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洋洋 常宇環
[摘 要]學前教育專業是以培養師范生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學科門類,應貫徹落實以實踐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但通過對幼兒園新教師的調查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存在諸多問題:體力勞動超出保育工作界限,影響學生專業認同感;實習基地培養意識和能力欠缺,高校教師指導不力;實習生兒童中心和游戲化不足,活動內容和實施方式單一刻板;實習生課程生成意識及能力匱乏,對教育事件的價值不夠敏感。針對這些問題,文章提出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質量的對策,即實習基地發揮育人功能,承擔培養責任;“園—?!苯y一培養目標,完善“雙導師”合作機制;把兒童中心的“情意”化為教育行動,敬畏教育中的點滴。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育實習;師范生
[中圖分類號] G6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21-0131-05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以幼兒為本”的理念和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充分發展的教育觀,推動了我國幼兒園課程范式的轉換,即從科學中心主義課程向社會建構中心課程轉變,從以“教”為中心的課程向以“學”為中心的課程轉變。這是根本性、結構性的變革,相應地對教師的能力結構也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師要把幼兒理解的、幼兒當下生活中的課題和幼兒主體參與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和同伴文化置于課程的中心地位,強調綜合、生成、情境、體驗等要素[1]。現代化、前瞻性的幼兒園教育、幼兒園課程要求幼兒教師在尊重幼兒主體性、發揮幼兒主動性、師幼互動、生成課程、創設環境等方面的專業能力有所提升,具體體現在教師對幼兒發展需求要有準確的觀察評估能力,教學方式上要以發現式學習為主,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有效的師幼互動,在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實施上要從幼兒的興趣和生活中生成,創設適宜的心理及物質環境和投放豐富、有探索性的材料。在“課程游戲化”“游戲課程化”理論和實踐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的問題更加凸顯。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的重要性
(一)政策引領下師范生能力培養的“實踐取向”
國家高度重視包括學前教育專業在內的師范生的實踐能力培養。2011年10月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明確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教師為目標,強化高校師范生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培養,保證教育見習、實習的時間和質量,提供觀摩名師課堂的機會,多渠道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2011年10月教育部出臺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提出了“實踐取向”的基本理念,明確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2016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實踐教育目標,構建和豐富了師范生教學實踐內容體系[2]。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2021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明確了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應具備的專業基本能力,包括師德品質與踐行、教育教學技能、綜合育人素養及終身發展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是以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學科門類,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以教學實踐為核心、突出教育教學綜合能力。但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大四實習生及幼兒園新任教師的調查發現,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與一線教學活動所需的教師素養存在一定差距。
(二)本科層次的師范生將成為幼兒園教師主力軍
201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多渠道加強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健全幼兒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等。2016年3月《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中指出,師范生教育實踐存在目標模糊、內容單一、形式刻板等問題,是我國教師培養過程的薄弱環節。要想提升教師培養質量就要解決師范生教育實踐存在的現實問題[2]?!案鶕?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共計調整27個,全部為增設?!敝链?,我國共有416所院校開設學前教育本科專業,以中部省份山西省為例有13所本科層次院校開設學前教育專業[3]。可見,本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成為未來幼兒教師主力軍已成主要趨勢。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在職前培養階段的人才培養培體系設計、培養理念與目標、培養過程與質量等可以做哪些改進等問題還有待調查及研究,應當關注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培養質量。對學前教育專業實習質量進行研究,有利于從學理上和實踐中分析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教育實踐素養。
(三)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專業素養的綜合鍛煉
教育實習作為師范專業本科教學最后一個綜合實踐環節,是對本科階段學生學習的一次全面實踐鍛煉,也是對學校人才培養方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的全方位檢驗[4]。教育實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情境應用性和應變靈活性,是專業素養應用于專業社會實踐的綜合實操,對師范生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實習強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所學專業知識為基礎,在幼兒園真實教育情境中面向幼兒,能夠基于幼兒發展需要設計與實施各種教育活動。教育實習突出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設計支持幼兒發展的活動創新能力、把活動設計轉化為真實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發展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方法與策略的教育機智,使學生在畢業之際就具備幼兒園一線骨干教師的專業素養。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問題分析
(一)體力勞動超出保育工作界限,影響學生專業認同感
從學前教育專業性來看,保育工作非常重要。但是這不能成為讓實習生只做保育工作而不培養其他方面專業素養的理由。更有甚者,一些實習單位安排給實習生的工作內容遠遠超出保育的實質性范圍和界限,把實習生當作臨時工分配工作任務。筆者2021年11月在太原市M幼兒園對實習生進行了訪談,部分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反映實習期間“保育工作任務量大、太累,以后可能會因此不想從事幼兒教師這一職業”。還有學生表示“實習工作讓自己重新認識了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原因是在學校學習期間,專業課教師一直在強調幼兒園教師是具有專業性的職業、是個體發展的重要啟蒙者和引導者、是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一個群體、是需要進行研究性工作的一個群體,而實際的實習工作卻讓學生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學生實習總報告中也不乏“感受到了幼兒園教師的辛苦”“幼兒園保育工作繁重”等字眼。大量的體力勞動致使部分實習生無暇思考其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或者說,部分實習生的專業熱情在繁重的清潔打掃工作中被消磨,這直接影響了這些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使其對本專業將來要從事的主要工作的價值產生了質疑甚至是排斥??梢姡摵蓸O大的保育工作或偏離專業分內工作的其他工作已經成為影響實習生就業選擇和專業認同感的重要因素,如不解決這一問題,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到我國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和幼兒園教育質量。
(二)實習基地培養意識和能力欠缺,高校教師指導不力
自主尋找實習基地的學生基本能按照自己的實習需求鎖定實習園所,滿意度較高。但也不能忽視仍有部分學生在實習期間缺乏培訓學習機會,專業成長有限?,F有的培訓或教研學習活動的效果也值得認真審視。每個幼兒園幾乎都有教研活動,但每次教研活動全園上下都特別忙碌和疲憊,有些幼兒園經常是下班后才進行教研學習,這使得實習基地的培訓或教研學習活動的質量難以保證;而且很少有實習幼兒園專門為實習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或培訓活動,這使得實習生在適應幼兒園教研活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此外,高校教師的指導質量參差不齊,每個實習生得到的專業指導也不同。實習指導教師則認為學校教學科研任務已經非常繁重,甚至在備課都沒時間的情況下,每個教師分散指導多個幼兒園的實習生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梢娫趯W生實習指導中,部分指導教師存在的主客觀原因致使實習指導質量無法保證。
(三)實習生兒童中心理念和游戲化意識缺乏,活動內容和實施方式單一刻板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觀察是成人了解幼兒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實現客觀、真實、積極地看待幼兒,還需要對觀察信息進行綜合深入的分析評價[5]。通過觀摩實習生組織的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以及兒童觀。大部分實習生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都是教師推著幼兒走“活動流程”,暗示性和指向性的問題成為教師完成活動的抓手,封閉性的問題充斥著集體教學活動而沒有游戲性可言,“是不是、對不對”的提問和“是或對”的回答讓活動過程對幼兒來說絲毫沒有主動性可言,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在活動中注意力分散、活動秩序混亂、活動目標達成度低等問題。此外,筆者在觀摩實習生組織集體教學活動中發現,幾乎所有實習生在活動延伸時都做得很生硬,任何類型的活動最后都要給幼兒講一個“道理”,表現出極強的刻板和單一化特征。杜威認為“兒童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6],每一個幼兒所展現出的都是“完整”的自己,而非片面、單一的,我們所看到的幼兒是立體的、真實的、擁有一定認知和生活經驗的幼兒。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的觀察、評估與反思能力本質上是其兒童觀和專業素質與能力的體現,如果眼里沒有幼兒,就無法找到適宜的教育方式。實習教師的專業素養仍需繼續提升和完善,對于即將走向工作崗位從事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來說,要在教育實踐中做到眼中有幼兒、心中有目標、行動有方法還需要更長時間、更有深度的反復學習和鍛煉。
(四)實習生課程生成意識及能力匱乏,對教育事件的價值不夠敏感
部分學生最基本的課程生成意識和能力缺乏。如有的學生在面對一個生活中常見的“丟失物品”事件時就缺乏挖掘其教育價值的敏感度,給出的答案可以說沒有專業性可言,對于幼兒經驗的增長、思維的提升非常有限。事實上,當班級里出現一個幼兒關注度極高、興趣性極濃的事件時,幼兒園教師要運用一定的教育機智來處理,尤其要從幼兒自身的經驗出發,把問題的“球”拋給幼兒,調動幼兒思考,交流可能的處理辦法。幼兒是有一定生活經驗及思考能力的個體。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給予幼兒支持和肯定,讓幼兒把討論出來的解決辦法拿去實踐、去體驗、去修正,讓幼兒“活起來”“動起來”,全身心地參與到問題解決過程中,收獲思維的成長、合作的快樂,真實地發揮和體會到自己的力量。教師的課程生成力和教育機智的發揮其實就在于教師要發自內心地相信兒童是有能力的、兒童經驗不是空白的、兒童經驗是可生長的。通過把問題拋給兒童的啟發式誘導,更有助于在看似日常、普通的事件中發現兒童、了解兒童、尊重兒童,使教師能夠更加清晰地找到自己所面對的鮮活的、真實的兒童的經驗生長點在哪里、是什么,如此才能做出更有效的教育行為,也就是去生成以兒童經驗為中心、以兒童活動促進思維內化、著眼于個體終身發展的課程。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質量提升的策略
(一)實習基地發揮育人功能,承擔培養責任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最佳的工作是幼兒園一線教師。就幼兒教師能力培養來說,要關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職前職后課程改革與探索,發揮基于真實工作場所的專業實習的效用[7]。作為實習基地的幼兒園是高校與一線合作育人的場所,實習幼兒園為學生畢業前走向本專業工作崗位提供了職業體驗和學習的場所。實習基地接納實習生進入生產實踐一線需要承擔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責任。研究表明,實習滿意度受學生從實習中獲得成長、感受實習的工作價值、實習時對自己的工作表現等因素的正向影響[8]。因此,實習基地應該發揮育人功能,承擔其接納實習生并為幼教行業培養人才的責任,探索實習生培養模式。
1.注重實習生工作時間和內容的合理分配,與高校探討形成一致可行的實習工作方案,就學生在園實習期間的時間、崗位、內容等進行規劃,幫助實習生在實習工作中逐漸轉變身份角色和心態,以實習生專業成長與發展為己任,對實習生工作任務提出要求的同時給予必要的幫助。
2.重視基地指導教師對學生在專業素養和發展方面的引導,尤其要發揮老帶新、傳幫帶的作用,幫助學生形成對專業前景更為全面的認識,關注實習生的心理和工作狀態,對于出現的問題要專門關注和及時處理,如園所管理者和教研領導要定期召開實習生座談研討會,及時了解學生訴求、把控實習質量,還要善于在歷年的實習生培養工作中總結寶貴經驗,不斷提升基地人才培養的質量。
3.注重提供學習發展機會與相應平臺。一些實習基地存在讓實習生在班“看住”幼兒而班級教師去開教研會的現象,而教研會能夠促使教師對教育實踐和理論問題進行集體反思及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準幼兒園教師的實習生要想在專業上從“入門”到“登堂”再到“入室”,必然離不開教研會這一支撐,故而實習園所應以實習生專業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眼光來培養未來教師,在教研會上廣開言路,調動實習生專業熱情、激發實習生專業思考、給予實習生專業引領。
(二)“園—?!苯y一培養目標,完善“雙導師”合作機制
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習工作計劃的制訂上,不妨突破高校主導甚至決定的單一方式,邀請優質教育實習基地的管理人員、骨干教師等參與到實習計劃的制定中,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與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幼教實踐所需的人才類型兩個方面統籌一致為教育實習目標。目前常見的培養目標是為學前教育行業輸送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及管理者或研究者。確定目標后須圍繞目標形成具體實習任務、方式、成果等實習方案內容。教育實習計劃的具體實施必然離不開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和高校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半p導師”作用的發揮首先要明確各自的分工及合作路徑。明確的分工與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真正發揮出“雙導師”在實習生指導工作中“1+1>2”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工作,為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和專業基礎。
園內指導教師均是有一定從業經歷的教師,其所擁有的大量一線工作經驗、對幼兒的了解、家長工作經驗、職業發展規劃等知識都應不吝嗇地運用到指導實習生工作上。高校指導教師身兼數職,工作任務繁重,加之高校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導致其實習指導工作流于形式[9]。高校應為有實習指導任務的教師提供客觀條件、給予工作任務和時間上的合理分配和督促,在實習生指導工作中注重增加指導教師的數量、保證指導教師工作的質量。高校指導教師則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對實習生在園實習期間的工作情緒、工作狀態要予以關注和引導,對其專業需要也要給予幫助,比如活動的設計、教研活動的記錄和學習、畢業論文的調研工作等,指導方式上要注重線上線下指導相結合。在具體的合作路徑上,園內指導教師和高校指導教師應建立聯系,積極溝通實習生的實習情況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商量解決方案。高校指導教師也應走進幼兒園、走近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園實習基地指導教師進行專業上的探討和交流,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教育思想并促成雙方專業上的成長,在實習生指導工作中愉快合作。
(三)把兒童中心的“情意”化為教育行動,敬畏教育中的點滴
筆者在實習指導過程中通過與實習生的隨機訪談發現,實習生能夠在評價幼兒園一些事件或人物時把“兒童中心”放在第一位,在學生的實習周志中也有部分學生在反思中指出要關注兒童、關注兒童經驗。而在實際的活動組織與實施和測試中,這種初步的兒童中心意識卻沒能很好地體現出來。幼兒在幼兒園獲得的經驗不同于在家庭中、在社區中獲得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幼兒園獲得的活動經驗是相對系統的、整合的、彼此有聯系的,能幫助幼兒形成對自然、社會或某一微觀事物較全面的認識,能對事物之間的聯系性形成初步的概念。因此,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尤其是集體教學活動需要具備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經驗為生長點、以兒童發展為落腳點的實踐價值取向。實習生經過專業的熏陶和學習后具備了兒童中心的意識,但在實踐中卻難以將其轉化為真實的教育行動,面對教育實踐中復雜、多變、細碎的日??简灒瑢嵙暽慕逃袨楹湍芰σ廊挥泻艽蟮倪M步空間。
四、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進入幼兒園工作現場進行專業實踐與學習是必修課之一,也是其形成專業核心素養的必由之路。核心素養是知識、實踐與專業價值觀的統一體[7]。這就要求實習教師在進行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時必須對自己在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遷移,鍛煉基本技能,從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入手,不斷嘗試應用和踐行科學的教育理念。對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不斷反思與改進,在觀摩學習他人教育教學行為時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尤其要注意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如何看待兒童、如何看待自己的專業等元認知問題,以此形成專業價值觀和職業認同感、科學的專業認知,進而指導自己的專業實踐,逐漸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在大學系統的學習和訓練中、在幼兒園教育實習基地的觀摩和實操中,教育者還需要做好實習生走向工作崗位的引路人,培養學生要懷著一顆對教育、對生命、對生活的敬畏之心來面對自己即將從事的事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決勝期,各項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培養高質量學前專業師范生是建設我國高質量教師隊伍、形成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教育專業實習作為高質量師范生培養的最終實踐培養環節,也應以高質量為發展取向、以高質量師范生為培養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旨歸,解決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實習問題,助力高質量教育人才培養。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EB/OL].(2016-03-21)[2023-04-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公布新一批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EB/OL].(2020-03-05)[2023-04-0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3/t20200305_427816.html.
[4] 秦遜.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設計的創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7.
[5]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 李敏宜.全球學前教育發展趨勢:注重提升師資隊伍核心素養[J].幼兒教育,2020(7):56.
[8] 何光明,楊玲惠,吳柏萱.實習環境知覺、實習滿意度與生涯自我效能的關系探討:大同技術學院餐飲管理系的個案研究[J].金門大學學報,2012(2):157-178.
[9] 朱淑琴,趙瑛.高師院校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2(4):109-110.
[責任編輯:劉鳳華]
[收稿時間]2023-06-07
[基金項目]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產教融合理念下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實踐研究”(J2021855);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專業認證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教育見習課程體系構建及實施研究”(J20221330)。
[作者簡介]許洋洋(1993—),女,山西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哲學、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通信作者:常宇環(1993—),女,山西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哲學與教師教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