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達到這一要求,需要教師將民間美術融入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出民間美術所具有的獨特性與藝術性,借此有效宣傳中華文化,加深學生對于民間美術的理解,實現學生美學素養的有效培養。對此,文章從七個方面入手,闡述美術教師如何應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民間美術與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合,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初中美術;民間美術;有效融合;探究
作者簡介:王菲(1993—),女,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丁蜀鎮陶都中學。
民間美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學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因此,教師要認識到民間美術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在進行初中美術教學時,將民間美術有效融入其中,營造出濃厚的美術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民間美術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以此真正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
一、注重美術氛圍的營造
要想提高民間美術對學生的吸引力,加深學生對民間美術的了解,教師要注重民間美術鑒賞氛圍的營造。在濃烈的美術氛圍中,學生不僅可以充分感受到民間美術所具有的獨特性,加深對于民間美術的理解,也能不斷提高自身學習美術的興趣,久而久之便能夠實現審美水平及美學素養的提升[1]。
民間美術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教師要選出合適而且能夠吸引學生的形式,并進行美術氛圍的營造。例如,在教學蘇少版美術八年級下冊第七課“張貼的畫”時,由于張貼畫與剪紙這一民間美術有著相似的形式,因此教師在對這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提前對教室進行布置,在墻壁上貼上幾張張貼畫,并在張貼畫的附近貼上各種樣式的剪紙。在完成對教材內容的教學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剪紙這一民間美術形式進行了解,使學生充分感受剪紙所具有的魅力。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墻上貼的剪紙,并將其與張貼畫進行對比,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了解剪紙這種美術形式。此外,在不同的節日,教室里也可以貼上對應的剪紙來營造節日氛圍,以此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被充分應用于不同學科的教學中,它能夠從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態來進行事物的呈現,是一種十分實用的教學工具,對學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教師在推動民間美術與初中美術教學融合的過程中,可以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效運用,為學生充分展示民間藝術[2]。
一方面,利用多媒體呈現內容,可以同時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對民間美術進行了解。多媒體技術還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將一些歷史悠久的、經典的、極其珍貴的民間美術作品呈現給學生。另一方面,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而多媒體技術打破了以往枯燥的課堂模式,使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會更加濃厚。對此,教師要認識到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推動學生美術素養的不斷提升。例如,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發展歷史,為學生展示民間美術作品,從而讓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不同類型的民間美術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美術教學的實效。
三、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民間美術作品
學生通過多媒體、教材等載體接觸民間美術,都會有著一定的隔閡,因此單純地在課堂中針對民間美術進行講解是具有局限性的,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近距離欣賞民間美術作品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民間美術所散發的魅力[3]。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一些民間美術作品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學生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無法看見這些民間美術作品,而且沒有機會對其制作過程進行了解。對此,教師要與學校進行有效商討,邀請民間美術專家到學校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或是組織學生到校外對民間美術作品進行欣賞,使學生充分了解民間美術作品創作的理念與過程。在實際教學時,為了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發掘當地的民間美術,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對當地一些民間美術作品的制造廠進行參觀,使學生更加真實地體驗到美術作品制作的過程,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這種模式能夠更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近距離接觸民間美術的機會,推動民間美術與初中美術教學更加深入的融合。
四、根據學生興趣開展教學
傳統美術課堂教學較為枯燥,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了解藝術流派以及鑒賞高雅藝術有較高的難度,久而久之,他們容易產生厭煩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創新傳統美術教學形式,將民間美術與初中美術教學進行融合,基于學生的興趣,選出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來進行教學。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美術八年級下冊第一課“生活的藝術—中國工藝美術”時,教師要明確這一課涉及陶器、玉器、瓷器、青銅器、絲綢等民間藝術,并基于此來進行調研,了解學生所喜愛的民間美術形式。若多數學生喜歡陶器,便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呈現各式各樣的陶器;若學生喜歡絲綢,則可以針對“絲綢之路”展開詳細介紹。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開展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明確課堂教學的方向。此外,教師要明確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色彩艷麗、造型新奇的事物有著較強的探索欲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據此進行選材,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美術課堂中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適當拓展教學的內容
在進行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對民間美術的內容進行介紹,沒有拓展教學的內容,很難有效達到教學的目標。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大量吸收知識、廣泛學習的階段,如果教師不能做到有意識地對民間美術的內容進行拓展,學生就無法充分理解民間美術的豐富內涵,民間美術所發揮的教育價值也就無法充分體現。對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深入挖掘與民間美術相關的中華傳統文化,為學生拓展美術文化知識,讓學生能夠明確民間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內涵。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一課“可觸摸的歷史—中國雕塑藝術”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闡述雕塑的含義,讓學生了解到雕塑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包含了雕、刻、塑三種不同的制作形式,主要是借助相應的材料來制作出生動的形象。然后,教師再為學生介紹具體的雕塑作品,如我國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廣為人知的大型群雕,十分真實、立體,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高超的雕塑技藝。為了有效拓展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繼續為學生講解兵馬俑的由來,讓學生明白雕塑作品中的深刻內涵及其復雜的發展歷程,以此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延伸。
六、提升學生美術認知水平
美術本身就是一門傳承傳統文化的學科,能夠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技能。新課程標準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將教學的注意力放在對學生美術技能的培養上。民間美術則是美術的重要源泉,教師將民間美術與初中美術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能夠引導學生更加直觀、準確地了解和認識美術,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的內涵,提升學生的美術認知水平。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融入民間美術,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美術的真正魅力及內涵,使學生在知識以及技能等多個層面獲得提升。
例如,在開展初中美術活動“我為校園添色彩”時,教師要先為學生設定一個明確的教學主題—校服設計,再將民間美術中與服飾設計有關的內容融入課堂,為學生展示民間美術中的服飾設計的內容,其中包括民族式的服飾設計、西裝式的服飾設計、運動式的服飾設計等,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這些服飾的設計特點。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民族服飾設計的美術文化中去了解與掌握服裝設計的原理,使學生能夠有效結合實際生活來了解不同服裝設計的應用場景,如晚禮服適用于出席宴會等場景,較為隆重、優雅;而日常運動服飾有著簡單與舒適的特點;西裝則適用于正式場合,較為嚴謹。服裝的設計不僅要符合實際情況與需求,在顏色的選擇上也要考慮到人的膚色等多種因素。教師通過在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能夠讓學生對美術知識內容形成更加直觀與深入的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校服,以此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美術技能,達到更好的美術教學效果。
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地融入相關的民間美術,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獲得更加直觀的美術學習體驗,同時借此來激發學生的美術思維,使其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在實踐中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與技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
七、拓寬學生美術視野
在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美術知識以及相關的美術技能,還要引導學生發現美術的魅力,使其更好地去了解美術、關注美術,拓寬學生美術視野。在新課程的導入之中,教師可以積極地結合民間美術的特點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初中美術課堂的學習中能夠獲得多元化的發展。
例如,在開展初中美術活動“校園藝術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請柬,對請柬的樣式以及內容等進行設計。首先,教師要展示一些民間制作的請柬,讓學生來進行觀察和了解,進而加深學生對請柬的認知。其次,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靈活地融入民間美術的相關內容,包括繪畫以及書法等內容,再為學生講解請柬的發展歷程:“在古代,請柬的顏色以紅色為主,代表喜慶和吉祥;請柬上的字均是自右向左豎寫而成,并且古人還會在請柬上進行繪畫;繪畫是古代請柬重要的藝術呈現形式。而在當今,請柬往往通過繪畫軟件進行設計,除了外殼用大紅色,里面的內容基本都用粉紅色的紙;請柬外殼上的內容自左向右豎寫,里面的內容則是自右向左豎寫的。不同的場所所使用的請柬也是不一樣的,如在結婚時所使用的請柬,大多數都使用新人的照片來作為請柬的背景圖片,配上相對應的文字內容制作而成;而在孩子的百天宴會中,請柬使用小孩的照片作為背景,并且配上對應的文字內容。”最后,在為學生展示及講解完這些豐富多樣的民間請柬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自己的請柬,以此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美術知識應用于動手實踐,鍛煉學生的美術技能。這樣的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了解到民間美術的多樣性內容,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與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借助民間美術,助力學生美術學習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
結語
總而言之,將民間美術與初中美術教學進行融合是新課程改革下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民間美術與初中美術教學的結合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還能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充分提高美術素養。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思路,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利用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實現民間美術與初中美術教學的融合,從而真正達到提升學生美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牛燁.地方民間美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融合運用[J].藝術大觀,2021(24):119-120.
[2]何瀟華.民間美術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6):27-28.
[3]孫蕓.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融入民間美術元素[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