者情況進行分析,幫助病人對肩袖撕裂的成因、治療情況等進行正確認識,從而提高對治療情況的了解,并拉近醫患關系。
術中看護:術前正確地放置材料,并根據有關規定做好配合工作,同時清楚病人姓名和治療條件,并做好有關工作手術實施保護工作。在手術中需要采取真空塑形體位墊規范關節鏡標準化手術體位,這種操作方式安全可靠,并且能夠降低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在手術中要保證所有的儀器位置符合使用要求,并且要保證所有的物品準備完善,這樣能夠縮短手術準備時間,降低對手術的影響[1]。在術中嚴格地遵照術中體位,并做好檢查工作,注意術中病人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并做好術后協助工作。
術后看護:在手術后做好術后協助工作,同時要協助麻醉醫生拔管和復蘇,并觀察患者的清醒情況。術后第二天要對住院患者進行觀察,檢查病人生活體征,對病人生命癥狀和皮膚情況仔細觀察,掌握病人切口疼痛狀況和睡眠狀態。另外。在術后第二日由各外科巡回醫生到醫院進行回訪,以掌握病人的術后治療、生命體征、皮膚情況、切口疼痛情況和自身保護狀況。并給予心理保護干預,同時評估病人焦慮情況,并掌握病人術后睡眠情況、所顧慮的心理問題[2]。
另外,應注意手術前通過手術視頻宣教、肩關節手術設備擺放教學等對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在手術進行中巡視護士應認真觀察患者實際情況,與醫護人員相配合,并建立質量控制小組,定期分析護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并將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加以完善[3]。定期考核骨科關節鏡護士,確保每位護士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可以與醫生配合完成手術。另外,在手術中應挑選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一同參與,規劃手術環節,保證護理人員根據所規劃的操作進行實施,保證治療工作、護理工作協調開展。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術前準備時間、手術出入次數與手術時間);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
1.5 統計學方法
對本研究涉及的數據使用SP SS 22 .0進行分析、計算,使用表示計量資料,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 果
2.1 對比手術指標
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前的準備時間(11.3±2.4)短于對照組(14.8±1.6);手術出入次數(3.2±1.1)少于對照組(5.8±2.7);手術時間(59.2±4.6)對于對照組(69.7±5.2)而言比較短,其數據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 對比情緒變化
資料表明,觀察組和對照組病人在治療中的焦慮評價和抑郁評分毫無區別,但在治療后其評價的差別相當顯著。該數值差異對比有統計價值(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3 討 論
肩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補術是在鏡下進行的,屬于一種微創型的手術,圍術期護理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特別注意,還是會造成一定的損傷,而且會有許多并發癥同時發生,不利于患者整個病情的康復。因此在手術前期以及后期,醫護人員必須要對患者進行詳細護理,通過一些科學的護理措施來幫助患者更好地為整個手術做好準備。肩袖損傷患者治療難度比較大,主要是在治療的過程中操作比較繁瑣細致,因此對于醫護人員的要求比較高,要保證其能夠熟練地操作,并且要完美地配合,這樣才能夠達到治療的目的。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的實施要求更高,需要邀請相關專家對手術操作進行分析,并且要制定規范化手術護理程序,對醫生和護士都要有明確的要求[4]。標準化手術護理操作應用時必須對醫護人員的工作責任進行明確,嚴格區分職務與責任,增強醫護操作者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確保患者手術操作的順利完成。運用標準化手術護理操作應嚴格區分巡回醫生與洗手醫務人員的工作責任,實行定崗定責,這不僅能有效增強醫護操作者進行手術管理操作的積極性,還能促使其技術實施效率的提升[5]。
從本研究結果上可看出,對觀察組患者所采用的護理方法,對病人恢復有很大的幫助,手術準備時間和術前準備時間比較短,并且手術出入次數比較少,對于手術不良事件控制有較大的幫助[6]。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的實施對患者治療有較大的意義,能夠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還能提高配合的熟練程度,并且相關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更強,護理質量更高,這種護理措施更適合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在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中應用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不僅可以縮短手術前的準備時間,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張瑩,史紅,薛飛,等.術中優化護理在肩袖損傷關節鏡下微創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J ] .包頭醫學院學報,2021,37(1):61-64.
韋春蘭.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圍手術期的預見性護理[J].心理月刊,2020,15(17):194-195+227.
張小燕.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在關節鏡下肩袖損傷修補術患者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9,32(12):140-141.
趙佳,李夢璇.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流程優化和效果探析[ J ]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8):246.
陳穎,沈敏燕,周紅梅,等.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中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22,21(7):54-56.
陳穎,沈敏燕,周紅梅,等.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中標準化手術護理程序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22,21(7):54-56.
作者簡介
孫紅霞,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骨科護理。
竇慧,通信作者,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骨科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