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黃裳 徐新海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校小學教育專業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是培養合格小學教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調研發現,傳統高校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著教學缺乏體系與針對性、學科競賽未充分發揮功能、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教學資源不夠充足等諸多問題。課題組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整體構建實踐教學的目標與內容體系、加強課賽融合、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健全實踐教學保障機制。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民辦綜合性大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21-0074-03
實踐教學是高校小學教育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培養合格小學教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亦是專業師范認證的一個重要指標。深入了解實踐教學現狀、不斷改進教學,是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師范認證的必然要求。基于解決現實問題的需要,課題組以一所民辦綜合性大學BCU為例開展了深度調研,此調研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此類學校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一、實踐教學現狀調研
(一)調研對象與方法
為深入了解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現狀,課題組采用了問卷和訪談兩種調研形式。問卷調研的對象是BCU小學教育專業四個年級的本科生。問卷由4個部分組成:基本信息、個人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與意愿、專業實踐教學情況、校外專業實習實踐。問卷從實踐教學的內容、路徑與方法、評價、保障機制等方面對實踐教學現狀展開了調研。問卷以問卷星的形式發放,共回收277份,有效問卷277份,有效率100%,參與調研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75%。課題組與承擔專業實訓項目的5名專職教師進行了深度訪談,訪談主要圍繞學科競賽、專業實習、課堂實踐教學、學生實踐能力、實踐教學保障措施等進行。每個受訪者的訪談內容不同。
(二)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通過調研可以發現和總結出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為以下幾點。
1.實踐教學缺乏體系與針對性
學生問卷顯示,59.21%的學生認為教師需要提升實踐教學指導的針對性。這在教師的訪談調研中也得到了驗證。通過與教師訪談發現,專業實踐教學訓練并未從學生學情出發進行統籌規劃、科學設計,沒能做到既有體系,又有針對性。比如有些教師在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小學教師基本技能訓練課程教學中,就開展了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等實訓活動;又如大三第二學期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授課教師不把如何處理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當作教學重要內容,反而把教姿教態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進行反復訓練。調研還發現,三個年級不同課程的實訓項目能力訓練內容較為相同,未能體現實踐技能的螺旋進階式培養。
2.學科競賽未充分發揮功效
學科競賽在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調研結果顯示學科競賽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一是參與學科競賽的學生不到專業學生人數的一半,只有41.88%的學生認為學科競賽能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負責學科競賽的教師提出:每個班只有3~5名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超過半數學生始終處于不關注、不參與的狀態。二是專業組織參加的學科競賽項目不多,僅參加了五類學科競賽,一些師范院校的高規格全國性教學技能大賽均未參加。
3.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評價對教學有著導向、診斷、調節、甄別、激勵等諸多功能,然而當前專業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不能有效發揮相應的功能。一是對于實訓項目的教學,專業并無明確完善的評價標準。很多實訓項目是分組進行的,作業也是分組提交的,評價也是以小組為單位的。這就難免會存在部分學生渾水摸魚、蒙混過關的情況。二是實踐課程缺乏完善的評價方式,如專業崗位實習采用的是行業指導教師與專業指導教師分別打分、寫評語,然后取其平均分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看似合理,但實際上也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從調研結果來看,部分行業指導教師沒有認真進行評價,而是讓學生自己寫評語、打分;部分專業指導教師因未跟隨學生進駐實習學校,只能依據學生最后提交的實習手冊、學生自己的描述以及與行業教師的溝通進行評價,這種評價難免缺乏客觀性。
4.實踐教學資源不夠充足
實踐教學資源是實踐教學有效開展的基本保障,然而當前專業的實踐教學資源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一是實踐教學師資匱乏。當前專業僅有1名具有2年小學教育教學經驗的專職教師,雖有來自小學一線的兼職教師,但隊伍并不穩定,且未達到師范認證要求的人數占比。二是校內實踐教學基本設施不足,目前專業僅有一個微格教室,沒有三筆字、口語訓練等實訓項目所需的實訓室。三是校外實習基地不多。近幾年來,由于專業參與了“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招生計劃”,學生人數大幅增多,專業實習實踐基地已無法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四是實踐經費不足。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前往小學進行觀摩、實習、實踐的費用較少,用于開展實踐教學的經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開展。
(三)實踐教學現狀的成因分析
1.受學校、專業辦學條件所限
BCU是一所民辦綜合性大學,學校所有辦學經費均為自籌,教育學院是學校的一個二級學院,此前無師范辦學經驗。小學教育專業是在教育學基礎上新申請設置的。正因如此,專業無論是在辦學經費投入,還是辦學經驗、基礎教育方面的社會資源、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與地方師范大學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專業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實踐教學師資短缺等問題的出現。
2.專業尚未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由于辦學時間短,小學教育專業尚未構建起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體系不夠明確。這就導致大學四年的實踐教學無法做到統籌規劃、科學設計,教師無法根據整個實訓教學體系來設計實踐項目能力訓練內容,無法實現課程間互相配合、螺旋式進階。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完善,與此相匹配的評價體系自然無法構建。
二、實踐教學的改進策略
針對當前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課題組提出參照教育部頒布的《小學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以下簡稱《專業認證標準》)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貫徹“學生中心、產出導向”的理念,嘗試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以此提升專業的實踐教學質量。
(一)整體構建實踐教學的目標與內容體系
實踐教學培養目標處于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地位,明確的培養目標是有效開展實踐教學的前提條件。開展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此,小學教育專業參照《專業認證標準》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從專業人才培養角度出發,整體構建實踐教學的目標與內容體系。將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通用職業能力,包括表達與交流、溝通與合作、組織與協調能力。二是教師職業能力,包括教學基本功(“三字一話”)、教學實踐能力、班級組織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五項能力。三是教師職業情感,包括熱愛教育、關愛學生、為人師表三個方面。以上目標還可以細分為更具體的目標。根據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包括教育實踐和社會實踐。其中,重點為教育實踐,包括觀摩實踐、模擬實踐、課堂教學實踐、第二課堂實踐、教育見習實習和研習,以上內容還包括諸多更為具體的內容。社會實踐則包括社會調研、社會活動兩個方面。基于整體構建的實踐目標體系和內容體系,對大學四年的實踐教學進行統籌規劃,由此將實踐教學的具體目標、內容落實到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中。
(二)加強課賽融合,發揮學科競賽促學、促訓功能
課賽融合、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的教學模式符合行業、用人單位實際需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將學科競賽內容與具體課程內容相結合,將學科競賽與學習技能、崗位練兵緊密結合,將學、練、賽融為一體,以競賽為契機,提高學生技術技能,實現學生專業技能水平與專業實踐能力的整體提高。要真正實現課賽融合,以賽促學、以賽促訓,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基于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選擇符合學生專業能力培養要求的學科競賽,將競賽與課程相融合。二是基于課賽融合的教學模式,重新修訂課程教學目標、內容、評價等,確保能真正地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三是根據課程、教師自身情況,組建學科競賽團隊,由團隊教師發布賽事信息,組織開展參賽培訓、選拔、推薦等活動。
(三)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小學教育專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一是構建量化的、可操作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可按照目標層、能力層、一級指標層、二級指標層進行分層設計[1]。需要指出的是,以上4個層級中的下一層級均是上一層的具體化與細化;各層級中的各項指標權重并不相同,均需要根據其在所在層級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加權賦值,給出每一項的權重系數。二是關注過程性評價。為專業學生建立記錄教育見習、模擬教學、教育實習、教育研習、教師技能培訓考核和比賽等實踐過程的電子成長檔案袋。專業教師可根據成長檔案袋實時了解學生實踐中的表現、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從而對學生進行實時評價和及時指導糾正,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優勢,推動其技能提升。三是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采取教師評價、社會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評價主體共同評價的方式。四是注重評價方式多樣化。鑒于實踐內容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不同的實踐技能訓練宜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實踐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五是評價標準多層化。對于相同的實踐訓練內容,不同年級的訓練目標不同,由此決定了評價標準也不同,即四個年級的實踐能力評價標準與指標應隨年級的變化而不斷提高,以此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四)獲取更多的資源,健全實踐教學保障機制
健全的保障機制是實踐教學得以順利高效開展的前提條件。要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增進專業教師尤其是實踐教學教師對小學教育專業教學的了解,是提升實踐教學水平的保障。為此,專業應爭取學校支持,加強實踐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制訂教師培養計劃,建立相應的制度和管理措施,有計劃地實施實踐課程教師培訓和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和文件,為專業教師尤其是實踐教學教師深入小學教學一線提供政策支持,并有步驟、有計劃地分批組織實施。與此同時,注重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與其他學校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或優質小學合作,從中選聘有先進教育理念、豐富教學實踐經驗、較強教研能力的一線小學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擔任兼職教師。制訂兼職教師工作規定與績效考評方案,從政策上明確兼職教師的工作任務、工作考評方法。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加大基地的建設與管理。一是參照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按照每20名實習生配備不少于1個教育實踐基地、示范性教育實踐基地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要求來建立校外教育實踐基地[2]。二是重視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制定基地建設和管理規章制度,不能把基地建設停留在簽訂實習實踐合作協議上。專業和實踐基地應找到能夠滿足雙方需求的契合點,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專業應與基地校在教育教學研究、校本課程開發、教師培訓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充分發揮高校教師在理論和科研方面的優勢,助力小學開展教科研活動。而基地校除為專業提供實習實踐機會外,還要派出優秀行業導師指導專業學生進行教育實習和論文撰寫等,此外還可與高校教師積極開展協同教學,讓專業實踐教學更具針對性,更切合小學教育實際。
三、結語
民辦綜合性大學如果不能落實以上舉措,將不利于學校小學教育專業發展,最終有可能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因此,無論是專業,還是學校,都必須有排除萬難,爭取一切可能資源,健全專業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的決心。
[ 參 考 文 獻 ]
[1] 李金鑫,蘆穎. 師范類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23(15):93-9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2017-11-08)[2023-0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
18535.html.
[責任編輯:蘇祎穎]
[收稿時間]2023-06-20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城市學院2020年教科研重點課題“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小學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以北京城市學院為例”(JYB20201010)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許黃裳(1978—),女,湖南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教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