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出版業迎來巨大變革,無論是出版形式還是營銷宣傳方式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這對體育類圖書編輯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在分析新媒體時代給體育類圖書編輯帶來的影響的基礎上,對新媒體時代體育類圖書編輯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得出體育類圖書編輯目前存在創新意識不夠、服務意識有待增強、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和角色定位不清晰等問題,進而建議新媒體時代體育類圖書編輯在責任擔當方面應堅守文化信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整合優質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有效引導全民健身,服務體育強國戰略;認清角色定位,引領體育出版風向標。文章旨在增強體育類圖書編輯在新媒體時代的責任擔當意識,滿足社會對體育類圖書編輯的要求。
關鍵詞:新媒體;體育類圖書編輯;問題;責任擔當;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4-0222-03
5G網絡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革新、數字全媒體模式的到來既給體育類圖書編輯帶來了沖擊、挑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5G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基礎,為出版融合提供了新的引擎,使出版業在內容編輯上更加多樣化,并且能夠在多個平臺發布內容資源,也能通過各種渠道獲得讀者的反饋意見,因此對體育類圖書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要求體育類圖書編輯努力開發、策劃有針對性的選題,如專題策劃適合體育教師、體育院校學生、體育愛好者、健身愛好者、武術愛好者及大眾讀者的選題,出版高質量、融合新形態的體育類圖書,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定制化的服務。
人工智能技術為出版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人工智能技術會被應用到編輯校對、語言翻譯等領域,從而實現智能化的出版流程[1]。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為客戶提供各種語言的服務,還能夠充當購物助手,精準地為客戶推薦圖書,并且可以進行自我學習,從而減輕人工的壓力。
此外,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出版業生態的重新構建,加速了內容資源、載體、發行、營銷的進一步升級。這就要求體育類圖書編輯掌握更多的新技術,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編輯加工能力,還要具備內容資源整合能力,同時要與發行、營銷人員創新宣傳方式。
隨著新媒體行業的不斷發展,音頻和視頻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數字全媒體出版模式成為各個出版企業的標配,精品化數字出版內容在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產品多形態的開發。數字全媒體模式打破了時間的界限,能夠全年無休地發布信息,并且打破了介質的限制,使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數據化。此外,它能夠將信息進行多媒體和多渠道的轉播。另外,數字全媒體模式還打破了功能的限制,實現了信息資源價值的最大化。這就要求體育類圖書編輯適應時代發展,轉變思維模式,創新出版形式,增強與讀者的互動性和參與性,用簡潔、樸素的語言文字來傳播知識,也就是用有限的文字信息吸引讀者,讓其參與其中,并與文字互動,最終使其深度參與、深入解讀。
(一)創新意識不夠
新媒體時代對體育類圖書編輯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創新意識。無論是出版業態、出版形式、宣傳方式等,還是內文的排版設計、裝幀設計等,都需要創新。當前,傳統的出版形式已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而體育類圖書編輯大多缺乏創新意識,在出版形式上追求簡單、不出錯。例如:單項運動技術類圖書會有大量技戰術類圖片展示,而這類圖片更適合四色印刷,但實際出版過程中,體育類圖書編輯為了節省成本,選用單色印刷,并在排版設計過程中選擇多圖一行等設計,造成視覺效果較差,讀者閱讀體驗不好。
(二)服務意識有待增強
服務意識在各行各業都尤為重要,出版領域也不例外。當前,體育類圖書編輯的服務意識有待增強。體育類圖書編輯在挖掘作者方面,存在等待作者投稿的情況;在出版過程中常有“作者不聯系我,我就不打擾作者”的心理,與作者保持密切溝通方面有待強化。在服務讀者方面,體育類圖書編輯沒有樹立全面服務的意識,并沒有意識到最重要的服務是知識的拓展服務,以及為讀者提供真實、正確、更佳的解決方案的服務[2]。
(三)專業知識儲備不足
專業知識儲備是體育類圖書編輯專業素養的直觀體現。專業知識儲備是編輯對某一學科知識的儲備量[3]。當前,體育類出版人才短缺,大部分出版社的體育類圖書編輯不是從專業體育院校畢業的,因此,這部分體育類圖書編輯就存在體育類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因體育類圖書涉及范圍較廣,涉及的專業詞匯與用法較多,如果不能掌握正確的用法,就容易出現錯誤。例如:在口語中人們常說的“大臂”“小臂”,在體育類圖書出版時就要稱為“上臂”“前臂”;在傳統武術類圖書出版中,“勾”與“鉤”也有明確的用法。
(四)角色定位不清晰
新媒體時代使出版行業發生巨大改變,融合出版模式給體育類圖書出版帶來了積極影響。這要求體育類圖書編輯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但目前仍有部分體育類圖書編輯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晰,具體體現在部分體育類圖書編輯認為只要把好質量關即可,忽略了出版的圖書是否有實際意義和價值。缺少站在讀者的角度、站在社會需要的角度、站在服務國家戰略的角度,思考他們真正需要哪類圖書。
(一)堅守文化信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出版物歷來都是國家對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優質的選題就是文化發展的“排頭兵”,引導著文化傳播的主流方向。當前時代,體育類圖書編輯必須有較高的敏銳度,對有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問題、有意貶低我國傳統文化而大肆宣揚異國文化優越的選題,堅決不予申報論證。體育類圖書編輯在完成整個選題策劃的過程中,要自覺擔負起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多出能引導、激勵、鼓舞人的好書,弘揚愛國精神,凝聚民族精神,實現正能量文化精神的傳承[4]。體育類圖書編輯要深挖“女排精神”“中華體育精神”,力爭將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傳承下去,持續激勵所有中國人,為人們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整合優質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播渠道日益增多,因此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這使得大眾無法及時了解到真實的信息,同時,一些夸大的網絡信息會造成社會恐慌,因此圖書編輯要及時篩選和整理網絡上的信息,以此正確引導輿論,消除人們心中的疑慮。同時,體育與健康密切相關,體育類圖書編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及時與健康專家溝通交流,向人們輸出正確、健康的健身方式與方法,增強人們的健康意識。
(三)有效引導全民健身,服務體育強國戰略
作為體育類圖書編輯,還應傳播國家對體育事業、對健康領域的相關政策,以更好地服務不同群體的多種需求。體育類圖書編輯要服務國家全民健身戰略,以引導群眾科學健身,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要服務體育強國戰略,多出專項教材,為國家培養高水平、高技能專業體育人才作出貢獻;要多出體育類學術精品,擔負起出版人的責任;要本著服務學校的原則,完善系列化教材、配套音頻和視頻、制作教師課件等各類教學資源,滿足學校、教師、學生各層面的不同需求,為教育事業貢獻體育出版人的力量。
(四)認清角色定位,引領體育出版風向標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無論是從讀者需求角度、技術革新角度,還是從內容深度開發與重構角度,都將傳統圖書編輯推向了風口浪尖。圖書編輯已不再是簡單的文字加工機器,而是要掌握“十八般武藝”,并需要將其融會貫通,施展于實際工作中。體育類圖書編輯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以引領體育出版風向標。
體育類圖書編輯要扮演好守衛者角色。在新媒體時代,體育類圖書編輯更應當好守衛者,捍衛國家的文化安全,把好體育類圖書出版的質量關。此外,守衛者這個角色應該貫穿于體育類圖書出版的全過程[5]。體育類圖書編輯扮演好守衛者角色,不僅是體育類圖書出版的要求,更是一名編輯作為文化傳播者的首要責任。
體育類圖書編輯要做好策劃人角色。體育類圖書編輯應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進行精細研讀、深度剖析,從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等領域策劃優質選題。
體育類圖書編輯要做好數字內容開發者角色。體育類圖書的內容資源會存在大量的技術動作圖片或者視頻講解等,要深度分解與開發體育類圖書的優質內容資源,實現紙書內容的一次出版、多次利用;努力使原有紙書內容通過數字化開發,變成集音頻、視頻、在線課程、微課堂、讀者群為一體的出版融合產業鏈。這是體育類圖書編輯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做一名新媒體時代出版業的“弄潮兒”的基本素養與能力。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當今社會帶來了巨大變革,改變了大眾的閱讀習慣、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體育類圖書編輯在用傳統方法、思路開展工作時,工作方式、服務模式、營銷策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愈加明顯,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會在新媒體、新技術時代的洪流中被湮沒,因此體育類圖書編輯轉型發展刻不容緩。
(一)順應融合出版發展態勢
進入21世紀,國家相關部門圍繞出版及新媒體業態,出臺了多項規范制度和重要舉措,如《關于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等。相關文件、意見等的陸續出臺,推進新興出版業態向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持續邁進,展現了出版業跨界融合發展的新要求。體育類圖書編輯一般都具有專業學科背景和比較深厚的編輯功底,同時具有大量內容資源與相對穩定的作者群體,而這是新媒體領域缺少的地方。但新媒體技術先進,用戶廣泛多樣,具有更加先進的傳播理念與傳播方式。這就要求體育類圖書編輯除了具備紙書內容的編輯和選題策劃能力外,還要積極探索新媒體的發展理念,借鑒其優越的內容呈現方式和制作技術,學會開發多種形態的優質資源,以順應融合出版發展態勢。
(二)調整思維模式
出版業的融合發展勢在必行,體育類圖書編輯應積極調整思維模式,即從傳統出版工作中以產品為核心的思維向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的思維轉變。在新媒體、新技術的影響下,用戶的多元化、多樣化需求不斷增加,產品的形態也越來越豐富,服務用戶的方式也在逐漸改變,如果傳統圖書編輯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就必將被時代拋棄。因此,體育類圖書編輯要主動學習、主動思考,調整思維模式,多從產品形態、服務方式、技術融合的角度思考,努力做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多元化產品。體育類圖書編輯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敢于創新,敢為人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新思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努力讓自己加入融合出版這個大勢所趨的新興浪潮中。
(三)作出融合出版的改變
國家政策給融合出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出版形式的多樣化、營銷渠道和盈利模式的改變為出版社指明了發展方向。體育類圖書編輯要學會制作音頻、視頻、二維碼等,要學會用立體、直觀的方式將書中的內容展現在讀者面前,或者延伸出比紙質圖書的內容更為豐富的知識和內容。新媒體時代,以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營銷方興未艾,同時微博、微信公眾號、微店、今日頭條等線上營銷和傳統的線下營銷機構為出版單位構建起了立體化、全方位的市場營銷體系。
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推動了傳統出版模式轉型。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越發多樣化,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設備大量涌現,且它們獲取信息的便捷性減少了傳統紙質圖書讀者,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采用新媒體閱讀方式的讀者,因此傳統圖書出版模式亟待創新改革,憑借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數字化閱讀的優勢,如閱讀方式靈活、與作者及其他讀者互動無縫連接、數字設備攜帶方便等,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為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6]。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技術革新,體育類圖書編輯應作出融合出版的改變,從國家政策中找方向,從出版形式的多樣化、營銷渠道的轉變、用戶閱讀方式的改變上尋找融合出版的新思路。
新媒體時代,體育類圖書編輯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忠實使者之一,應堅持出版的科學性、思想性、文化性,繼承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提升自身修養、提升業務能力,把握融合出版的發展機遇,轉變心態、轉變工作方式、轉變思維方式,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努力為體育事業貢獻力量,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 劉晶晶.臧永清:直面疫情,主動承擔起文化傳播的使命和責任[J].民主,2020(3):47-48.
[2] 袁金榮.媒體融合背景下美術圖書編輯應具備的四種意識[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6):9.
[3] 孫宇.新媒體時代圖書編輯提升綜合素質的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0):214.
[4] 張曉翠.新時代圖書編輯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與使命[J].圖書檔案,2020,3(3):104.
[5] 肖燕.文化消費時代編輯的角色定位及文化責任[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26.
[6] 韓丹.數字化閱讀與紙質閱讀的心理差異:評《數字化閱讀設計》[J].中國造紙,2020,39(5):101.
作者簡介 潘海英,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出版、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