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軍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學也成為初中生必修課程,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今后學習及工作提供良好信息技術支持。新課改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明顯有所變化,有利于學生知識習得及能力提升,筆者借此提出了如下創新建議。
一、革新教學理念,提高重視程度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在新課改環境下,盡管受重視度有所提升,但仍然會受到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課程容易被邊緣化,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圍繞新課改、新要求、新內容及新方法對信息技術教學進行創新,這樣才能確保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從而有效增強學生信息技術素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應當提高重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調整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模式,同時不斷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教學能力及應用操作能力,為信息技術教學打好基礎。
二、優化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主動參與到信息技術學習中。以“電子表格的建立”為例,教師在講課前可以借助Word文檔模擬班級學生身高信息,當密密麻麻的數字呈現在大家面前時,問:“同學們,老師可以在幾秒鐘內算出每位同學的身高、班級平均身高,甚至全校各個班級的每位同學的身高、年級平均身高,你們知道這個神器叫什么嗎?它就是Excel軟件。”以此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建立電子表格,學生的整個學習、探究欲望自然能夠提升,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優化新課導入的重要手段。
三、聯系實際生活,強化學生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及操作性,教師不能只局限于理論知識講解,要加強對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的培養,真正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優化教學,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仍以“電子表格的建立”為例,教師在完成知識要點講解后,可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回去幫家庭建立一個電子表格,將一個月的開支項目及各項目開支金額統計出來,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讓家人和你們一起觀察會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出現……”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結語
俗話說:“教無定法。”要想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教師可以通過學習新課改下的新理念及新方法,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特征,優化教學導入、聯系生活實際,有效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的理論理解及實踐應用,從而真正提升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