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倩
摘 要:小學階段的的學習是每個孩子都非常關鍵的時刻,也是打基礎的時刻,每科都非常重要。數學是小學教育時期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否科學有效,不但關乎數學教學模式的優化質量,也直接決定著學生數學綜合知識技能體系的建設成果,對小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奠基性影響。然而長期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一直難以得到保障,這是教師亟待攻克的教學改革任務。文章主要探究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教育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從而助推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落成,使學生的智慧潛能與數學探索能力得到全面的開發和強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使他們能夠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靈活地解決現實問題。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內容,通過多種方法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特征,實現數學能力、數學思維的發展。
1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學教學效果。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能使小學數學教學手段更加多元化,為教師打造實踐化課堂、討論化課堂、參與化課堂以及游戲化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水平提升。此外,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無法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對數學教學產生厭煩心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能夠使學生有更多參與探究活動的機會,還能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進而喜歡上數學。
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關注,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思維以及能力發展的關注,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個人能力,還要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提升學生的探究、思考以及觀察能力,促使學生用科學的眼光看待數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2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加強新舊數學知識聯系,引導學生溫故知新
小學數學課程知識具有基礎性和綜合性特征,各項思維品質和知識技能之間都存在著互相滲透的密切聯系,無論哪個知識點的講解不到位,都可能導致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體系中出現死角,給學生日后學習數學知識以及高階思維能力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都將精力放在新課程教學策劃以及新知識輸出上,對新舊知識的銜接缺乏足夠的重視,這不但有悖于小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發展規律,也不符合數學課程特性,難以為學生夯實數學基礎,降低了數學課堂有效性以及小學數學整體教學水準。因此,教師在更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著力加強新舊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既可以利用舊知識導入新課,也可以在課堂探究階段滲透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技能,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新舊數學課程的銜接,全面消除學生的知識死角,另一方面也能夠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溫故知新,從而實現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初步提高。
2.2努力構建智慧課堂,激發學生探索數學世界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想要顯著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開創更廣闊的自主性學習空間,這樣才能深度彰顯教師以生為本的改革思想。構建智慧課堂是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的新理念,教師積極落實智慧課堂構建,不但可以擴充數學課堂教學容量,豐富其形式和內容,也能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產生有效的自主探究行為,如此,數學課堂有效性自然可以得到相應提高。因此,教師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過程中應該大力踐行“新課標”指導思想,加強構建數學智慧課堂,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多媒體技術資源的教學實踐優勢,為學生營造靈動、直觀、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索數學世界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能顯著促進數學課堂教學信息化發展,從而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主動權,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求知精神,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技能體系,多層面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2.3繪制數學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品質全面發展
在素質教育思想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向學生輸出數學知識技能,而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使學生具備參與自主學習的關鍵能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所以提升緩慢,主要是因為教師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工作落實不到位,導致學生無法順利掌握科學的數學思維方法,難以真正優化學生的自主發展。思維導圖是一種新型教學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引領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同時,思維導圖還符合人類大腦記憶呈放射狀的特點,應用思維導圖有助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工作中,教師應該積極開發思維導圖的思維引領、歸納總結以及知識梳理功能,根據具體的數學課程知識為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直觀地感知和領會數學概念知識的來龍去脈,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全面發展,從而創新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現階段教學內容的特點,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數學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使全體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共同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衛平.“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2(20).
【2】馬平成.農村“雙減”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升[J].天津教育,2022(9).
【3】蘇宏堂.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方法研究[J].學周刊,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