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 韓高峰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發展現狀的前提下,參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的國家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框架,找出目前我們的職業教育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按照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的要求,提出新時代我們需要建立起“服務需求、開放融合、縱向流動、雙向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即職業教育的“立交橋”體系。
關鍵詞: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類型,存在問題,“縱向貫通、橫向融通”
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職業教育走過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職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模式、職教師資隊伍和人才培養質量標準。[1]
2017年10月19日,第四十四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聯酋阿布扎比閉幕。中國代表團在這次大賽中參加了47個項目的比賽,最終以109分的獎牌總分位列獎牌榜首位,取得了歷史上的最好成績。中國隊參加這次大賽的52名參賽選手平均年齡不到21歲,他們卻獲得了15枚金牌、7枚銀牌、8枚銅牌和12個優勝獎。這次大賽中他們的突出表現,充分代表了我國職業教育40多年發展的光輝成就。
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我國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究其根本,主要是職業教育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完善的問題。[2]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就已經提出了構建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這一思想。然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一概念最早是出現在2002年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伴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也在不斷發展演變。
1.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教體系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目前,我們已經初步建成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在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已經構建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1)確定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
確立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前提。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3]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一開始就指明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這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戰略地位在制度上的明確規定。
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確定了它在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位置,這對于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它明確了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與普通教育是平等的,所以,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就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這樣就有利于改變長期以來人們對職業教育類型認識上的缺失,對職業教育存在的偏見,改變人們認為職業教育是附屬于普通教育的一種教育層次的錯誤認識。從而可以擺正職業教育的位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其次,它明晰了職業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既然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那么職業教育在辦學主體上、教師角色上、教學過程上、教學考核等各個方面都和普通教育有所不同。那么,在我們搞清楚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的根本區別的前提下,就明確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從而有利于促使職業教育朝著正確的方向,朝著系統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4]
(2)建起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截止2020年底,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占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占普通本專科的52.90%。(以上數字來自2020年12月8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陳子季的發言。)改革開放40多年來,職業學校累計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2億多名技術技能人才,現在,每年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向社會輸送1000萬名技術技能人才。我國現在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
在職業教育的縱向貫通上,2019年以來,教育部已經批準了包括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等在內的22所本科層次職業高校。同時,在橫向融通上,我們加強了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溝通與銜接。另外,我們還大力推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的建設與發展。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成果豐碩,這是一項了不起的世界成就。
2.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目前我們建立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征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然而,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2014年“6號文件”中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目標框架
2014年6月,教育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以下簡稱“6號文件”。這個文件中規定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具體包括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職業教育的終身一體、職業教育的辦學類型和職業教育的開放溝通這四個方面。
根據文件內容,可以得出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建設目標。[5]分析后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已有的渠道:主要是普通教育通往職業教育的渠道,包括普通高中畢業到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和本科;普通本科教育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需建立的渠道:職業教育通往普通學科教育的渠道,在2014年之前幾乎都是沒有的。就是說一旦選擇了職業教育就只能一直在這一領域了,而大部分到大專就停止了。
(2)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實際情況
實際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現實發展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首先以下的相關渠道雖然有,但是仍然不是很暢通:一是中等職業教育至普通本科教育的上升渠道,二是中等職業教育至本科職業教育的上升渠道,三是普通高中教育至本科職業教育的上升渠道,四是專科職業教育至本科職業教育的上升渠道,這四種渠道在我國目前個別省份都屬于試點情況。目前只有專科職業教育至普通本科教育的上升渠道比較暢通。在我國各省實行了“專升本”考試,給成績較為優秀的專科職業教育學生上升學習的機會,學生考試合格后可至普通本科院校再學習本科階段的課程。
其次,還有些渠道是完全不通的。比如:一是應用技術本科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職業教育類型中“是虛非實”,二是本科職業教育和專科職業教育至普通研究生教育的上升渠道,三是本科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的轉換渠道。由于我國的本科職業教育尚處在試點的階段,所以,上述渠道根本行不通。另外,技工教育與技師教育與其他教育類型的轉換渠道和上升渠道,存在嚴重的“兩張皮”現象。中等職業教育至普通高中教育的轉換渠道也很難。[6]
綜合以上分析,目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現狀仍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變,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渠道依然暢通無阻,從職業教育通往普通教育的渠道仍然阻塞。
理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應該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教發〔2014〕6號)的要求,建立起“服務需求、開放融合、縱向流動、雙向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即職業教育的“立交橋”體系。具體來說,如下圖所示:
1.推動中職、高職、職教本科、職業研究生縱向貫通
進入新時代,從我國教育發展的“縱向流動”上來說,普通教育渠道通暢,問題主要來自職業教育。目前來說,從中職到高職,再到職教本科,縱向基本上是貫通的。但是職業本科教育仍處于試點階段,“專升本”的考生主要流向了普通本科教育。
從職業專科升到了職教本科層次以后,學生就不能繼續向上走了,因為,職業研究生教育我們基本還沒有。那么,今后關于職業研究生教育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渠道來進行。
(1)本科職業教育申辦職業教育的碩士生、博士生專業
2019年以來,教育部已經批準了包括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等在內的22所本科層次職業高校。高等職業院校在取得本科職業教育辦學經驗后,依托國家的“雙高”計劃建設,再進行試點舉辦碩士研究生職業教育。
(2)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研究生職業教育
我們可以由一部分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普通本科院校探索研究生職業教育,可以明確工程碩士、工程博士教育是職業教育的研究生教育階段。
總而言之,職業研究生教育要求與本科職業教育建立起合理的銜接關系,從而面向高層次職業培養人才,比如,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階段培養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等,博士研究生培養階段培養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等。這樣,我們就可以實現中職、高職、職教本科、職業研究生連續的縱向貫通。
2.推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橫向溝通與銜接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目前最大的問題存在于“橫向溝通”。而橫向上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的流通問題不是很大,主要是職業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流通渠道阻塞。
(1)普通教育流向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院校因為目前的生源問題等,非常愿意接受普通教育學生。但是因為長期以來的偏見,人們對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質還不能完全接受,總認為是普通教育學習不好了才考慮職業教育。所以,目前來說,觀念轉換是普通教育流向職業教育最大的障礙。
(2)職業教育流向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都不愿意接受職業教育學生,不管是中等職業教育轉換到普通高中教育,還是本科職業教育轉換至普通本科教育。今后,一方面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職業教育學生素質,另一方面,設立轉換考試,通過考試的學生,普通教育不能拒絕職業教育學生。
3.著力構建職業教育橫向融通、縱向貫通的“立交橋”體系
今后,我們從初中開始,就要搭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1)義務教育兩步并走
在我國現階段,小學和初中階段屬于義務教育,目前一共是九年。前七年的課程內容沒有任何差別,全部是文化課,沒有專業課。為了和將來的中等職業教育銜接上,學校從初二年級起,設立技能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關課程。初二結束的時候,學生可以選擇繼續讀初三,參加中考,將來就讀普通高中。當然,也可以選擇初專班,參加職業中考,將來就讀中專。所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有兩條路可以走。中考沒考上普通高中的學生還可以參加職業中考,將來就讀中專。選擇初專班的學生也可以參加普通中考,考上后就讀普通高中,從而實現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職普融通。
(2)高中教育多種選擇
目前我國的高中階段不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因此,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普通高中在完成高一基礎的文化課內容之后,從高二開始,學校設立中專的相關技能課,但課程的重點還是側重于雙基。
高二時,可以對學生實行一定的分流,學生可以選擇繼續讀普通高三,將來參加普通高考,考上后就讀普通高校。從高三開始,面向那些致力于理論研究的學生加大課程的難度,和普通高校的課程有效銜接。而普通高考沒考上的學生,通過一定的技能課訓練,還可以參加職教高考,考上后,就讀高等職業院校,拿到相關應用型本科教育文憑。
而那些在高二時選擇應用型技能教育的學生,為了更好地和高等職業教育銜接,高三開始加大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為職教高考做準備。當然,也應該給這些學生參加普通高考的機會,這樣才能實現橫向融通。
(3)中專教育兩種通道
中專學生完成國家中等職業教育相關課程和考核,中專畢業,拿到中專畢業證和匠士學位證,從而選擇相關崗位就業。另外,他們也可以選擇繼續求學。這些學生在中專二年級結束之后,可以選擇就讀大專,通過轉段考試,從而繼續完成高職教育。畢業后,可以拿到職業教育大專文憑。
(4)高等教育殊途同歸
大專畢業的學生,同樣可以有多種選擇,但是本科及碩士階段就和普通教育殊途同歸。大專畢業,無論學生是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求學,向上的通道一定要暢通。可以選擇專升本考試,就讀職業本科教育,拿到專業學士學位,也可以選擇就業。本科畢業后,可以繼續參加研究生考試,到研究生教育階段,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界限就慢慢淡化。因為不管是應用型本科畢業生,還是學術型本科畢業生,到研究生階段理論研究和操作技能要求都比較高,所以,他們都可以通過各自上升的通道成為工程師級別的大國工匠。
本文系2020年延安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學研究項目“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職業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YZKY20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管西鵬.澳大利亞資格框架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與發展的啟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
[2]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 htm].
[3]陳子季.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735/].
[4]鄧子云,張放平.理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及其15年改革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9(11):94-96.
[5]布達光.調整教育結構 破解招生瓶頸——職業教育現狀的反思[J].教育現代化,2019,6(47):81-83.
[6]曹五軍.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銜接機制研究[D].云南大學,2014.
(作者單位:延安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責任編輯:劉占行)