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閱讀教學
語文與生活之間息息相關,閱讀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與經驗,理解文章中的思想以及感情,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對于自己身邊的事物較為熟悉,所以開展生活化的閱讀教學,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喚起其記憶,讓其更好地體會閱讀內容,提升其閱讀能力。
老師可以從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出發,為其創設生活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激發其學習的熱情。
比如在《鹿角和鹿腿》的閱讀中,老師可以把數學學優生和語文學優生之間放在一起舉例,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從而端正其對于自我的認知,讓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從日常生活當中開展教學,能夠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繞過復雜抽象的教學障礙,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在閱讀課程當中,老師可以運用生活實景讓學生走進生活,在自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其在仔細觀察的過程當中掌握知識,更好地體會到閱讀以及生活之間的關系。
比如在學習《金色草地》之后,學生要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拍攝一組照片,將其制作成PPT課件播放給學生看。照片與文字之間的結合,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字背后所蘊含的道理,給予其直接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在腦海當中生成更多美麗的自然風景,激發其對于自然的熱愛。然后,老師可以結合文章的內容詢問學生:為什么冬天地上會白茫茫的一片?學生回答:因為下雪。然后老師再詢問學生:為什么草地會變成黃色的?學生能夠結合文章當中的內容了解到。隨著秋天的到來,小草開始枯萎,草地變成了黃色,氣溫的上升讓草地開始萌芽,又變成了綠油油的一片。以此加深學生對于周圍景色的認知,促使其能夠將知識遷移到生活里,仔細地觀察身邊的熟悉事物,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當中,采取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發揮出閱讀教學的作用,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新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