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梅
摘 要:英語是實用性比較強的學科類型,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學會使用英語。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更注重傳授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學習單詞、語法等,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也沒有為學生英語實踐創設良好環境,不利于發揮英語的實用性。對此,需要教師基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合適的語境,以此創新教學模式,提升英語教學效果。在本文分析中,主要基于生活化理念,探索如何形成生活化的課程,提升初中英語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教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6-0227-03
在當下,積極地基于生活化理念進行教學,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基于熟悉的生活內容理解英語知識,掌握更多的英語單詞以及語法的使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相應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在本文所闡述的過程中,就主要探究當下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如何積極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構建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果。
1.研究背景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基本上僅選擇教材中的案例、情境、橋段等素材進行教學,但沒有創設相應的語境、情境,導致學生面對陌生的語言以及文化習俗,難以進行有效理解,因此會導致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久而久之失去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在教材中,針對餐桌禮儀的內容,都是基于西方語境下,而初中生所處環境與課本中的環境并不相符,導致學生難以理解這些餐桌禮儀,即便是學習了書本中的內容,但是也相應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長期基于這樣的教學,會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所學英語教知識,并失去學習的動力。對此,需要教師能夠在教學中積極加強學生易接受的事物與教學的緊密聯系,如積極地在教學開展中融入生活元素,保障與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生活性與實踐性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且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特別是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需要基于一定的情境讓學生交流和實踐,在實際生活場景的塑造中給學生創設合適的語境,將能為學生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在現階段初中英語的教學開展中,應基于生活化教學,全面提升英語教學的水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2.生活化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1)提升學生英語實踐能力
對學生的教學,始終要將實踐能力的培養當作教學的核心內容,積極加強知識點與實踐之間的聯系。特別是對英語這種語言類的學科而言,實踐是基本的屬性之一。在當下經濟全球發展背景下,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英語,同時學生在學習和接受外國知識的過程中,也相應地需要有更強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實踐能力,才可以促使學生在未來發展中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下,可以很好地將教學內容、教學理念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全面提升個人學習能力和英語實踐能力,同時對英語的學習也有著更高的興趣。將英語知識內容與生活事件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實現活學活用的學習目標,也相應地符初中學階段的教學標準。
(2)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改革
近些年的教育教學發展進程中,我國新課改不斷深入與推動。在初中階段的任何一門科目教學中,都需要順應新課改中的內容,同時全面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雖然傳統教育體系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提升學習成績,但是顯然在實際教學開展中所存在的弊端也顯而易見,如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在未來發展中,將無法讓學生良好地應用英語這門科目的知識點。而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開展下,英語教學工作增加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比重,順應素質教育,同時符合新課改,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釋放自己的個性,鍛煉自身能力,讓其個人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提升??梢?,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入初中英語教學,可以很好地滿足現階段教學的各方面需求,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其將會逐漸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模式,推動我國素質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3.運用生活化理念構建生活化英語課堂的途徑
(1)教師樹立起生活化教育理念
在現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中,雖然新課標規定需要將學生作為主要的教學對象,但是要避免忽視了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在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要引導者和知識傳授者,需要控制教育教學的節奏以及方向。要想運用生活化理念構建生活化英語課堂,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樹立起生活化教育理念,積極地將生活化理念與教學內容融合,形成生活化的教學體系。只有讓教師對生活化理念有著較強的認知程度,才可以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實現良好的連接,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在教師引導的生活化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在教師構建出的生活化情境中實現高效率的英語學習,特別是對英語的語法認知上會有更清晰的認知與了解。例如,在“going shopping”的語句教學中,教師樹立起生活化教育理念,將生活化教學與實際生活內容相結合,如讓學生觀察自己書桌上的各種東西,甚至衣物、書包等,當作教學中的道具內容,可以在生活化教學的情境構建中,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生活內容,對“we are planing to buy a book”“we are planning to buy”等句式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其次,在實際教學開展中,也相應可以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以此利用生活情境式的對話方式,進行英語內容的口語訓練,幫助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語感。
詞匯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教師在詞匯教學中,也需要積極地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讓學生可以將詞匯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對詞匯的學習能力。例如,基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手機比較熟悉這樣情況,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地利用手機教授學生各種詞匯,將需要教學的詞匯內容與手機相關的部位或軟件聯系起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看到英語單詞之后,與實物產生較強的聯系,以此很好地實現對詞匯方面的學習以及理解。
(2)英語課堂上的生活化理念運用
第一,生活化情景訓練。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往往好奇心比較強,教師此時若僅僅基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提升,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方式下,甚至會對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倦,逐漸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對此,需要在教師教學中積極地將生活中的資源運用到課堂中,實現生活化情景構建,開展生活化情景訓練,起到優化課堂氛圍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效果。例如,在顏相關的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基于課本中的內容展開教學,進行red、yellow等顏色的對照講解,往往會導致學生對顏色與單詞之間的關聯性不強,也相應地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F階段為了開展高效率的教學,教師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以此滿足現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需求。例如,從詞組角度開展教學,進行生活化情景訓練。為學生講解Blue shy、white clouds等詞組,讓顏色與現實物體進行良好的聯系,并引導學生基于生活經驗,將顏色與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組合,用英語表達出來,這一訓練可以提升生活化情景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將顏色自然而然地與物品進行聯系,在這種教學中,也相應地鍛煉了學生的個人認知能力。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喜愛的一些卡通人物著手,展開針對性的生活化教學訓練,積極地運用各種生活化的情景訓練,引導學生描述自己的喜愛卡通人物,以此讓學生可以在實際的口語與語法學習過程中,全面提升個人英語學習與實踐能力。
第二,構建良好課堂教學語境。初中階段是學生掌握和提升英語能力的重要時期,而初中英語一定程度上會涉及發音和腔調教學,一旦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會導致學生受到呆板、嚴肅的語氣影響,難以有效學習英語發音,在口語中也就難以良好、正確地表達,顯然無法保持較好的學習效果。在現階段英語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合適的語境,讓學生可以在語境中學習和練習英語口語,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地利用情感飽滿以及幽默的語氣進行教學,并盡量在全英語境下引導學生學習與表達,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例如,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英語與學生交流,可多根據當前教室中有的物件或學校發生的事情與學生討論,讓學生可以基于眼前的事物或有一定認識的事件進行英語交流。也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一些英語電影當作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一起嘗試針對電影內容進行英語表達,這樣可以充分帶動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極大地提升教學的效果與水平,以此有效保障教學效率的提升。
第三,利用角色扮演實現真實生活情境的構建。在當下的教學工作中,角色扮演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生活化情境構建方式,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了保障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發揮出生活化教學和角色扮演的效果,就要課前做好針對性的準備,同時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例如,先基于教學內容,找尋與其相關的生活案例或故事,先引導學生課下自主閱讀內容、選定角色并進行排練,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表演,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不僅僅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相應地提升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提升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知。
(3)課外延伸下的生活化理念運用
語言是一種源于生活實踐的一種工具,因此進行英語教學中,除了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理念,還需要積極地進行課外方面的教學延伸,幫助學生不僅僅可以在課堂上將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也相應地能夠在日常生活過程中聯系英語知識點,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環境下提升個人的英語能力。
第一,舉辦與生活融合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基于教學內容,在課堂外開展的延伸類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實現更多途徑下的生活化英語教學。例如,基于節日相關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開展以節日為主題的課外英語活動,讓學生任選一個節日,搜尋與該節日有關的事物,以圖片、視頻、實物等為載體,在課外活動中用英語進行交流分享,以此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參與感與趣味性,鍛煉學生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并了解各種節日,開闊視野。也可以基于生活中的一些娛樂項目開展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歌唱、看英語視頻和動畫等。這種較為豐富的課外活動,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語言氛圍,并感受英語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效果和方式。在上述節日課外活動中,引導學生利用英語介紹呈現的節日禮物或者物品,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可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相應地提升自身的詞匯掌握能力。
第二,課外作業中的生活化理念運用。除了開展課外活動,還需要重點對英語課外作業進行合理的設計以及劃分。例如,從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角度出發,設置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的課后習題,保障讓學生可以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學生普遍都比較喜歡小動物,對此,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學生喜歡的小動物設置作業,如設置填空題The small animal I like is (? ), it has (? ) hair, eyes like (? ), likes to eat (? ), often see it (? ).學生需要基于對小動物的觀察完成這一作業,遇上不會翻譯的詞,還需要詢問他人或自己查詞典。這一作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基于生活內容理解英語單詞,并且能有效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又如,可以利用英語歌曲布置作業,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以讓學生學唱英語歌曲,這一作業形式與傳統的利用重復性詞匯進行訓練的課后作業形式相比有著更高的趣味性。特別是學生學習英文歌曲時,能潛移默化地掌握各個單詞的發音以及寫法。也可以應用英語兒歌,將兒歌單詞打印出來給學生,其中有幾個詞要消去,然后給學生家長發送兒歌音頻,讓家長播放給學生聽,監督學生填寫被消去的單詞,這能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聽力水平,且作業不會枯燥單一。利用良好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可以在實際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英語各方面的訓練,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提升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以及實用性,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增強。
綜上所述,在全面推動新課改的過程中,為了保障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順利地開展,需要將生活化理念全面應用與應用教學中,充分發揮出英語教學的效果以及價值,提升教學的針對性與效率性,以此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邊鵬.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分析[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