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鋼琴(1976~),男,漢族,甘肅隴南人,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漢源鎮大水街九年制學校,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全球的經濟、文化、教育相互碰撞交織,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中小學生接觸外來文化的機會越來越多,這給學生的思想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彰顯我國文化價值、如何堅守文化自信是各類教育學者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黨的十九大以來傳統文化再一次受到高度重視,而經典誦讀也在此背景下被語文教師所重視。語文學科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高效的經典誦讀活動可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理解,這對培養小學生的文化自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價值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0-0011-05
一、 小學語文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習近平總書記對經典誦讀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時指出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要求小學教師在教學時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講話還指出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孔子誕辰上發表講話:“要向全世界弘揚傳統文化,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這一講話引起了全社會的重點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團拜會上吟誦了《游子吟》,為誦讀經典、學習傳統文化做出了榜樣。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一書中談到了他熟讀的文學經典以及文藝工作故事,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傳承傳統文化時要以古為今用為原則,要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讓傳統文化健康、持續發展,使傳統文化可以和現代生活更好地融合,這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重要作用。傳統文化要走進學校、走進教材,相關方面要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2021年國家發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中就包括了經典誦讀工程。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經典誦讀。基于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經典誦讀教育,通過經典誦讀教育培養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以推動國家的持續發展。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活動的中心是學習者,學習的過程不能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而是要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主,學習者要在學習活動中自主建構知識體系,這才是高效的學習過程。在學習活動中教師是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引導者,基于這一點教師在展開經典誦讀教育時要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上參與知識建構。當學生在經典誦讀中面臨難題時教師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見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經典誦讀培養學生的獨立思想并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建構主義還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個體性的,而是社會性的。建構主義理論有情境要素、寫作要素、交流要素、意義建構四大要素。基于這四大要素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教學時要以情境創設為主要方式,在教學時既要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又要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如教師可以通過合作誦讀幫助學生提高誦讀水平。同時在教學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誦讀方式,要讓學生通過彼此間的溝通交流推動誦讀活動的深入開展,而建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是誦讀教育的終極目標,這一點彰顯了教育的本質。經典誦讀教育要滿足這四點要素才能算是構建了系統完整的學習過程。
二、 經典誦讀的文化價值
(一)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也逐漸加強,同時也使得我們在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時受到了不良文化的沖擊,多元化的文化背后所蘊含的不同的價值觀讓我國部分民眾的文化認同意識逐漸變得模糊,甚至有人對本國文化產生了懷疑。在這樣的背景下,堅定文化自信十分重要,而文化自信的底氣可以通過經典誦讀帶來。黨的十八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就不斷強調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對文化價值的肯定,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堅持文化自信是我國保持發展活力、促進文化繁榮的關鍵。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推動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一點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指出了要堅持文化創造性發展、創造性轉換,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提到“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具體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結合”,這是從理論層面上把傳統文化和中國具體實踐并列在一起,從這個角度來說二十大報告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逐漸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也面臨資產階級意識的沖擊、面臨著文化滲透和文化侵蝕。我國部分優秀傳統文化被惡意解讀,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一些不良價值觀對現代人們的思想影響越來越大,這導致我們的優秀文化處于較為尷尬的境地。面對如此境地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文化自信才能讓中華文化保持核心地位。經典誦讀是幫助青少年認識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堅持文化自信的依據。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在經典誦讀中深入感受傳統文化并折服于傳統文化的智慧和悠久歷史,這對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從對我國的歷史發展中不難發現,在重要轉折時期我國的進步都離不開少年的自強不息。每代人有不同的責任擔當,青少年是中國進步發展的重要“接棒人”。從一百年前民族陷入危亡的境地時為解放民族思想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重要貢獻的五四青年,到改變中國發展命運的南湖紅船青年,再到建設國家實現國家富強的近現代青年,正是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魄力的青年才有了現代和諧、強大的中國。而如今新時代青年的不需要再殊死拼搏,但在文化的“戰場”上仍然需要新時代青年肩負起國家發展的責任和使命。文化強則國強,要讓文化繁榮發展就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引導青少年堅定文化自信。
首先經典誦讀教育可以加強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代青少年的文化底蘊越來越欠缺,且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也越來越低,這是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產生了斷層而引起的。基于這一點只有加強經典文化教育才能幫助學生強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也才能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學生真正地接納、認同傳統文化。其次誦讀經典可以讓學生在借鑒優秀的外來文化時抵御不良外來文化的侵蝕。也可以稱經典誦讀教育為“尋根”教育,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文化的認同和國民價值觀,這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最后經典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尤其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是時代永恒的主題,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核心,當學生在誦讀經典時可以深入感受到先輩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這對觸動學生的心靈有重要作用。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教育的策略
(一)構建及完善經典誦讀教育體系
學校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經典誦讀教育的主要場所,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提高經典誦讀教育質量就要構建及完善經典誦讀教育體系。
1. 增加經典教育時間
在目前的小學經典誦讀教育中,誦讀時間較少是教師開展誦讀教育的難點之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且課堂上的時間安排飽滿,這導致語文教師難以擠出時間開展誦讀教育。學生參與經典誦讀的時間和機會較少,這不利于教師提高學生經典誦讀教育的積極性。為此學校要進行合理調整,適當減少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壓力并給小學語文教師規劃固定的經典誦讀教育時間。如在每周二下午和每周五下午,學校都給小學語文教師安排了經典誦讀教育課程,這樣既增加了學生誦讀的時間,又給學生創設了誦讀條件,在誦讀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和發展。
2. 營造良好的經典誦讀環境
環境對人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良好的環境中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經典誦讀活動的積極性。并且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注重體驗式教學,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讓學生誦讀經典時要有真實的參與感,且能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經典誦讀需要小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打造良好的教室文化環境和校園文化環境。班級是教師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主要場所,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立經典誦讀文化角。經典誦讀文化角可以成為學生自主誦讀的基地,在誦讀文化角中學生們可以和喜歡經典文化的同學做朋友,教師還可以在文化角中投放經典文化素材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們可以把自己聽到的經典故事或喜歡的經典書籍推薦給同學。教師還可以舉辦經典故事分享活動,在分享活動中學生要誦讀經典文化內容,這一過程有利于全班同學一起積累經典文化知識、強化經典文化的學習。
同時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建立誦讀互助小組。在經典誦讀互助小組中誦讀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幫助誦讀較為吃力的學生,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讓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如“爭奪誦讀第一位游戲”,在游戲中學生們要通過比賽的方式比一比誰的誦讀更有感情、更加準確、更加流利,通過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誦讀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高效的誦讀。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選擇誦讀榜樣,每個月教師都要選出在誦讀經典方面表現十分優異的同學,并給予此同學“經典誦讀榜樣”的稱號,被選為榜樣的同學要在誦讀活動中進行領讀。教師還可以給予此同學單獨朗誦的機會,通過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們爭做經典誦讀榜樣,有利于讓學生全身心參與誦讀活動中,能為提高學生的經典誦讀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構建班級文化環境后,教師還可以在有利條件下帶領學生打造經典文化誦讀的校園環境。如張貼經典故事海報、經典標語等,讓經典文化隨處可見。
(二)創新經典誦讀教育方法
在經典誦讀教育活動中,教師對經典誦讀教育的認知、教育活動中使用的方法都會對經典誦讀教育產生影響。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教育時,要充分挖掘小學生的學習潛能。為此,教師要創新誦讀教育方法提高經典誦讀教育效率。
1. 樹立新型經典誦讀教育理念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選擇教育方法時往往通過講述的方式展開經典誦讀活動,但講述方法枯燥單一不利于激發學生對經典誦讀活動的興趣。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教育時也要創新教育理念,如在設計經典誦讀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中心。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都沒有開設獨立的經典誦讀課程,并缺乏系統的經典誦讀教材,大部分是以語文教材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本內容作為素材。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用形象思維解決問題、看待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思想范圍也會不斷拓展,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小學生的分享欲會變得更加強烈。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交流上更喜歡群體性學習活動,如喜歡和同學做游戲、喜歡和同學一起分享故事,基于此,教師在選擇經典誦讀教育方法時要考慮學生的認知發展、心理發展、教育素材,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開誦讀活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以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為例,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教師就可以選擇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參與誦讀。教師可以請學生以小火車接力的方式朗讀古詩,如同學A誦讀“遲日江山麗”、同學B誦讀“春風花草香”,以此類推,當學生誦讀完本詩后,下一位學生要按照古詩順序接著誦讀《惠崇春江晚景》,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古詩接力,既讓學生都參與到誦讀活動中,又增添了誦讀活動的趣味。教師還可以基于學生喜歡分享故事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前先搜集與誦讀內容相關的故事。如《惠崇春江晚景》是蘇軾所作,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查一查蘇軾是在什么時代背景下寫下本詩的、在寫下本詩時蘇軾的人生經歷。然后教師可以請同學先誦讀《惠崇春江晚景》的內容,并請同學通過誦讀的方式分享自己所查找到的古詩資料,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分享欲,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創設動作誦讀法和角色誦讀法。動作誦讀法的核心在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既動嘴又動腦、動手,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學生在誦讀《絕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拍手、微笑、跺腳閱讀,通過讓學生加上肢體動作給誦讀過程添加律動,這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誦讀活動的積極性。角色誦讀法的主要目的是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誦讀情境,教師要讓學生扮演誦讀內容的主角,讓學生模仿古人的形態穿著古人的衣服圍坐在一起,一起誦讀中華傳統優秀經典,這不僅可以活躍誦讀氛圍,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誦讀體驗。
2. 加強誦讀教育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要主動參與經典誦讀教育培訓,對誦讀教育進行理性思考,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式將誦讀教育理論和實踐進行統一。同時要加強對經典誦讀相關政策的研究,使經典誦讀教育和時代發展保持一致。
(三)誦讀中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應該由學生自主進行,教師只是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為此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教育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誦讀。
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為例,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教育活動時可以把本冊與經典文化相關的內容羅列出來。如第一單元的《宿新市徐公店》《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清平樂·村居》,第七單元的《芙蓉樓送辛漸》《塞下曲》《墨梅》《囊螢夜讀》《鐵杵成針》。教師把經典誦讀篇目整理出來后,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生動形象地給學生展示誦讀內容,教師分別將這些經典文化內容制作為簡單的flash動畫或條漫。然后教師可以舉辦配音活動,即先讓學生基于教材展開誦讀,在誦讀時教師要教會學生誦讀技巧,如在朗誦古詩時如何斷句、如何抑揚頓挫、如何表達詩人感情,隨后讓學生基于教師所傳授的誦讀技巧展開練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幫助、相互聽取練習成果,當學生們完成了自主練習后教師可以請學生起來嘗試以誦讀的方式進行配音。
如教師制作了《芙蓉樓送辛漸》的flash動畫,那么在學生配音前要先讓學生仔細觀察flash動畫,觀察動畫中誦讀內容出現的時間節點。并且flash動畫中配有背景音樂,學生在誦讀時不僅要把握臺詞出現的時間節點還要配合背景音樂有感情地誦讀。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搭檔或自主參賽的方式進行配音,在學生進行配音式誦讀后,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匿名投票選出誦讀和動畫契合度最高的同學并獲得教師的物質獎勵。
教師需要注意在讓學生展開自主誦讀時,既要運用獎勵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又要克服學生對物質條件的依賴。調查發現,教師長時間運用物質獎勵激勵學生,會讓學生的誦讀產生功利性,部分學生是在教師物質條件的誘惑下才參與經典誦讀活動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把誦讀的學習興趣轉移到獲得快樂、獲得知識上來,為此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誦讀空間。在讓學生展開誦讀活動時,教師先讓學生形成合作小組一起尋找與誦讀內容相關的課外學習資料,然后學生要基于課外資料自主對誦讀內容進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項目活動讓學生體會溝通交流的樂趣。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錄視頻或錄音分享自己在誦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的收獲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誦讀活動中把關注點放到學習過程中來。當學生在經典誦讀活動中獲得明顯進步時,學生可以得到更大的誦讀動力。
另外,教師還要拓展學生的誦讀視野,使經典誦讀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的有益補充。教師在展開經典誦讀活動時,可以把誦讀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進行結合,引發學生與誦讀內容的共鳴。
(四)拓展經典誦讀教育渠道
調查發現目前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經典誦讀教育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但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并且教師本身的教育任務較重,僅利用課堂時間學生可以參與經典誦讀活動的機會較少,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地拓展經典誦讀教育渠道。除課堂教學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進行合作,組建成經典誦讀教育小組;還可以基于小學生的誦讀能力和實際教學情況在課后服務管理中開展經典誦讀教育。課后服務是現代教育的產物,也是教師拓展經典誦讀的重要方式。在課后服務中教師要讓學生脫離課堂教學,并且在課后服務中引導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小學語文教師們還可以先整理出本冊教材內容中的經典誦讀篇目,然后在課后服務環節舉辦小型的經典誦讀活動。
以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們將本冊的經典誦讀篇目確定為《將相和》《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少年中國說(節選)》《山居秋暝》《楓橋夜泊》《長相思》。在確定好經典誦讀篇目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主選擇1~2篇進行閱讀,然后在課后服務環節教師可以將學生組織在一起并把寫有經典誦讀篇目的紙條放進盲盒中,隨后由教師在盲盒中隨機抽取兩篇誦讀篇目。如教師抽到的誦讀篇目是《楓橋夜泊》和《少年中國說(節選)》,那么在一開始自主選擇了《楓橋夜泊》和《少年中國說(節選)》的學生們就要被分為兩組。這兩組學生要分別在教師創建的舞臺上對經典篇目進行誦讀,在誦讀時學生可以適當運用肢體動作強化聽者的觀看體驗。通過把不同班級的學生組織起來創辦經典誦讀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積極認真地準備誦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誦讀效率。
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線上誦讀課程,將誦讀活動和文化講解進行結合,我國的經典文化篇目中蘊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蘊含了豐富的民族精神,教師在線上課程中要一邊誦讀篇目內容一邊對內容背后的內涵進行講解。如教師基于《少年中國說(節選)》進行誦讀講解時,要先有感情地誦讀:“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在誦讀后,教師可以共享屏幕給學生展示自己所找的學習資料,然后教師要對學習資料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深入感受青少年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只有青少年努力奮進不斷學習我們國家才能繁榮昌盛。之后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學習系統讓學生基于自己對此句的理解飽含情感地進行誦讀,線上學習系統會收錄學生的語音信息,教師可以選擇部分學生的誦讀信息進行展示,如此操作,既可以豐富誦讀活動,又可以讓學生把握經典篇目的內涵。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還有利于學生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認同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蘭彩紅.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的價值及實現途徑[J].學周刊,2022(31):118-120.
[2]蔡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經典誦讀的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2(10):34-36.
[3]陳妹平.誦讀經典 傳承文化——淺析小學語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2(28):94-96.
[4]李茜.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現有問題以及解決方法探討[J].讀寫算,2022(23):78-80.
[5]金雙勝.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2(Z2):73-74.
[6]趙淼苗.小學語文低年級經典誦讀教育情況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2.
[7]張穎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方式改進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
[8]王培雨.全球化語境下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化價值[D].海口:海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