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
摘要:大單元教學打破了傳統單篇教學的局限性,要求教師放寬眼界站在單元整體的角度開展教學,對教材進行分析和重組,整合教學資源,把握教學任務。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角度出發做好大單元教學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大單元教學
引言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課題,各學科教師都要從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實施教育。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核心課程,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思維、審美以及文化這四個維度,教師要將這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落實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多維度核心素養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核心素養發展的角度做好教學設計。大單元教學是一種系統化的教學體系,教師要立足核心素養做好大單元教學設計。
一、構建大單元主題,明確學習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時以單元為單位,每一個單元都有明確的主題,這個單元的課文、口語交際的主題以及作文的主題都和單元主題有著緊密的關聯。以往,教師習慣按照教材順序一篇課文一篇課文教學,忽視了不同課文之間的聯系,導致蘊含在課文背后的知識也都是孤立地存在于學生的腦海之中。大單元教學要求教師要整合這個單元的不同內容,站在整體視角確立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立足大單元主題,并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展開思考。大單元教學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局限于課本上,教師從課文的內容出發構建大單元主題,再基于這個主題準備符合的教學材料,有效推動大單元教學的開展,在不同課文內容之間建立聯系,突出教學的整體性。[1]
教師要明確大單元的教學目標,要立足核心素養確定多維度的目標,聚焦語文核心素養梳理版塊聯系,確定單元教學的要點。教師要從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確定教學內容,整合兩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從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識這四個方面確定教學目標。
二、立足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設計學習任務
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確定了學習目標,要設計一連串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課堂學習任務的設計也要從核心素養的發展角度出發確定,讓核心素養培養真正在語文大單元教學中落地。教師從核心素養的發展角度確定大單元教學的教學目標,就要圍繞這些目標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和學習任務,將核心素養培養滲透到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活動中。[2]
比如大單元教學中也要關注基本生字詞的教學,教師可以設計具體的語境,將大單元的多篇課文的生字詞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教師可以圍繞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設計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自己通過學習工具學習相關字詞,掌握字詞的含義和用法,設計在具體語境中運用語言知識的學習任務。又如,教師也可以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問題串,將教學內容滲透到問題中,并通過問題串引發學生的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
三、優化教學過程設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
核心素養是更高層次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優化教學過程設計,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主陣地。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傾向于采取一味講授型的教育方式,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將相關的知識注入到學生的腦海之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雖然這種教育模式也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但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識的發展則會受影響,并且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也不夠牢固,容易忘記。要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角度做好大單元教學設計,就要求教師優化教學過程設計,從學生學習的視角設計教學流程,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建構中,并給學生提供更多語言運用的機會和平臺,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和啟發,給學生提供審美鑒賞的機會,拓展文化知識,加強文化教育。
大單元教學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師要做到主次分明,圍繞核心的知識點設計教學流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教師可以圍繞大單元的主題設計導讀,明確大單元的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教師要設置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正真實的情境之中學習語文,包括語文的生字詞的學習和運用等,在情境中表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語言建構與提升素養得以發展。[3]對于文章中的一些優美的句子和意境,教師也要通過情境的設置引導學生來體驗、感悟,讓學生在細細品味之中感受美、鑒賞美,發展審美能力。核心素養的發展要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一定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以深度學習為要求設計教學流程。
四、結語
大單元整體教學近年來備受關注,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從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角度做好大單元教學設計,構建大單元主題,立足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設計,落實核心素養,整合核心素養設計學習任務和活動。
參考文獻:
[1]唐玉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6):87.
[2]張勁.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以及運用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11):7-9.
[3]沈蕓.語文核心素養下的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0(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