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又文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基礎課程之一,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學設計不夠生動有趣、學生參與度不高等。本文通過研究相關文獻,提出了幾種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包括采用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引入互動元素等。這些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而有效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 道德與法治教學 有效性策略
引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的在于通過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法律意識,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但目前來看,有的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缺乏興趣,學習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亟待我們解決的問題。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內容不夠生動有趣
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單調,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缺少生動有趣的案例和故事來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1]
(二)學生參與度不高
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參與和思考的積極性不足,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難以形成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采用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以實際案例為基礎,以問題解決為目的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2]通過講解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判斷力。同時,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和理解度。
例如,在《網絡新世界》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主題,提供具體案例:小明是一名小學生,他喜歡上網沖浪、玩游戲。一次,他在玩游戲的時候被陌生人加為好友。這個陌生人發給他一條信息,說能幫他獲得更多游戲道具和經驗。小明很高興,點擊了鏈接,并輸入了賬號和密碼。不久,他的游戲賬號被盜了,他的成果和金幣都被盜走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經驗,對案例進行有效分析,讓學生了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提升防范意識,如對釣魚網站、病毒攻擊等提高警惕。同時,學生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隱私和賬戶信息需要保護。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如何判斷網站的真假?怎樣防范病毒攻擊”等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與思考,使學生能夠探索出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如不輕易將個人信息泄露出去、不隨意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等,增強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
(二)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
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是一種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的教學方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等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自主學習,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例如,在《變廢為寶有妙招》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廢紙、廢舊材料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讓他們自主討論如何將這些東西變成有用的物品,并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在討論結束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方案,使用廢品和工具進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讓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制作完成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制作過程和經驗。通過展示,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同時也可以獲得來自教師和同學的反饋和鼓勵。
(三)引入互動元素
互動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3]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入互動元素,如游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思考。通過互動,可以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
例如,在《合理消費》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準備一些商品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經驗對這些商品的價格、質量、品牌等進行評價,并進行投票。通過投票活動,讓學生了解不同商品的價格和品質,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消費者和商家兩個角色,讓他們在課堂中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真實的消費場景。在角色扮演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情境演練,提高他們的消費意識和安全意識。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制作有關合理消費的宣傳海報,通過制作過程,讓學生了解消費者權益和消費者的責任。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協作,提高團隊協作和創造力。
結論
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優化教學理念,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為導向,合理設計課程和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田國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探析[J].實踐教育家,2020(12): 10-111.
[2]王莉莉.探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法[J].當代教育探索,2021(2):61-62.
[3]李曉娟.互動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