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霞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此,教師可以基于指向核心素養探究小學語文閱讀目標的制訂,采取“立足閱讀文本,促進語言理解;依照文體特點,優化閱讀策略;挖掘文本特色,關注語言表達;注重能力養成,發展閱讀素養”等策略,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目標;素養發展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積極意義。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通過合理設置閱讀目標,結合文本強化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促使學生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目標,發揮引導作用,促使學生主動開展閱讀學習,切實提高閱讀技能、拓展閱讀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水平。
一、立足閱讀文本,促進語言理解
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語文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習得學科知識,還可以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感。語文閱讀教學要關注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強調語言文字的學習與運用。閱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為了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培養,保障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由于語言運用側重于對語言的表達,并不等同于理解,所以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以理解為目標進行閱讀,不斷積累、掌握閱讀方法。
例如,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運用排比、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描繪了西沙群島的優美景色。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掌握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生要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隨著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币环矫?,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認識到西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愛國主義情感;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增強感受,基于教材內容提升語言表達技巧,提高對課文情感表達的感知能力。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結合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加深對語言的理解,探究中心語句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二、依照文體特點,優化閱讀策略
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讀懂文本,感悟閱讀的價值。文本類型多種多樣,面對不同的文本,教師要教給學生對應的閱讀方法。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的文本主要包含童話、詩歌、寓言、神話、說明文、散文等,教師設置的閱讀目標要有針對性,使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例如,在教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向學生介紹文本的體裁,其屬于古代神話文體,講述了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作者運用神奇的想象和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在閱讀過程中,教師給出閱讀目標,引導學生思考文本中盤古的形象、天地混沌的故事背景及盤古開天辟地后的神奇景象。對于“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照耀大地,他的右眼變成了月亮,給夜晚帶來光明;……”這段描寫,教師組織學生分析盤古的形象。學生根據閱讀體驗,認為盤古用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具有甘愿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一過程能夠促使學生在了解我國古代神話故事的同時,感受優秀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挖掘文本特色,關注語言表達
陶行知認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段、單元和文本特色,指導學生關注語言表達。閱讀教學要立足文本展開,讓學生理解文本主旨,把握語言表達的妙訣,并嘗試運用。例如,教材五年級下冊《刷子李》這篇課文的亮點之一是“人物描寫”,閱讀重點是學習關于人物、場景的描寫,以及如何通過場景展現人物形象。因此,教師可以設置閱讀目標:通過品讀人物語言感受復雜、鮮活的人物形象,并體會描寫的妙處。教師要引導學生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作者情感的分析為切入點,對于細節進行反復推敲,讓學生關注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場景,把握人物話語的真實意圖,鼓勵學生從認知理解、感悟內化、實踐遷移中靈活運用語言。
語言文字是構成閱讀的主體內容,在閱讀目標設置上,教師要能夠圍繞文本引領學生從閱讀中感悟作者的表達手法及其作用。例如,教材六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描寫了長征途中老班長的博愛、寬容與奉獻。老班長為了照料三個小戰士,總能端著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給他們吃,而自己吃剩下的魚骨頭和草根,最后永遠地倒了下去。針對該故事情節,教師要指導學生解讀語言文字,從“吃剩下的魚骨頭”“金色的魚鉤”等細節解讀文本。這一環節閱讀目標的設計要精、要細,先思考金色的魚鉤在文章中的表現價值,隨后再進行閱讀指導活動。通過閱讀,讓學生抓住文本的語言表達范式,為后續的閱讀學習奠定基礎。
四、注重能力養成,發展閱讀素養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讓學生學會從文本閱讀中挖掘深層次的表達思維,使學生的閱讀素養得到發展。教師可以將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作為閱讀目標,通過精讀教導學生語言的運用技巧,讓學生將知識內化為素養。教師要立足于實際學情,制訂科學的閱讀目標,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窮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置多個閱讀目標:(1)了解主人公的形象;(2)比較并體會心理描寫的作用;(3)理解文本的表達手法;(4)梳理心理、環境、對話描寫;(5)展開故事想象并續寫故事。教師通過制訂一系列閱讀目標,培養學生的理解與分析能力。通過閱讀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探討主人公的形象,促使學生將語言描述轉化為思維想象,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趯π睦砻鑼懻Z句的分析,培養學生對語言文本的感知,從中體驗人物的心理活動,進而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提高對語言的敏感性。對文本表達手法的探究旨在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對話語言的描寫,能讓學生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加強對人物形象的感知。此外,基于對心理、環境和對話的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合理創設文本場景,增強閱讀代入感,有利于學生發揮想象力。根據語言表述在腦海中構思動態的故事場景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發情感共鳴。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故事續寫能夠鍛煉其寫作能力。按照文本的情感基調和故事走向發揮想象力進行編寫,既有助于學生把握文本的文體特點,又能夠遵循合理化的邏輯,延伸故事情節,促使學生的閱讀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
五、結束語
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閱讀教學環節要合理設置閱讀目標,引導學生強化閱讀體驗,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并掌握語言運用技巧和表達方法,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探索分層閱讀目標的制訂,針對性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曉娟.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和策略的思考[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4).
[2]查靜.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 語文教學通訊,2019(30).
[3]許振玉. 立足核心素養? 優化閱讀教學: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