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旺
摘? 要: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改革和創新。教師應該細致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核心素養理念與數學課堂教學融合,創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效數學課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文章分析了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并探索了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數學教學的目的包括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的基本素養。教師應當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融入數學教學中,促進數學教學發展。教師要全面分析和解讀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和表現,找準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切入點,提高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數學學科包含許多抽象性的概念和理論,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弱,他們對概念和理論的理解程度不深,不能有效利用基礎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
第二,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很多數學教師仍將數學課堂分為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兩個部分,課堂中缺少實踐教學活動,缺少現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 鏈接學生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又應用于現實生活。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敏感,對具象化的事物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即將數學教學鏈接到學生的現實生活,讓他們在生活情境中開展運算活動,提高其運算能力和數感。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與其現實生活相關的學習工具,并為其創設生活情境,讓他們借助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儲備,分析和理解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水平和思維能力。根據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人們日常生活中在超市購物的畫面,以此渲染課堂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生活化問題:“有一天媽媽要在家里招待客人,正在準備晚飯時發現家里沒有醬油和白糖,媽媽讓你去超市幫忙買1瓶醬油和3斤白糖。已知離家最近的超市中,醬油為10元1瓶,白糖為5元1斤,那么媽媽至少給你多少錢才能買到1瓶醬油和3斤白糖呢?”這是一個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列出算式10 + 3 × 5 = 25,利用混合運算的法則“先乘除,后加減”進而得出問題的答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運算能力、符號意識、數感等素養得到了增強。
2. 引進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
數形結合思想與學生形象思維強的特點相契合。通過數與形的結合,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數學概念或公式的本質含義,提高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把握能力,形成幾何直觀。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借助圖形分析和描述問題,將復雜、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具象化,從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分析和研究問題,促使他們建構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結合的思維體系。在課堂的初始階段,為了讓學生明確分數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長方形的紙板、直尺和鉛筆,讓他們分別將長方形的紙板平均分成2份、3份、4份。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利用教學道具展開動手操作活動,并將其分成不同的份數。這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將紙板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其中的1份可以怎樣表示?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回答:可以分別用[12,] [13]和[14]表示。此處,為了深化學生對分數的概念和意義的理解,教師展開追問:分數的意義是什么?由此,學生明確了:“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作分數單位。”通過此種方式,學生掌握了用圖形表示數學概念、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了幾何直觀。
3. 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現代教育技術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展示圖畫、動畫和視頻等資源,能夠將平面的幾何圖形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觀察圖形變換和運動的過程時即能提升空間觀念。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現實生活中的圓柱體,如水杯、垃圾桶、立式空調等,引導學生想象它們的幾何圖形,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時間,然后播放相關的動畫視頻,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繪制出圓柱體的平面圖形,探索出圓柱體的組成元素,從而明確圓柱體是由“兩個大小相等的圓和一個曲面構成”,并據此得出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即“圓柱體表面積 = 側面積 + 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從上述的分析和解讀可以看出,教師借助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將形象的事物轉化為抽象的幾何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轉變,使得學生可以不斷發展自身的空間觀念。
4.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數據意識
培養學生數據意識離不開實踐活動的支持。教師應該結合數學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思維水平,精心設計與數據分析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收集、整合數據,借此提高學生分析和歸納數據的能力,發展數據意識。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這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據,教師可以設計社會實踐活動,以“節約用水”這一環保話題作為切入點,與不同的社區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讓他們調查不同社區內的月度和年度用水量,將具體的數據體現在扇形統計圖上,觀察和分析“節約用水”政策在不同社區中的實施情況,促使學生借助實踐調查、整合信息等過程提高數據分析能力,發展數據意識。
三、結束語
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該從教學實際出發,觀察和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設計科學化和專業化的數學教學方案,鏈接學生的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引進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群英. 培養核心素養,構建優質小學數學教學[J]. 學周刊,2020(3).
[2]雍康山. 新形勢下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策略[J]. 新課程導學,2019(25).
[3]解述娥. 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8).
[4]張生武.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
[5]湯婧. 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
[6]侯尚廷.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 試題與研究,2022(18).
[7]馬雪亭. 小學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3(4).
[8]劉翔.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 天津教育,2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