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唐艷(1979~),女,漢族,貴州鐘山人,貴州省六盤水市第十二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
摘 要: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從投影儀的使用、幻燈片的使用、交互式白板的應用逐漸發展到現在以數字化教學為平臺的多媒體終端系統,這種信息技術元素的滲透在英語教學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優化作用,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目標,同時也推動了學生英語研究興趣的發展。文章主要對融合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目標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信息技術;深度學習;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08-0105-04
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逐漸推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方向,更是對教育與教學改革提出的教師進行教學豐富與完善的主要目標。短短幾年的時間,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發展與應用越來越完善,而且緊隨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對學生英語素養、英語學習能力的發展更是有了重要的幫助。對于學生來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其實現更加簡便的學習模式,而且可以通過更為直接的方式,把思維過程直接展現出來,特別是對于英語這種難度較大、對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要求較高的學科來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簡化思維、簡化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和深度思考。對于教師來講,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融合日常教學也是專業水平提升的重要契機,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模式的探索中做出更多的嘗試。
一、 融合信息技術為初中學生英語深度學習帶來的積極影響
基于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廣泛應用的現狀及學生在信息技術引導下實現個人學習和成長的基本情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積累中,可以發現,信息技術的融合為學生深度學習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重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效的信息技術融合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強的學習動機和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于信息技術可以把英語知識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這種有效的轉變形式對學生個人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熱情的激發有非常重要的幫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內在最為直接的動力,讓學生有對英語進行深度學習和探索的欲望。而這種興趣的激發也能讓學生更為直接地建立與教師的感情交流,促進學生個人認知的發展。逼真的動畫效果、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在信息技術的應用當中有了更為真切、融洽的結合,更能在課堂教師引導教學以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快、更精準、更好地把握知識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實現眼睛、耳朵、手、大腦共同應用的良好狀態,從而使學習達到良好效果,讓學生的思維運轉進入最佳狀態。這樣的狀態下完成的英語學習,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可以通過相關問題的研究達到知識記憶牢固的目標。
(二)有效的信息技術融合能夠為學生帶來自主學習能力的扎實發展
對于初中生來講,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個人實際學習水平的提升。在當前的教學中,因為有了信息技術的廣泛融合,能夠給學生在學習方面提供更多的自由,可以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嘗試、自主創新、自主探索的機會。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講,可以讓學生深入英語知識本身去思考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過程,有助于學生深度地掌握知識的本質及核心概念。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通過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融合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而在課后的時間,學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實現自主學習,通過互聯網應用來獲取相關知識的最新資料和全面的學習方法,而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的電子郵件、交流平臺等方式與教師討論問題、請求教師的指導。遇到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掃清障礙,讓學生在深度學習、深度參與英語探究中實現個人興趣和信心的進一步發展。
(三)有效的信息技術融合能夠為學生帶來創新能力的重要發展
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廣泛的條件,真正關注到學生個人能力和精神的培養,這也是初中階段全新的課程標準,是為學生成長所提出的重要目標。在實際的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學生基本技能的養成、學生的思維模式得到根本上的轉變,啟迪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敢于突破傳統、突破原有的學習習慣、突破現在的思維定式,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的融合來實現深層次的規律探索,重新感受,重新體驗,得到一種全新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模式。學生現有的創新創造思維,能夠體現出一種發散性、獨創性、生動性的特點,而且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逆向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個人英語素養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恰恰可以把復雜、抽象的過程,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有助于學生對于知識本質的觀察對比和分析。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教材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能夠為學生的思維起到簡化作用,讓學生的創新創造有廣闊的平臺和更高的起點,這也是督促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的主要目標。
二、 融合信息技術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發展的重要策略
在信息技術融合的幫助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的結構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教師和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建立親密的關系,而且教學媒介也可以與教材進行深度融合,為學生更快更好地找到學習的切入點。通過引導學生個人學習興趣的發展、自主學習實踐的深入以及創新遷移能力的提升,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有效整合,為學生的深度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個人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更好的機會。下面分別從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階段對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展開探究。
(一)課前融合信息技術,實現深度預習目標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進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前必須進行的學習準備,但是在實際學習中,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課前預習內容進行初中英語知識預習,導致學生課上學習效率低下。例如,在學習“Unit 3 Why do you like pandas?”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活動,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單。然后由學生自主選擇并完成任務單上的預習任務。最后教師再對任務單進行總結,并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反饋和評價。
1. 任務單設計,加強預習興趣
初中生對于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教師在設計預習任務單時,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例如,在設計任務單時,教師可以將本節課中需要講解的知識點直接呈現在任務單上,并配以生動活潑的圖片和視頻。這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有關“Lets go to the park”的視頻,然后再為學生設計一份關于“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預習任務單,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看哪個小組最快完成任務單上的預習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2. 自主選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會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預習計劃和進度進行課前預習,但是在實際學習中,教師卻發現部分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并不高,甚至會出現提前放棄預習的現象。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前預習任務單。然后根據自己選擇的課前預習任務單進行英語單詞背誦、朗讀、閱讀等相關內容的學習,最后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單詞記憶、閱讀理解等相關內容的練習和拓展。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的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
3. 深度探究,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學生在完成預習任務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1)在本課中,你能使用哪些關鍵詞語來表達對他人的感謝?
(2)如何才能準確表達出對他人的感謝呢?
(3)你對所學知識有哪些疑問,又是怎樣解決的呢?
通過問題探究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深入學習英語知識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回答問題中存在的問題,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例如,在學習“Unit 10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我最喜歡的人和物進行展開討論。
除此之外,對于初中生來講,預習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特別是英語的知識容量比較大,而且思維難度對于初中生來講,也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前不能進行有效的預習,很難了解充分即將所學知識的基礎內容,在課堂上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給學生講解得面面俱到,而且如果完全從基礎開始講起,不僅會造成大量課堂時間的浪費,也無法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很難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因此,可以通過融合信息技術的方式幫助學生在課前進行有效的預習。此處的信息技術應用主要體現為“微課”的重要應用,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有效的視頻指導實現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觀看微視頻的過程中結合教師布置的任務,引發學生的深度預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對于思想不太成熟的初中生來講,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督促作用,也能收到良好的預期效果,為課上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課上融合信息技術,實現深度思維目標
在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信息技術融合能夠通過具體案例的結合以及相關教材知識點的深化來得以呈現。經過學生課前的預習,學生對于即將所學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自己的理解簡單地推導出一些解決問題的規律,在解決問題時能夠有一個簡單的思考方向。如果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仍然無法弄懂的東西,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生動化講解以及具體案例的直觀呈現。對于學生來講,因為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在課堂上的學習進度就能加快一些,學生也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實現更高質量的思維發展。
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深度學習,能夠在有效培養自身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使學生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比如,在進行“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圍繞教材進行討論分析,并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展開討論。通過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相關背景知識,了解各種交通工具以及所使用的英語語言表達方式,這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很大幫助。
1. 注重語言與背景知識的結合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與教材相結合,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與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發現在一些日常生活場景中所出現的英語表達方式以及不同表達方式之間的關系。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給學生展示交通工具相關圖片資料,讓學生對這些交通工具及其特點進行分析。通過這些背景知識的引入,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在實際運用中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
2. 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時,除了要掌握學生的知識情況外,還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比如,在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或圖片,讓學生對人物角色進行思考分析。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后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在學習了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對各種交通工具進行描述和評價,并且要求學生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所見過的交通工具。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得到優化。
(三)課后融合信息技術,實現深度實踐目標
在初中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課后學習情況,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融合信息技術,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課后輔導,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學習“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相關的配套視頻材料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視頻,學生能夠直觀了解任務所要求的語言知識。這樣就可以在課上及時給予學生針對性指導,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信息技術是英語教學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創新活動。通過融合信息技術,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更加符合素質教育要求。
在課堂教學后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則重點通過各種信息技術的平臺,進行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管理,讓學生能夠在自我約束之下形成深度的實踐探究。作業的布置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得以實現,以信息技術的巧妙應用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檢驗、鞏固、指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且多樣化的信息技術平臺對于學生來講也能突破書面作業的限制,在平臺上完成作業可以快速得到答案檢驗自己的作業完成成果,而且平臺還有良好的監督機制,保證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
此外,寶貴的課堂時間之外學生的時間是相對充足的,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可以豐富學生學習的資源,突破課堂上知識教學的限制,實現學生個人思維的拓展。
三、 總結
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教師應該深入探究初中英語教學的新思路,運用信息技術優勢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創新,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良好發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明確自身角色定位,通過融入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優化升級,推動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近年來,隨著初中英語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教師的教育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較大改變。教師不再局限于傳統教學方法,而是開始探索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融合的新途徑。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多幫助,為學生提供更多便利,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活動創新,使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中獲得優質的學習體驗。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實現初中英語的深度學習。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借助信息技術對課堂進行優化,整合有效資源,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每一位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探索中必須要做到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體現出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真正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希望文章的論證能夠為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模式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為初中英語教學效果的發展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邱雨晴.多元交互技術賦能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實踐[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11):27-30,37.
[2]林舒佳.核心素養視閾下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2(42):83-87.
[3]楊丹.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C]∥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學術研究論壇論文集(五),2022:163-165.
[4]王怡.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支架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