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杉 方喆
[摘要]為了探索文化自信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影響,本文以跨文化教育理論為指導,對文化自信教育進行了實踐探索。研究結果顯示,文化自信教育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跨文化適應能力、文化鑒賞與理解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對大學生素質培養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文化自信;教育理論;素質培養;實踐探索;調研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0?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11.022
一、背景分析
文化自信是個體對自己所屬文化的認同、自豪和自信,也是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信和開放的心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成為常態,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教育界面臨的重要挑戰。這不僅關系到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的軟實力和國際地位。
文化自信作為涉及個體、社會和國家層面的概念,在大學生素質培養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對文化自信的研究主要關注西方文化對大學生價值取向和政治信念的影響[1],以及大學生中華文化自信不足或缺失等現象[2]。近年來,學者們將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豐碩成果[3]。但是,關于文化自信教育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實證研究還較少[4]。
本研究以跨文化教育理論為指導,探索如何通過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力,為大學生素質培養探索新路徑,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參考。
二、實踐設計與實施
(一)理論基礎
本研究將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大學生素質培養,實踐探索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的指導。一是跨文化教育理論(Banks,1993)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下,個體需要具備跨文化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文化自信是跨文化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基礎,能夠幫助大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差異。二是人文主義教育理念關注個體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塑造,強調人的尊嚴、自由和價值;文化自信作為個體對自己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與人文主義教育理念中對個體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相契合。三是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認為,社會是由多種文化構成的,每種文化都應該得到平等對待和尊重;文化自信作為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和認同感,與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中的文化平等和文化多樣性相呼應。
(二)實踐對象
在LN大學2022級大學生中選取700人,隨機分成2組,任選一組作為實踐組,另一組為對照組,每組共計350人。實踐組接受文化自信教育,對照組接受常規教育。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成績等方面無顯著差異。
(三)內容與方法
1.實踐內容。本研究結合學校創新教育項目,從下面三個方面設計文化自信教育內容和活動:一是開設文化自信教育課程,通過大學生藝術修養設計系列課程模塊,介紹文化自信的概念、重要性、培養方法和效果,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環境中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和魅力,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異和多樣性;二是參與國際交流項目,校企協同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跨文化環境,讓學生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進行線上或線下的交流和合作,獲取新的知識和經驗;三是開展文化體驗活動,通過線上或線下參觀博物館、觀看演出、品嘗美食等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2.實踐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實踐前后進行設計與評估,具體方法包括:
問卷調查法:在文獻資料、專家咨詢、信度測試的基礎上,制定正式問卷。問卷分為基本信息和實踐效果兩部分,實踐效果包括跨文化溝通能力、跨文化適應能力、文化鑒賞與理解、創新和創造力四個方面,采用五點量表評分。在實踐前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實地觀察法:在實踐期間對實踐組的學生進行實地觀察,記錄他們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和反饋,并對記錄進行歸納分析
訪談法:在實踐結束后對實踐組的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文化自信教育的感受和評價,并對訪談資料進行編碼分類。
統計分析法:采用SPSS25.0軟件對實踐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四)實踐過程
1.實踐前:2022年10月進行實踐方案設計,11月選取200名學生開展初始問卷測試調查、進行效度檢驗、修改定稿,形成正式問卷。12月選定實踐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并向學生介紹了實踐的目的、內容、方法和要求,并用正式的《大學生文化自信問卷》收集評價數據。
2.實踐中:2023年1月至6月按計劃實施文化自信教育實踐,包括授課、國際交流和文化體驗等活動。在此期間,對實踐組的學生進行了實地觀察,并記錄他們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和反饋。
3.實踐后:在2023年7月對兩組學生再次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實踐組學生的感受和評價,整理和分析實踐前后的數據和資料,得出實踐結果和結論。
三、結果分析
(一)問卷調查結果
表1和表2分別顯示了兩個組在實踐前后各方面的平均得分和標準差,以及兩個組在各方面的得分變化和顯著性檢驗結果。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實踐組在跨文化溝通能力、跨文化適應能力、文化鑒賞與理解、創新和創造能力方面的得分在實踐后都有顯著提高,而對照組在這些方面的得分沒有顯著變化,這說明文化自信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實地觀察結果
本研究在實踐期間對實踐組的學生進行了實地觀察,并記錄了他們在文化自信教育課程、國際交流項目和文化體驗活動中的表現和反饋,以下是歸納和分析后得出的主要結果:
1.實踐組的學生對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傳統有了更清晰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在文化自信教育課程中表現出了較高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互動、討論;他們對文化自信的概念、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對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傳統有了更清晰的認同和自豪感。
2.實踐組的學生表現出了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信心。他們在國際交流項目中增強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既能正常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和魅力,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異和多樣性;并能主動地在線上或線下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跨文化交流中獲取了新的知識和經驗。
3.實踐組的學生在文化體驗活動中表現出了較高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他們親身體驗了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多樣性和精彩性;他們從文化體驗中獲取了新的思想和觀念,也激發了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三)訪談結果
本研究在實踐結束后對實踐組的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了他們對文化自信教育的感受和評價,以下是對訪談資料進行編碼和分類后得出的主要結果:
1.實踐組的學生普遍認為文化自信教育對職業素質培養有很大的影響。他們表示,通過參與文化自信教育,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也提高了跨文化交流能力、創造力和適應能力,認為這些能力對于他們在全球化時代的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
2.實踐組的學生普遍認為文化自信教育中最有幫助的內容或活動是國際交流項目。他們表示,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交流和合作,不僅可以學到許多東西、拓寬視野和知識面,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與包容性,認為這是一次難得而有意義的跨文化體驗。
3.實踐組的學生普遍認為文化自信教育中還可以改進、增加內容與活動,更多地涉及中國傳統文化。他們表示,雖然文化自信教育課程中有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但是還不夠深入和全面,希望能夠學習更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和技能,如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等。
4.實踐組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自信教育表示贊賞和感謝。他們表示,文化自信教育帶來了很多收獲和啟發,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希望能夠繼續參與這樣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四、結語
本研究基于跨文化教育理論,探討了文化自信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影響,得出了以下結論和建議:
(一)主要結論
1.文化自信教育能夠顯著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接受文化自信教育后,實踐組的學生在文化自信、跨文化交流、創造力和適應能力方面的得分都有顯著提高。這說明文化自信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力,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促進大學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差異。
2.文化自信教育的內容和活動設計具有吸引力和針對性。實踐組的學生在文化自信教育課程、國際交流項目和文化體驗活動中表現出了較高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也表現出了較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信心,以及較高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這說明文化自信教育的內容和活動設計能夠有效地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豐富大學生的學習經驗。
3.文化自信教育受到了大學生的積極評價和反饋。實踐組的學生普遍認為文化自信教育對他們的職業素質培養有很大的影響,也對文化自信教育中最有幫助的內容或活動表示了滿意和認可。
(二)主要建議
1.加強文化自信教育在大學生工作中的推廣和應用。鑒于文化自信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建議加強對文化自信教育在大學生工作中的推廣和應用,使更多的大學生受益,助力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2.優化文化自信教育的內容和活動設計。鑒于文化自信教育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不夠深入和全面,建議不斷優化文化自信教育的內容和活動設計,使之更符合大學生的興趣、需求和特點,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3.深入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的相關研究。本研究僅從定量和定性兩個層面對文化自信教育的影響進行了初步探討,還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如實踐對象的數量和范圍較小、實踐時間和周期較短、實踐效果的長期性和穩定性未能考察等,建議更多學者深入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的相關研究,從更多的角度和維度對文化自信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景云.全球化視野下大學生文化自信建設探究[J].教育探索,2008(6):9-10.
[2]索秋平.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及其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12):9-10.
[3]張穎春,劉淼.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路徑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2,38(3):79-83.
[4]周曉麗,齊小艷.基于CiteSpace的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熱點及趨勢分析[J].長治學院學報,2022,39(5):44-48.
基金項目: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素質教育視角下會計文化知識普及教育研究--以清遠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JG18016)
作者簡介:
戴杉(1988.8-),女,漢族,湖北黃岡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與文化教育;
方喆(1986.12-),男,漢族,湖北黃岡人,博士在讀,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日語教育、課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